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利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汇总2009年至2010年浙江省平湖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和分类统计.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283例,引发不良反应药物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41.34%)、喹诺酮类(20.49%)、青霉素类(14.13%).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给药途径以及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应实行个体化给药,注意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上报的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最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08年1-12月所收集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品不良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0.40%;静脉滴注给药有101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0.80%,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损害。结论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的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27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佐法 《中国医药》2011,6(1):120-120
抗菌药物是医院中使用最多的药品,由于药品剂型及给药途径多样,加之大量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较多,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我院近3年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50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迪  王儒强  张士勇 《安徽医药》2008,12(6):568-5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5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500例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者主要是医师(72%)和药师(16.4%)。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培良  陈芃  陈贤伟 《今日药学》2009,19(8):49-50,53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和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15例,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患者基本情况、报告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与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的使用和静脉给药有关,新的一般不良反应/事件55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3例.结论 在用药过程特别加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用药监护,加强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输液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临床126例输液中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化动力学的改变等有关。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对桐乡市中医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上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1例ADR中31~60岁之间的患者较多;静滴给药方式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注意给药方式的选择、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把ADR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马晶  毕颖楠  王东芳 《齐鲁药事》2013,32(7):429-43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提高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分别从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天桥区2012年上报的1 1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成人组女性多于男性;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胃肠道损害。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关注易发人群,警惕静脉给药风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本院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HT6K 对本院2015年收集到的3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T6K 32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145例,女181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静脉给药为主265例(91.29);共涉及73个品种,抗菌药物119例(36.50%);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为148例(45.40%)65例(19.94%).结论 为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应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避免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加强用药监护有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汕头市2006~2009年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24类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制剂位居前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韶关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全市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17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91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消化系统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次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这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静  方云  刘晓玲 《安徽医药》2014,18(1):199-201
目的 统计该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病例,总结其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预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三年半以来的59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总结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原因.结果 本组596例患者中大于60岁的患者约占16.8%,给药途径中由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为常见(74.2%),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中由抗菌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47.5%),药物不良反应的靶器官统计结果提示皮肤及其附件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37.9%).结论 临床上应该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胡建新  付晓  刘剑英 《药品评价》2006,3(6):425-4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0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1种。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55例(50.46%);南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89例(81.65%);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80例(73.3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医生45例(41.28%);护士43例(39.45%);药师21例(19.27%)。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类型、给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为1.21∶1;诱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占35.03%,心脑血管用药占37.58%;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1.08%。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做好药物不良反应宣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1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均平  张金安  陈红  胡占芳  付婷庭 《医药导报》2011,30(11):1532-1535
目的分析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征,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11月1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类别、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别等。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60岁患者多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主要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较其他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应增强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意识,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安全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自2011年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后,本院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为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了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对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病人的基本情况、药品分类、给药途经、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43例(占30.71%);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给药;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50~70岁人群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大多转归良好。结论: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提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6):1180-118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间上报的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2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有70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95例占45.89%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96例占94.69%;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部位损害以及血管炎、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结论:通过207例ADR的分析,掌握了ADR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院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阗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47-14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4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91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43%,消化(13.57%)及神经系统反应(11.43%)次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主要是医师(80.00%)和药师(17.14%)。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