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济南市乙型脑炎流行特点,为今后乙脑防控工作提供控制措施。[方法]对济南市2007年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济南市共发生乙脑病例18例,发病率为0.29/10万,发病率比去年上升了2.63倍。死亡1例,死亡率0.02/10万,病死率为5.56%。[结论]济南市乙脑发病为8~9月。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振涛  郑浩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08-140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新浦区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控制麻疹流行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6年连云港市新浦区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中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连云港市新浦区报告麻疹发病例数为146例,发病率为39.5/10万,其中0~1岁组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的27.4%.2~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0.8/10万、10.5/10万和7.8/10万.[结论]2006年连云港市新浦区麻疹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景洪市乙脑流行情况和规律,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2008~2009年报告的121例病毒性脑炎进行乙脑IgM抗体监测。[结果]54例为乙脑IgM抗体阳性,发病率14.24/10万,呈散发,6~7月为流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均无免疫史。[结论]景洪市人群免疫水平还很低,还存在乙脑流行或暴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州市乙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0/10万;累计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8.57%。35例病人中,2005-2009年分别发病16、7、2、3、7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散居儿童17例,学生12例;10岁以下儿童29例;7~9月发病的27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7例。年均发病率,城区为0.05/10万,郊区8个县为0.13/10万。[结论]福州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搞好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在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前后的流行特征变化。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河北省乙脑疫苗纳入EPI前后(2004-2007年和2008-2019年)乙脑报告病例,比较乙脑发病特征。结果河北省2004-2007年、2008-2019年乙脑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075/10万(204例)、0.053/10万(453例)。<15岁儿童病例构成、发病率从2004-2007年的62.25%(127/204)、0.240/10万下降到2008-2019年的24.06%(109/453)、0.070/10万;≥40岁病例构成、发病率从2004-2007年的19.61%(40/204)、0.040/10万上升到2008-2019年的50.77%(230/453)、0.060/10万。结论河北省乙脑疫苗纳入EPI后儿童乙脑发病率下降,≥40岁人群成为高风险人群。需探索实施成人乙脑免疫策略和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西1990~2007年流行件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2007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 839例,死亡600例,年均发病率为0.9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5%,1990~1998年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1.29/10万,1999年后发病率明显降低,1999~2007年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疫情.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局部暴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民和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累计报告18种4 253例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61.72/10万;死亡10例,年均死亡率为0.77/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年发病率,2007年为337.39/10万,2008年为359.23/10万,2009年为382.39/10万。年均发病率,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81.62/10万,肠道传染病为72.19/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6.8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0.42/10万,其他传染病为0.51/10万;0~14岁为298.01/10万,15~24岁为275.10/10万,25~44岁为341.72/10万,45~64岁为560.43/10万,≥65岁为527.84/10万;城区为477.45/10万,农村为339.62/10万。3年累计,发病例数最多的传染病是乙型肝炎(1 980例)、肺结核(949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44例)、痢疾(204)、甲型肝炎(162例)。[结论]2007~2009年民和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处于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在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前后的流行特征变化。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河北省乙脑疫苗纳入EPI前后(2004-2007年和2008-2019年)乙脑报告病例,比较乙脑发病特征。结果河北省2004-2007年、2008-2019年乙脑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075/10万(204例)、0.053/10万(453例)。15岁儿童病例构成、发病率从2004-2007年的62.25%(127/204)、0.240/10万下降到2008-2019年的24.06%(109/453)、0.070/10万;≥40岁病例构成、发病率从2004-2007年的19.61%(40/204)、0.040/10万上升到2008-2019年的50.77%(230/453)、0.060/10万。结论河北省乙脑疫苗纳入EPI后儿童乙脑发病率下降,≥40岁人群成为高风险人群。需探索实施成人乙脑免疫策略和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水痘流行情况,为控制水痘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涪城区2006~2009年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水痘累计发病12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67/10万,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2006年为38.05/10万,2007年为54.34/10万,2008年为46.11/10万,2009年为44.10/10万。年均发病率,男性为48.92/10万,女性为42.13/10万(P〈0.01);0~14岁为229.29/10万,≥15岁为14.68/10万(P〈0.01)。1200例病人中,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分别占42.42%、26.33%、12.00%;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的占32.08%;均为散发。[结论]2006~2009年涪城区水痘发病处于中等水平,但防治工作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乙脑流行趋势,探讨GM(1,1)统计模型在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疫情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我国1990~2009年乙脑发病率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1990~2009年全国乙脑发病率实际值和预测值吻合程度较好,拟合精度为Ⅰ级。预测2010~2012年乙脑发病率分别为0.25/10万、0.23/10万、0.20/10万。[结论]运用GM(1,1)模型对乙脑发病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江宏宝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82-2984
