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探讨其预防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50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25例作为对照组,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疾病知晓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与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40.21±4.36)d]短于对照组,疾病知晓情况[(82.23±2.32)%]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下肢肿胀与疼痛发生率为16.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高危人群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
李跃 《医疗装备》2022,(19):138-140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预警式护理;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缓解下肢肿胀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术后早期即强化血栓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下肢(非切口处)疼痛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5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矿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00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6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2例DVT,发生率3.2%,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χ2=4.881,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13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主动的静脉血栓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以2015年1-12月收治的10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19%(7/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8%(1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改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接受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8.65±2.91)d]短于对照组[(11.48±2.23)d](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术后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手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住院时间平均(9.48±1.61)d,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22.5%,住院时间为(7.66±4.71)d,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李杏 《中国校医》2022,36(5):361-363
目的 探讨基于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Autar)量表的小组护理管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Autar量表的小组护理管理干预,均连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院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测定两组干预前及出院时下肢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院内DVT发生率为0%、下肢肿胀发生率4.17%,均较对照组的13.33%、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5.583,P<0.05)。出院时,研究组的下肢血流速度为(98.65±7.02)cm/s,较对照组的(72.35±6.44)cm/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8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较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5)。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小组护理管理干预可提高下肢骨折患者下肢血流速度,降低DVT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防控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14%,两组差异显著,p0.05;下肢肿胀疼痛率上,观察组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11.
韩蕊 《中国校医》2018,32(1):44-4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于本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来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34%(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股静脉血流的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观察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帅征 《医疗装备》2022,(21):151-153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按摩护理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两组均观察至术后10 d,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T、APTT均较对照组长,D-D水平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预防骨折术后DVT方面效果确切,且利于减轻患肢疼痛与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科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4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7例。干预组采用手术室专科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骨科手术术后疼痛认知、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骨科手术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手术术后疼痛认知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专科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晓率,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可谓一举两得,应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8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疼痛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等。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并发症对照组60.94%,研究组1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09,P<0.05);出现明显疼痛者对照组24例,占37.5%;研究组8例,占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7,P<0.05);住院时间对照组(19.2±8.3)d,研究组(14.2±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8,P<0.05);护理满意度对照组87.5%,研究组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易伴有不良情绪及多种并发症,给予合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预防 DVT的发生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髋关节恢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股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疮及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为7.02%,低于对照组的19.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功能优良率为87.72%,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压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功能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医院尝试在骨科开展下肢DVT强化护理改进活动,评价改进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改进前骨科收治手术患者420例,纳入对照组,改进后2015年3月~2016年5月,入选患者379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预防护理方法基本成熟,但落实不到位是引起DVT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预防措施实际落实质量,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