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对呼吸病重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3例呼吸病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患者根据连续入院处理顺序分组,奇数为观察组,计27例,实施非语言交流,包括手势语、图画及文字卡片、摇铃、写字板等;偶数26例为对照组,应用传统交流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插管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配合程度、满意度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持续插管时间(7.9±7.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0±17.6)d(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程度、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配合程度80.8%、满意度73.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呼吸病重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非语言交流明显优于传统交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6例重症V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灌洗,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灌洗吸痰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参数、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WBC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4 h后观察2组患者的PIP、Cdyn、Raw、WOB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05),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PIS评分(3.36±1.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4±1.86)分( P <0.05)。治疗24 h后2组患者的IL-6、IL-8、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的痊愈率(67.8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42.86%)( 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VAP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改善炎性反应程度,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开放人工气道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误吸率明显降低(P<0.05);入院后第1天、第3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部感染时间明显延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开放人工气道,能够显著提高血氧含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华  李伟 《河北医药》2016,(23):3595-359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胸部外科手术患者拔管后应用的临床疗效并确定与无创正压通气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行胸部外科手术的1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其中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使用常规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Pa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4.0±1.7)d,(12.8±4.3)d,(27392.3±2713.2)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9.2±13.7)h,(5.3±2.7)d,(28.4±8.2)h,(17.3±5.3)d,(43623.4±3282.2)元](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2.3%,2.3%)显著低于对照组(18.4%,12.6%)(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SAPSⅡ评分是胸部手术后无创正压通气影响因素。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胸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河北医药》2016,(19):3029-3032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d内X线胸片检查并评分、观察患儿3d存活率、2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2 d内后X线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 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儿3 d内存活率: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3.5%,高于对照组82.76%( P >0.05)。上机之后治疗组的PCO2小于对照组( P >0.05),PO2大于对照组( P <0.05),pH值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以及上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减少呼吸道的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的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病房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救治效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建立呼吸重症小组并执行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三新管理”、“四项风险评估”、“四个合理使用”、“八个环节控制”及心理护理等,比较应用安全管理模式前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率。结果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病房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喉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呼吸衰竭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时重建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7名COPD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5)选用LMA-ProSeal^TM4号LMA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n=12)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插管。结果 观察组的SaO2上升时间和开放气道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胃内容误吸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喉罩通气在抢救COPD呼吸衰竭患者时,具有置入快捷、方便吸痰和尽早开通气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彭磊  乐功芳  陈绪萍 《河北医药》2016,(8):1167-1169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疗法,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42 V.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05,1.27;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O2水平均明显提高, 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3.30,71.28,12.20;49.44,67.03,9.30;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49,1.83;0.11,0.39;0.70,0.81;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55,4.34,4.55,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 P <0.01);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 P <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则更具优势,适宜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对于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7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30例、有创机械通气组15例和未行机械通气组12例。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无创机械通气组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有创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P<0.05),机械通气天数少于有创机械通气组(P<0.05),好转出院率明显高于有创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P<0.0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SaO2和P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进行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疗法(HHFNC),对照组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法(nCPAP)。比较两组的拔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拔管成功率分别为80.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拔管前FiO2、拔管前平均气道压等呼吸支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有创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疗法,可改善撤机后新生儿呼吸困难症状,使拔管成功与nCPAP组相当,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医疗成本较nCPAP组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菌、抗病毒等,并辅以异丙托嗅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联合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予普通头罩吸氧,氧流量为5~8L/min;治疗组予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06,P〈0.05);两组在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4h后治疗组在呼吸频率改善及血气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一种主要手段,能较快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肺通气功能,缓解症状,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AP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AE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动脉压( PAP)、肺功能、肺血管炎性因子、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 PaCO2、PAP、ET-1、TNF-α、IL-8、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显著降低( P <0.05),PaO2、pH 值、FEV1、FEV1/FVC、FEVl%Pred、NO显著升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E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降低肺血管炎性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29例,对照组29例采用同步间竭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记录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peak)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RDS早产儿72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肺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后,符合拔管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组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每组36例。比较2组患儿通气0、3、12、24 h时,动脉血气情况、呼吸机工作参数、氧动力学指标、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通气0 h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E.05);通气3、12、24 h后BiPAP组PaO2、SaO2显著高于NCPAP组( P <0.05),随着通气时间增加,2组PaCO2呈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FiO2、PEEP/EPAP均呈下降趋势,通气3、12、24 h BiPAP组FiO2、PEEP/EPAP均分别低于NCPAP组( P <0.05)。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BiPAP组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累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NCPAP组( P <0.05)。2组患儿腹胀、胃食管返流、气胸、BPD、IVH、ROP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BiPAP及NCPAP均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拔管后通气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但BiPAP通气疗效优于NCPAP。  相似文献   

15.
黄祥  余姗姗  莫逊 《海峡药学》2016,(6):201-20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法评定患者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药物应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的唤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患者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呼吸表竭的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治疗后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理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有助于尽快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辅助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状况与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至2014年151例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 n =73)与试验组( n =73),其中对照组使用有创通气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 BiPAP 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心率(HR)、呼吸频率(RR)、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住院病死率和撤机成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气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仅 PaCO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SaO2、HR、RR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仅 SaO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试验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而总机械通气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 VAP 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iPAP 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通气状况和血气指标,降低 VAP 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干预措施,对照组加用机械通气,观察组则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天数以及病情转归。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13.61±57.93)h,吸氧时间为(180.83±65.47)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82.64±109.97)h及吸氧时间(247.63±109.75)h(t=3.92、3.7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χ2=3.96,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5.41,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11.11%,3 d内死亡率为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与15.56%(7/45)(χ2=4.29、3.42,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21.35±3.3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14±3.58)d(t=15.38,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合并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冠心病合并OSA HS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HI、low SaO2、TST SaO2<90%测定值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夜间最慢心率、夜间最快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次数、室性心律失常次数较治疗前显著的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的好转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T‐proBNP为(208.3±28.4)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6.5±47.6)pg/mL(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合并OSAHS心律失常,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记录病情变化、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血气分析均有好转,但观察组病死率及插管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辅助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