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后强化功能锻炼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术后早期行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指导,包括住院期间医生指导下的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培训家属或患者护理人员出院后继续指导康复训练,发放康复指导手册.对照组出院后仅行常规自我康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2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早期强化渐进性家庭康复锻炼能够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应用抗骨折疏松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国珍 《求医问药》2014,(21):233-234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1.03±14.31)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1.23±16.88)min,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5.88±17.85)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3.57±55.32)ml,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冯永生 《中外医疗》2011,30(25):39-3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手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股骨近端打入螺纹钉对48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术后观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可靠,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使之功能恢复正常是关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治疗结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术后的疗效。方法:77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康复组(A组,n=39)和支具康复组(B组,n=38),A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锻炼,B组术后采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下康复锻炼。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Harris评分、Singh指数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强度、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质疏松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术后患肢负重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B组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A组(P<0.001)。B组术后第1和3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1)。B组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较A组短(P<0.001),以及患肢负重行走时间显著较A组长(P<0.001)。B组术后2和3个月骨折愈合X线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累积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尽早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下规律、系统、适量功能锻炼,可缓解术后疼痛,加速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尽早负重行走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刘文安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97-3498
目的对比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随访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较之对照组有所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可见治疗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7.
李雷 《中外医疗》2008,27(29):24-24
目的 探讨DHS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6例老年股骨粗降间骨折行DHS联合拉力螺钉治疗,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等进行评价. 结果随防4~18个月(平均12个月),参照Pakc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优29例,良24例,可4例,优良率94.6%. 结论 DHS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稳定牢固,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8.
锁定钢板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需要手术的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做内固定材料。结果:经过随访,1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髋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 imal femoralnail antirotat ion,PFNA)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对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PFNA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配合医师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术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依靠坚强内固定术后加强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病例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术效果满意,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无心脑血管、肺部、泌尿系感染发生。结论PFNA内固定手术创伤及出血少,固定牢固,能使病人尽早离床活动,早期加强功能锻炼指导,能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5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31d(平均13.2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股骨髁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采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46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4个月和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4.50%和84.7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断裂2例,愈合异常2例,关节粘连5例;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与一期小粗隆完整关节置换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各30例,采取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为研究组和给予一期小粗隆完整关节置换术为对照组,对临床疗效以及有无发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比有明显改善,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小粗隆完整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更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韦平欧 《河北医学》2012,18(2):168-17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行微创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且肢体缩短少(P<0.05);预后效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秀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44%和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秀芳  刘晓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87-1488,1491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优于石膏夹板外固定术(P<0.01)。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可有效维持桡骨长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是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可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自2009年6月~2011年9月间收治3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双中心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和DHS内固定治疗(B组),每组15例。分别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12~24)个月。A、B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0分钟、45分钟;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50ml、350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周及6~8周;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3.33%、26.67%;参照Harris标准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第3个月:86.67%、66.67%;第6个月:86.67%、73.33%;第12个月:93.33%、80.00%。结论: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聿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93-794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逆行髓内钉固定组90例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30例。结果:逆行髓内钉固定组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治疗组,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肢体缩短、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钢板内固定治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围手术期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对45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与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4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3.3%(35/42例).未发生因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准确的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内固定器械和术式的选择、术后的合理用药和功能锻炼是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 比较。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 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 同将其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各65 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Harris 评分、2 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 结果 A 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 组(P <0.05);B 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短于A 组(P <0.05);B 组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 组(P <0.05);B 组术后第3、6、12、18 及24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A 组 (P <0.05);B 组2 次手术率低于A 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 >0.05);B 组首次 手术费用高于A 组(P <0.05);B 组2 次手术费用低于A 组(P <0.05);两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用于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 髋关节活动功能,降低2 次手术风险,且未增加总治疗费用;而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PFNA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6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3例.根据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将患者分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0例,除行PFNA治疗外,在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唑来膦酸盐序贯治疗;对照组共38例,单纯行PFNA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定期检测髋关节骨密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再骨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经X线片证实均能达到临床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健侧髋关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再发骨折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疗效满意.PFNA结合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增加骨密度,同时减少术后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