目的为了进一步掌握连云港市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情发展动态,给以后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连云港市2005—2009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连云港市新发乙肝(包括急性和未分类)累计报告发病数为2927例,全市报告发病率自2005年的18.61/10万逐年递减至2009年的6.03/10万,年平均发病率12.25/10万。乙肝发病的年龄组集中在15~44岁(占71.37%)。职业构成比最高的为农民,占55.52%。结论连云港市2005—2009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为进一步加强该市的乙肝防治工作,应继续巩固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推广全社会乙肝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加强乙肝疫情监测,重视安全注射,从而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高州市200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州市乙脑的流行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州市2002~2008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2002~2008年乙脑呈散发状态,合计发病29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年发病率均不超过0.62/10万。29例病人均在4~6月发病;≤6岁的占72.41%;有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占13.7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6.21%。[结论]高州市乙脑发病率不高;存在乙脑疫苗报告接种率虚高和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博白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及发病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9-2005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博白县报告乙脑病人140例,其中1999年84例、2004年38例,发病率分别为6.03/10万、2.54/10万,其余年份呈低水平散发;病例均于5-7月发病;2-7岁发病123例,占87.86%;有乙脑疫苗免疫史的40例,占28.57%。2000-2005年的56例中,30例既往接种过乙脑疫苗但当年未接种。[结论]博白县乙脑流行季节较早,在预测可能流行年份提前对低年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普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7年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7年报告腮腺炎病例135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1.26/10万。腮腺炎发病率(/10万),福田、华富、南园街道办分别为14.42、13.74、11.78,其他5个街道办为11.35~7.05;男性为11.66,女性为10.81(P0.05);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岁分别为69.22、10.68、5.15、6.04、5.23;4~8月发病的占48.89%。135例病人中,托幼儿童占22.96%,学生占21.48%,散居儿童占13.33%,其他占42.22%。[结论]深圳福田区2007年腮腺炎的发病率不高。  相似文献   

15.
杨柳青  庄肃慧  栗箫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274-1275
目的了解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1956~2004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自70年代起,临沂市乙脑发病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0年代计划免疫正规实施之后,乙脑发病大幅下降,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结论控制乙脑发病应以预防接种为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防蚊、灭蚊。在现有情况下,还应加大疾病监测力度,提高疾病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广元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核实诊断,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乙脑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62例,乙脑IgM阳性43例,阳性率69.35%。送检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各区县均有发病,大多分布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均为散发,发病高峰在8月份。[结论乙脑是引起广元市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在夏、秋季节加强灭蚊、防蚊措施,科学防控乙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脑患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和2007年分别对开江县1995年和2006年发生的乙脑患儿病例进行后遗症调查。[结果]合计调查乙脑患儿63例,留有后遗症的13例,发生率为20.63%。后遗症发生率,1995年、2006年分别为21.88%、19.35%,男性、女性分别为20.93%、20.00%,2~7岁和其他年龄分别为23.64%、0/8(P>0.05);轻型、普通型为2.50%,重型、极重型为52.17%(P<0.01);入院时发病4 d以上者为33.33%,发病0~3 d者为9.09%(P<0.05)。13例乙脑后遗症者中,9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有精神方面后遗症,1例有植物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开江县乙脑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张立芹 《职业与健康》2011,27(2):172-174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3—200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平谷区猩红热发病153例。2006、2007年为平谷区猩红热高发时期。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8.2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为0.25/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以中小学生(45.10%)和幼托儿童(47.06%)构成最高。男性(64.71%)高于女性(35.29%)。城区(53.59%)高于农村(46.41%)。近几年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2个月发病占12个月中的52.94%)。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各级医疗保健科应针对在学习生活的群体进行经常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指导。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联合教委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暴发,使平谷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