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35-1236
目的观察不同外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纳入需要进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儿80例,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3M透明敷贴进行固定,然后使用3M自我粘缠式绷带进行固定;研究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于留置针的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的接触处贴一次性灭菌不粘敷贴,然后根据对照组方法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过敏、渗液、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等。结果研究组过敏、渗液、脱管发生率分别为7.50%、10.00%、5.00%,对照组过敏、渗液、脱管发生率分别为25.00%、3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7±1.8)d,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留置针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的接触处贴一次性灭菌不粘敷贴,能够有效降低过敏、渗液、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小儿肢体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124例不同年龄段在肢体置管的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2)和实验组(62),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法,实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法,在留置针Y型软管座下先用少许无菌棉花铺垫后,3M规格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再用网状自粘绷带沿敷贴覆盖处绕肢体1圈。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置管及固定方法可提高小儿肢体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10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刺入血管后,观察组抽出针芯,再继续推进外套管;对照组借助针芯将套管和针芯一起送入静脉后,再抽出针芯。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80.7%、对照组穿刺成功率29.1%。经X^2检验,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1)。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皮肤及血管弹性差的特点,穿刺方法应有别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刺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新西兰大耳兔20只,左耳外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作为实验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1次/24 h,留置168 h拔管,右耳外缘静脉不采取措施,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HE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90.48%,对照组阳性率为5.43%,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P<0.01);TUNEL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97.50%,对照组阳性率为14.28%,两组间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检测方法均说明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机械刺激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4例危重症患儿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穿刺针留置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3%)高于对照组(70.3%),穿刺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针留置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实施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利于及时创建静脉通道,并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白介素6(IL-6)在静脉留置针致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新西兰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常规饲养1 W后留取静脉血和双耳外缘中段静脉血管组织。其余3组为实验组,兔双耳外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注射生理盐水,20 mL/次,1次/d。3组分别留置3 d、5 d、7 d,达到留置时间后抽取静脉血,麻醉后留取局部血管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及血管组织中的AngⅡ和IL-6的含量。结果血液检测:AngⅡ含量,5d组、7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AngⅡ依次增高;IL-6含量,7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 d组和5 d组(P<0.01)。组织检测:AngⅡ含量,3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组间比较,5 d组、7 d组高于3 d组(P<0.05);IL-6含量,5 d组、7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刺激可使AngⅡ和IL-6含量增高,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促使血管炎症反应发生,而致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45-1546
目的研究针对危重患儿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240例危重患儿,分为两组各12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对照组采用BD留置针行头皮及四肢静脉穿刺,观察及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对照组的留置时间少于3天,观察组的留置时间大于3天。两组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情况。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一次成功率较高,做好管道固定和护理工作,每次输液前后均进行冲管,及时更换无菌敷贴,置管时间一般能维持在3天以上,能够降低并发症及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改进外周血管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随机取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来发现两种穿刺方法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04例中穿刺成功100例,成功率96.15%(100/104);对照组96例中穿刺成功76例,成功率79.17%(76/96).结论 实验组穿刺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方法。方法选择需要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组(研究组)和B组(对照组),A组采用留置针的外套管不全送入血管,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B组采用留置针的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的留置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留置效果。结果不全送入血管,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比完全送入血管的留置方法留置时间长,导管堵塞少,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例数均减少。结论不全送入血管的,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5.5±2.5)d,对照组(3.5±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0.05)。观察组患者在皮下血肿、导管阻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成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技巧及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处理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护理手段,采取积极的预防途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渗液渗血、留置时间、穿刺部位局部红肿、肿胀以及出现静脉炎、留置针脱出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明显,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展开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皮肤消毒剂使用的不同效果,探求幼儿留置针穿刺的最佳皮肤消毒剂.方法 选取2月龄~3岁患儿,按留置先后顺序随机抽取500例(静脉留置1次为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使用留置针、透明敷贴相同,分别为BD 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盐氯己定(CHG)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使用复合碘进行皮肤消毒.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静脉留置患儿使用不同消毒剂消毒皮肤后相关数据比较,平均消毒待干时间观察组(14.64±1.31)s对照组(58.93±4.82)s(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88.4%、对照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料松动率观察组为7.2%、对照组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部位发红率观察组为1.6%、对照组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葡萄糖酸盐氯己定能有效用于儿童临床留置针穿刺皮肤消毒,它具有消毒待干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引起透明敷料松动及穿刺部位发红较少等优点,值得在儿童静脉留置消毒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安全留置针在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急诊室抢救中的静脉输液中使用留置针患儿分为安全留置针常规组(双手送管法)与安全留置针观察组(单手送管法),比较2组穿刺准确率,及留置针操作完成时间.结果?安全留置针观察组一次穿刺准确率为97.6%,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准确为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留置针观察组穿刺准确率高,操作时间短,满意度高,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改进,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血管成像扫描的成功率,确保图像质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方便。方法选择血管成像患者2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传统的置管操作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左手大母指固定皮肤、食指和中指固定Y型软管座右手退出针芯,右手再送套管单手方法。根据血管条件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患者疼痛也明显减小。对照组为98.4%、患者疼痛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血管成像患者血管条件不佳的,采用改进方法送管并根据血管条件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图像质量,减轻疼痛,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61例),实验组采用中长导管置管(6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留置时间、置管后的疼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置管的有效留置时间(19.23±2.77)d,对照组置管的有效留置时间(1.3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发生疼痛3例(4.92%),对照组置管发生疼痛45例(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方式的不同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疼痛的风险是中长导管的1.749倍。实验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6.65%)低于对照组(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52,P <0.05);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中,中长导管组患者的出院满意度(95.08%)明显高于静脉留置针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静脉单针双腔管留置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股静脉单针双腔管留置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3例,采用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7例;观察两组患者最大血流量,透析后血电解质、血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及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导管组最大血流量明显大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穿刺组相比较,导管组血尿素氮和肌酐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值降低而血钠值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渗血发生率、血栓形成率和血流量不足率明显低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单针双腔管留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透析用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内科治疗患儿8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小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静脉炎,有1例患儿出现导管堵塞,有2例患儿出现穿刺部位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儿出现静脉炎,有2例患儿出现导管堵塞,有3例患儿出现穿刺部位感染;两组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输液技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操作技能评分小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结论 :在儿内科的患儿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外周静脉留置针不仅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优点,还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但是,应用静脉留置针易导致静脉炎。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静脉输注3 L营养袋的患者101例。应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0.7 mm×19 mm)。穿刺部位主要选择手背或前臂浅静脉。1.2方法选择血管合适的部位,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分别留置24 h、48 h、72 h,对穿刺处皮肤进行观察比较。静脉炎评价标准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Ⅰ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但静脉无条索状改变和未触及硬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儿科输液中分别采用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和林华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儿科病房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林华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和对照组(40例,采用BD 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结果:实验组患儿留置针留置4-5d率(42.5%)显著高于对照组(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实验组患儿回血率(5%)、堵管率(2.5%)、静脉炎(2.5%)、针刺伤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22.5%、10%、10%,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林华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更适合儿科输液应用,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留置针护理问题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直接使用输液器内原液和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寻找一种临床上简单可行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方法对170例行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患者根据单、双日首次置管分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照组)和输液器内原液压力封管(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炎、堵管率等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保留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例数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输液器内原液压力封管可以替代生理盐水封管,而且操作简便,可减少封管环节,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