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DNA的含量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明  孙晓明 《癌症》1998,17(1):61-61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DNA的含量及其价值耿明孙晓明曹永成尹格平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病变流式细胞术DNA中图号R735.2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但目前对它们本质和转归的认识还不一致[1,2]。我们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胃粘膜肠上...  相似文献   

2.
胃癌P53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小云  胡伟 《癌症》1997,16(4):270-272
目的:研究胃癌P53基因表达以及与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肝癌P53蛋白、DNA、和细胞周期。结果:56例胃癌P53蛋白阳性32例(57.12%),正常胃粘膜和良性病变组均为阴性。P53蛋白阳性者多为异倍体肿瘤,DI值、SPF和PI值均明显高于阴性才,两组差异显著。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是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和导致肿瘤细胞增异常活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胃癌细胞DN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连富  齐风英 《癌症》1989,8(5):359-362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胃癌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胃癌组织学分级、类型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类型具有相关性,随组织学分级增高,DNA含量亦增高。还发现在同一肿瘤不同区的肿瘤细胞DNA含量是类似的,由此证明定量分析胃癌细胞DNA含量,可作为估价胃癌的恶性度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10例正常胃粘膜、13例浅表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不典型增生及1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NA指数、增殖指数(PI)、荧光指数(FI)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FI值分别为1.866±0.096、1.143±0.060、1.050±0.074,与正常胃粘膜(0.602±0.07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浅表性胃炎(0.898±0.052)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FI值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蛋白阳性率为25.0%(2/8),胃癌为68.4%(13/1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异倍体的FI值、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I值及异倍体率均增高.因此,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展期胃癌的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肿瘤杂志》2002,1(3):200-202
  相似文献   

6.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127例胃组织样品进行DNA含量分析.光镜下分为正常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共7组.以DNA指数表示细胞核相对DNA含量.结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均与前5组有极显著差异,对其中64例的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之间S期细胞比率、细胞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胃癌组细胞增殖指数与除重度不典型增生之外的其他组有显著差异.因此,DNA含量异常,S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高,为胃粘膜潜在恶性或恶变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不同类型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核DNA指数(DI)、S期细胞比率(SPF)和细胞增殖指数(PI),对120例乳腺不同类型病变进行分析。结果:DI、SPF及PI均随正常上皮→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非浸润癌→浸润而信次增加,重芳增生是与乳腺癌最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结论:对癌前病变特别是重度增生进行FCM分析,有利于发现早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DNA含量与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不良、浸润性生长和远处转移以及细胞恶性特征的遗传性.以上3点癌细胞共同生物学特征的出现,均以细胞核DNA含量和(或)染色体倍体与功能等微细异常为物质基础.因此,测量和分析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细胞核DNA含量与倍体对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判定、疗效评估、预测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经手术或肠镜取得的对照组(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大肠癌组织,检测了它们的DNA倍体、DNA含量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别检测胃癌、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DNA含量 ,分析DNA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6例胃癌组织、30例相应癌旁组织、2 5例正常胃组织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在胃癌、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 ,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 1 39± 0 2 3、1 0 0± 0 0 5和 0 99± 0 0 5 ,胃癌组织的DNA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DNA含量相似 (P >0 0 5 )。分化程度差 ,深度浸润 ,伴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织 ,其DNA含量明显高于分化程度较好 ,浸润较浅 ,不伴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组织。结论 :DNA含量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检测肾上腺肿瘤DNA含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DNA量测定是否枳和为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指标之一。