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孔源  邓福生 《安徽医学》2019,40(12):1303-1305
目的研究成球培养法培养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细胞成球培养体系富集胰腺癌肿瘤干细胞并进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干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光镜下,成球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由贴壁时的多边形变成圆形,并形成肿瘤细胞微球。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普通细胞培养相比,成球培养体系富集的胰腺癌肿瘤干细胞干性相关基因CD24、CD44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利用成球培养法能够富集得到CD24、CD44高表达的胰腺癌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胰腺癌的发病近年在国内外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提高胰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当前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 ,而干细胞的研究又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最热门和最前沿的课题。干细胞是一种早期未分化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 ,它所产生的子代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目前 ,干细胞被分为两类[1 \〗:最原始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 ,如早期胚胎干细胞 ,它来自于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早期囊胚 ,它的分化能力最大 ,可以不断自我更新并分化为任何类型组织细胞 ;除胚胎外 ,发育成熟的个体中也含有少量干细胞 ,一般将这类干细胞称为成体干细胞 ,它和胚胎干细胞不同 ,缺乏全能分化的能力 ,而…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癌的聚集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癌细胞PNAC-1的迁移;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回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荷瘤鼠体内,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肿瘤组织及其他脏器组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及含量。结果:通过贴壁培养获得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CD44+CD45-、CD90+CD45-细胞均占细胞总数90%以上;Transwell共培养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癌细胞PANC-1迁移,且随着肿瘤细胞数的增多,细胞迁移的数量增多(P<0.05);体内实验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癌组织特异性地靶向聚集,10 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胰腺癌组织中逐渐增多(P<0.05),10 d后增加不明显。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胰腺癌细胞迁移,体内向胰腺癌组织靶向聚集。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与死亡之比近似1:1,但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很差,术后5年生存率在5%左右,近年来对PC的治疗水平已有显著提高.现就治疗上的几种主要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机体无法自然修复的组织细胞和器官损伤的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新方法取得了广泛关注。其有能力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细胞系并进行大量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多个国家的基础试验中已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负面效应。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效果调查情况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艳  张晋林  黄晓兵  张潇潇 《重庆医学》2013,42(18):2161-216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胎盘、脐带血以及脐带中分离出来,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1991年McElreavey首次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jelly,WJ)分离培养出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成纤维样细  相似文献   

8.
陈铁军  方驰华 《医学争鸣》2005,26(5):475-477
1958年Wilson和Leduc在研究小鼠营养性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中发现增殖的毛细胆管细胞(终末胆管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可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特点的成熟肝细胞或胆管细胞,于是提出原始肝脏细胞(肝干细胞)的概念 . 随着肝干细胞在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方面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肝干细胞移植取代肝移植必将使供体肝脏缺乏问题得到解决. 本文我们主要就肝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拟予TGF-β1作用于不同种系胰腺癌细胞,观察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状态及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寻求胰腺癌TGF-β1的临床靶向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本研究将TGF-β1作用于以下3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BxPC-3以及AsPC-1。评估TGF-β1作用后3种胰腺癌细胞系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表面抗原表达,形成及侵袭能力,同时比较E-Cadherin和Vimentin在不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对PANC-1、BxPC-3和AsPC-1胰腺癌细胞系生长均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在生长曲线的后期对照组胰腺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高于实验组胰腺癌细胞数量(P<0.05),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PANC-1、BxPC-3及AsPC-1 3种胰腺癌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133+细胞比例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 TGF-β1处理组PANC-1胰腺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虽然对BxPC-3、AsPC-1及PANC-1 3种胰腺癌细胞系均有抑制其细胞生长作用,但TGF-β1作用增加CSC比例,提示非选择性应用TGF-β1可能并不利于胰腺癌生长。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只产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即在成体神经系统不存在干细胞,神经系统一旦发育成熟, 细胞即不能再生。因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变性后其功能难以恢复,如脑瘫、帕金森病等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概念的提出,使这一难题有了转机。NSCs具有多向分化及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的损伤及疾病的潜能。NSCs培养的成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  相似文献   

