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3~66岁,体重56~81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术始后30min(T1)、术毕(T2)、术后6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PG组和EG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低于GA组(P<0.05),PG组和EG组T1~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和EG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低于GA组(P<0.05);EG组T1时MAP和HR低于PG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肺大泡患者98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术后施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施行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对比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2 h、12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术毕时的HR、MAP[(76.71±12.04)、(77.56±14.52)、(79.30±9.86)次/min;(94.25±13.30)、(95.76±10.28)、(96.03±13.28)mm Hg]低于对照组[(85.63±13.1)、(89.74±13.94)、(90.81±12.46)次/min;(105.48±9.73)、(105.39±12.64)、(107.86±11.27)mm Hg],(均P0.05);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2.16±0.83)、(3.51±0.69)、(2.78±0.96)、(2.04±0.56)分]低于对照组[(4.39±1.27)、(5.68±2.04)、(3.74±1.45)、(2.81±1.07)分],(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可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63-1064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下椎旁-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下肢手术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椎旁-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更低,BCS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观察组术后6 h的双下肢运动功能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0 min、25 min、30 min,观察组的HR和MAP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的HR显著升高,MAP显著降低(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椎旁-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心脑血管病患者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胸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TPV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苏醒质量及生命体征.结果 两组的苏醒时间、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以及认知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12、24 h Prince-Hen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Prince-Hen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3时观察组患者E、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 d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神经刺激器在颈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行颈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等分为神经刺激器引导颈丛神经阻滞组和常规“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组。观察其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神经刺激器引导颈丛神经阻滞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常规“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组发生Hornor’s Syndrome3例、声嘶2例。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定位指标客观、明确,能有效避免因盲探使进针定位不当或太深而出现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第4胸椎(T4)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1年2—12月于本溪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双腔管组各20例。喉罩组采用超声引导T4椎旁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方法;双腔管组采用插双腔气管导管全身麻醉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记录两组患者插喉罩/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差值及心率差值;记录术野暴露情况评分;记录术中呼末二氧化碳(PETCO2)最大值;统计术中出现低氧血症(SPO2<90%)例数;观察术中咳嗽及术后恶心呕吐、咽喉不适、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野暴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都无低氧血症发生。喉罩组无咳嗽、喉罩移位及中转插管情况。喉罩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双腔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喉罩/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差值及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共计60例。ASA分级Ⅱ~Ⅲ级,BMI 18.5~23.9 kg/m~2,使用随机软件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碎石通道建立完成(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患者出PACU即刻、术后2 h、术后4h和术后12 h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T1~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出PACU即刻、术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嗜睡、头晕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神经阻滞组患者未见气胸、呼吸困难、神经损伤和局麻药中毒等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维持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发挥了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局麻药选用0.25%罗哌卡因各5~6ml;B组行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25ml:C组行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麻醉相关数据。结果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1、T2、T3时间点与ToMAP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P〈0.01、P〈0.01);C组在T1、T3时间点的MAP、镇痛时间、在室时间、术后送ICU患者比例均与A、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前臂手术成功率高,安全、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局麻药选用0.25%罗哌卡因各5~6ml;B组行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25ml;C组行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麻醉相关数据。结果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1、T2、T3时间点与T0MAP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P<0.01、P<0.01);C组在T1、T3时间点的MAP、镇痛时间、在室时间、术后送ICU患者比例均与A、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前臂手术成功率高,安全、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TPVB组和ESPB组,各30例。TPVB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ESPB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超声引导下ESP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咳嗽状态下的疼痛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静息状态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ESPB组(P<0.05)。TPVB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ESPB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ESPB,但两种阻滞方式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比较一日病房神经刺激器与超声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双侧前臂/手外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一日病房双侧前臂/手外伤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引导组和超声引导组。臂丛每支神经给0.5%罗哌卡因5mL阻滞。观察阻滞成功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等。结果:神经刺激器组成功率较低。神经刺激器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及操作时间较长。结论: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一日病房双侧前臂/手外伤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分组治疗,均接受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置管,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结果也均显示观察组更短(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所得镇痛效果显著优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所得镇痛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和对照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各54例。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阻滞成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 h、12 h、36 h、2 d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提高阻滞成功率,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的意义,并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7月临床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31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根据诊断资料分析DRE、TRUS、PSA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并随访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31例患者术后前列腺增生15例,前列腺癌13例,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结核1例;DRE、TRUS、PSA三者中,PSA的灵敏度最高,为92.3%,TRUS的特异度最高,为44.4%,本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41.9%,敏感度、特异度为100%;2.31例患者术中无明显疼痛,术后血尿8例,为25.8%:血便2例,为6.50%;发热2例,为6.50%,尿痛11例,为35.50%。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前列腺活检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该项穿刺技术是一种有效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可疑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其中39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占40.6%,前列腺增生者54例,占56.3%,前列腺结核1例,前列腺平滑肌肉瘤2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并发症少,组织学确诊率高,是很受临床医生认可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行肾结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结石清除率,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且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更好的优化,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