方法 采用PCM技术对13例肾肯朱嗜铬细胞列肾上腺皮质肿瘤,肾上腺转移瘤和肉眼正常肾上腺组织各5例新鲜标本进行了DNA含量测定。结果 病理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其瘤旁肾上腺标本DNA含量多为非整倍体(12/13),但求后无1例复发和转移,而6全 理为皮质腺瘤标本2例DNA含量为非整倍体,其中1例术后出现肝转移而确诊为恶性,1例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研究胃癌细胞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率(SPF)及细 胞增殖指数(PI)与胃癌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41例Ⅲ期胃癌 蜡块进行制备细胞悬液后,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获 取和测量,分析软件采用Modfit LT.2.0。结果 DI、SPF、PI与胃癌预后 无 关(P>0.05),DI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F、P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DI、SPF、PI与胃癌预后无关,DI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DI越 高,胃癌越倾向于淋巴结转移,而不倾向于深部侵润。而SPF,P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倍体异质性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测量术(FCM)对30例食管癌患者150份样品进行了DNA倍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癌中心灶DNA倍性异质体的检出率为53.3%。DNA倍性异质体和同质体患者癌中心灶和癌旁粘膜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均明显不同。患者癌中心灶倍性异质体的检出率随癌组织分级、肿瘤体积和癌细胞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r>r0.05)。DNA倍性异质体患者的存活时间显著短于同质体患者(P<0.05);而异质体患者的死亡率却显著高于同质体患者(P<0.05)。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细胞核DNA流式细胞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4例肝细胞癌(HCC)石蜡包埋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本组HCC的异倍体率为54.5%.异倍体HCC在50岁以下患者的出现率高于50岁以上者,其癌栓形成率显著高于二倍体HCC,预后亦较差.DNA倍性与患者性、AFP水平、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瘤径(3cm为界)等因素无关.HCC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正常肝,增殖指数(PI)>0.40者预后较差.PI与AFP水平、病理分级、癌栓形成及瘤径间均未显示相关性,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4.
胃黏膜组织DNA含量对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中DNA含量对胃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14例胃癌及各型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的DNA含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流式细胞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5.96%(98/114),且有异倍体的非肿瘤组织可能存在较高的恶变可能性;(2)高分化肿瘤组织的DNA异倍体发生率与中分化及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肿瘤分比,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组DNA异倍体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的DNA含量来判断肿瘤良、恶性,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在判断良性疾病癌变的可能性及预后判断上比病理诊断更有优势,可作为病理诊断的辅助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探讨rasp21表达和DNA含量测定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1例进展期胃癌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rasp21表达和DNA含量的定量检测。结果DNA二倍体组的5年生存率(35.7%)较异倍体组高(22.2%,P<0.05),rasp21低表达组(Fi≤X)的5年生存率(29.1%)较rasp21高表达组(Fi>X)的5年生存率(14.3%)高(P<0.05);高rasp21表达异倍体胃癌(5年生存率14.4%)较低rasp21表达异倍体胃癌(5年生存率28.6%)预后不良(P<0.05)。结论DNA倍体类型和rasp21表达,尤其是双参数同步分析,可望成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流式细胞检测了36例食管癌切除标本的DNA含量,结果发现,DNA倍体水平差异较大,范围为1.68C~8.16C,大多数食管癌为非整倍体DNA含量,其中少数病人在同一标本中同时发现两种不同的非整倍体。而且,食管癌细胞的DNA含量和肿瘤病变长度、局部淋巴结转移、食管外侵犯以及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以二倍体肿瘤预后较好,且病理分化较高。而非整倍体肿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癌基因ras产物P^21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于君  张锦坤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12):901-902
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胃癌、非典型增生、肠化生、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了ras基因产物P~(21)蛋白的定量及定性研究.P~(21)含量及P~(12)阳性细胞百分率以胃癌最高,非典型增生及肠化生P~(12)表达也增高,均与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胃癌前病变时ras基因已经开始活化,其蛋白产物P~(12)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46例胆囊肿瘤的石蜡包埋组织(其中36例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5例正常胆囊组织细胞DNA含量、细胞S期百分比(S%)、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分析。36例胆囊癌中,DNA异倍体率为58.3%(21/36),胆囊腺瘤及正常胆囊组织细胞DNA均为二倍体。胆囊癌、胆囊腺瘤细胞的PI及S%均高于正常胆囊组织细胞(P<0.01),这表明胆囊癌、胆囊腺瘤细胞增殖活跃,36例胆囊癌中,有3例为腺瘤癌变,因此胆囊腺瘤组织具有恶性变的潜能。胆囊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学病理分级、Nevin分级与S%、PI、DNA倍体的性质无关,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与DNA倍体的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