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产前产后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新生儿喂养情况以及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产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62.0%,高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各项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降低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共600例,根据母乳喂养情况纯母乳喂养组320例为1组,混合喂养新生儿240例为2组,人工喂养组40例为3组。比较3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疸指数及黄疸持续时间的差别。结果纯母乳喂养组黄疸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较低。结论纯母乳喂养有利于胎粪排出及胆红素的清除,有效控制或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66例3个月~1岁婴幼儿体检标本,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80例)、混合喂养组(240例)和人工喂养组(246例),比较各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及缺铁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率为7.89%,混合喂养组为19.58%,人工喂养组为27.64%,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纯母乳喂养组缺铁率为10.00%,混合喂养儿为23.75%,人工喂养组为31.30%,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倡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调查本溪市城区母乳喂养的现状.2000年城区纯母乳喂养率为58.15%;混合喂养率为32.18%;人工喂养率为9.04%.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身长达标率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佝偻病、营养性贫血、肺炎、腹泻的患病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方式喂养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某县农村婴儿的营养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某县农村地区所有3~12月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普查。制定统一调查表,现场调查由经培训的乡村或社区医生承担,被调查乡村或社区领导协助,由课题负责人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员对婴儿的身高与体重进行测量,并对婴儿的监护人进行询问,了解婴儿一般情况、母乳喂养情况等以及监护人自身的情况,逐一填写调查表。结果本次有效调查1490人,男921人,女569人。其中纯母乳喂养532人,占35.7%,混合喂养748人,占50.2%,人工喂养210人,占14.1%,不同性别间喂养方式差异没有显著性。1490名婴儿的WAZ值平均为1.0436±1.2819,HAZ值为0.3947±1.4837,Kaup指数为18.2937±2.8879,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组婴儿的WAZ、HAZ值均高于人工喂养组;1490名婴儿中,低体重者21人,占1.4%;生长迟缓者100人,占6.7%,以人工喂养组婴儿的发育迟缓率最高;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Kaup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组婴儿的生长发育好于人工喂养组,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156名学前儿童的喂养方式,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为:母乳喂养率为30.8%;混合喂养率为40.4%,人工喂养率为28.8%。母乳喂养儿的体重及身长指标百分位分布优于人工喂养儿;母乳、混合和人工喂养儿的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6.8%、11.1%。提示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比单纯人工喂养更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6年3月出生的小儿282例,42d来院儿科早期教育门诊体检,按喂养方式分成3组:母乳喂养组140例,混合喂养组102例,人工喂养组40例,进行身长、体重的测量。结果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生后42d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数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1);混合喂养组42d时身长的增长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的增长较人工喂养组增大(P<0.01)。结论婴儿纯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访视情况,为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产后访视中新生儿的发病情况。结果访视的358例活产新生儿中,总发病率为28.91%,发病患儿以人工喂养为高,为68.25%;新生儿患病12种,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最高,呕吐、腹泻次之,新生儿肺炎居第三位。结论推行母乳喂养和加大产前宣教力度是预防新生儿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200例分为游泳抚触母乳喂养、游泳抚触混合喂养、游泳抚触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4组,每组50例,纯母乳喂养组为对照组,观察四组新生儿经皮测黄疸指数的变化。结果游泳抚触母乳喂养、游泳抚触混合喂养、游泳抚触人工喂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加抚触有助于新生儿胎便的尽早排出,降低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1.
黄劼 《四川医学》2012,33(5):779-78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对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中,新生儿窒息22例(18.33%),ABO溶血症13例(10.83%),21例为母乳喂养不当21例为(17.50%),各种感染引起有29例(24.17%),早产5例(4.17%),难产剖宫产8例(6.67%),头颅血肿6例为(5.00%).认为感染、ABO血型不合、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独立因素.12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及功能障碍.结论 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并重视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并采用恰当的母乳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3.