11.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起源于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具有自我更新、不对称分裂、放化疗耐受及致瘤性和转移潜能。因此,癌症的治疗必然要包含针对CSCs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乳腺癌干细胞与其临床转移及放、化疗耐受的关系和潜在的靶向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生命再生医学的年代,干细胞(SC)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新途径。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骨髓干细胞存在一定的可塑性,鉴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殷军社  崔立 《疑难病杂志》2013,12(5):375-376
目的总结胰腺癌的诊治经验,探索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3例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胰腺癌患者早期表现不典型,常误诊为胃肠疾病。(2)63例胰腺癌中9例行根治术,手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其中1例术后确诊Ⅰ期胰腺癌生存期4年7个月;54例中晚期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或非手术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6个月。结论 (1)早期诊断是胰腺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关键,重视高危因素,对高度疑似患者,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及内镜超声引导穿刺可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2)外科手术仍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干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分析其差异性基因的表达,初步阐明其耐药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流式技术从人原代胰腺癌和细胞系SW1990中分选CD24+CD44+ESA+细胞,行NOD/SCID鼠移植瘤实验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特性;运用吉西他滨进行体内、外干预,检测胰腺癌干细胞凋亡和表达率变化情况.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Affymetrix U133 plus2.0芯片对胰腺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进行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人原代胰腺癌和细胞系SW1990中分选到CD24+CD44+ESA+(0.8%)和CD24+CD44+(3.6%)细胞,移植瘤实验证实其为胰腺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凋亡率及表达率检测提示胰腺癌干细胞对吉西他滨显著耐药.与胰腺癌非干细胞比对,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到胰腺癌干细胞820条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81个,下调表达539个.结论 胰腺癌干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具有特征性基因表达谱,为阐明胰腺癌多药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刘旭  董勤 《重庆医学》2021,50(7):1212-1216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总体生存期为6~12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7%,这主要是由于该肿瘤的早期局部侵袭和转移,以及肿瘤内存在的一种高度可塑性的肿瘤干细胞(CSCs).CSCs是肿瘤内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个小亚群,在PDAC中,占胰腺所有肿瘤细胞的不到1%,但其可使PDAC产生化疗耐药、增强致瘤能力,并且还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CSCs作为PDAC诱导细胞的存在,并且正在努力开发针对这些细胞的治疗策略.该文总结了目前对胰腺癌干细胞(PCSC)的认识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概述以PCSC为靶点治疗PDAC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外科治疗胰腺癌3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 ①对象:我科自1974/2001年间共收治胰腺癌患340(男282,女58)例,年龄32~87岁,其中40~60岁272例(80%);②临床表现和肿瘤部位:胰头癌253例,胰体尾癌72例,全胰癌15例.根治切除组65例中首发症状:上腹隐痛、乏力:胰头癌24例(39.3%),胰体尾癌3例(75.0%);上腹闷胀不适:胰头癌14例(23.0%),胰体尾癌0例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目前已用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心力衰竭、成骨不全、脊髓损伤等临床疾患,且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MSCs的负面效应,如促进肿瘤增长及转移、使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本身恶变等受到更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MSCs临床应用的利与弊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介入微创方法获取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6年2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纳入29例。所有患者接受动脉化疗灌注或动脉化疗栓塞术前,于超声导引下用21G穿刺针穿刺肝内门静脉,抽取门静脉血15 mL,部分患者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7.5 mL。ClearCell系统富集CTCs后,EpCAM/CK19/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计数。比较单位门静脉血样和外周静脉的CTCs计数,分析门静脉CTCs计数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门静脉和外周静脉CTCs的干细胞表征。结果  29例晚期胰腺癌Z患者均成功获取门静脉血,未出现并发症。29例患者的门静脉CTCs平均计数为(282±50)/7.5 mL。14例同时采集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的患者平均门静脉CTCs计数明显高于外周静脉[(237±78) /7.5 mL vs.(21±7)/7.5 mL,P=0.010 2]。伴肝转移患者门静脉CTCs平均计数明显高于无肝转移患者[(449±81)/7.5 mL vs.(126±18)/7.5 mL,P=0.000 4]。门静脉CTCs中CD133+细胞比例为5.9%,外周静脉CTCs中未检测到CD133+细胞。结论  超声导引下21G穿刺针穿刺肝内门静脉,是安全可行的获取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血的方法。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单位门静脉血CTCs计数明显高于外周静脉,门静脉CTCs计数与是否伴有肝转移相关。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CTCs中部分具有干细胞表征。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目前已用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心力衰竭、成骨不全、脊髓损伤等临床疾患,且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MSCs的负面效应,如促进肿瘤增长及转移、使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本身恶变等受到更多学者的广泛关注j现就MSCsI~床应用的利与弊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