汤明旭  ;王凤东 《医学综述》2014,(16):2968-2970
随着母乳喂养日益受到重视,母乳喂养得到普遍的推广,母乳性黄疸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跃居为新生儿黄疸的首要原因。虽然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严重者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由于人们对母乳喂养产生的错误认识,引起临床医师及社会的重视。该文对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防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止痛疗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中生命体征平稳的新生儿163例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组和母乳哺育组。葡萄糖组:在采血前2 min舌尖滴入温热的25%葡萄糖液2 mL;母乳哺育组:足跟采血前指导母亲母乳哺育15 min,于喂养10 min时实施采血。采血时和采血后5 min,应用改良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INIPS)对每组患儿进行评分。结果采血时和5 min患儿生理指标变化明显,INIPS评分母乳哺育组患儿的疼痛时间明显少于喂食葡萄糖组(P<0.01)。结论母乳哺育能显著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婴儿肥胖检出率及喂养状况。方法对本地区478名12月龄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肥胖情况和喂养方式。结果肥胖率为9.83%。出生后至12月龄单纯母乳喂养构成比逐渐下降,混合喂养和单纯人工喂养的构成比逐渐上升,9个月后混合喂养构成比下降,人工喂养构成比最高。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儿肥胖率越低,而在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儿肥胖率较低。单纯母乳喂养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最低。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辅食时间的婴儿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对婴儿肥胖有保护作用。结论早期添加配方奶粉及辅食喂养导致婴儿早期肥胖可能性增加,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可降低婴儿的肥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婴儿喂养方式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母乳喂养是否能够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市城镇及农村年龄为6个月内的婴儿3 005例(列入统计者1 442例),将列入统计者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纯母乳组和纯人工组,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两组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率。结果纯母乳组有92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生率为11.5%;纯人工组有148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生率为23.1%。纯母乳组的哮喘发生率明显低于纯人工组,两组哮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母乳喂养6个月能够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对2869例广西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确诊为G6PD缺乏症6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婴儿G-6-PD活性比较,男婴G-6-PD活性低于女婴,(P=0.002〈0.01),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6-PD活性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血红蛋白,呈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男女婴G-6-PD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男婴明显低于女婴;但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并不是G-6-PD活性越低,引起的黄疸程度越重、贫血越重、黄疸出现时间越早、黄疸消退时间越慢。但G-6-PD缺乏症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越高、血红蛋白越低。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14494例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近年的血尿酸(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M)患病率变化,为HUM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和2010年2个社区14 494例健康体检居民的血清U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男性UA(364.1±77.5)μmol/L,女性UA(272.6±68.1)μmol/L;2010年,男性UA(383.0±80.8)μmol/L,女性UA(289.2±69.9)μmol/L,血清U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血清UA水平及HUM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2010年男女UA水平均高于2007年,2010年HUM患病率,男性为29.4%,女性为18.2%,分别高于2007年的22.1%和17.7%。结论:近年来广州社区人群血清UA水平和HUM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建议对HUM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77例高胆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胆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 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53例次,围生因素24例次,母乳性黄疸11例次,新生儿溶血病3例次。同一高胆患儿可存在2~3种致病因素,多因素发生率为16.88%。预后较好,77例中痊愈64例,好转1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做好围生期保健对预防新生儿高胆,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婴儿在产后第1周、4个月、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分时段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和依从性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将2015年1—10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干预组(10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入院宣教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入院宣教及护理的基础上,及时健康宣教、哺乳姿势指导、按需哺乳鼓励、凹陷乳头纠正、乳腺管及时疏通等。记录2组产妇在产后第1周、4个月、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 结果 干预组产妇第1周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629,P<0.01),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达到94.17%,而对照组仅为34.02%,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达到60.82%和5.16%,明显高于干预组;第4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保持在96.12%,对照组略有回升,为67.01%,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768,P<0.01),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分别为20.62%和12.37%,明显高于干预组;第6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仍保持在93.20%,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下降至30.93%,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3,P<0.01),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分别为49.48%和19.59%,明显高于干预组。 结论 分时段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依从性,是值得推广的有前途的有助于提高孕妇和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