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03-5104
目的:讨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方法:对1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好转后转科,4例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方法,可有效防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骨科多重耐药茵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2月骨科病房收治的1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好转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茵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病床及床单元、空气消毒,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防止多重耐药茵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院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1日~ 2011年12月31日ICU多重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患者实施全面的隔离控制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内ICU共检出目标菌株2567株,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474株,多重耐药率57.42%,与全院多重耐药菌率为48.44%相比高出8.98%(P<0.0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率分别是76.66%、76.54%、64.04%、62.90%、50.37%.并在尿标本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多重耐药菌发生医院感染283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9.20%.结论 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各项隔离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及医疗安全.2年来无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所实施的管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其院感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预防干预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改变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2月-2014年2月监测6 962例患者,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17例,感染发生率为3.11%,经过实施有效预防干预措施,2014年3月-2015年5月共监测7 583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27例,感染发生率为1.67%。结论找出影响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及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薛永朝  单晓萍  孙莉  陈朝旺 《医学综述》2013,19(7):1321-1323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以期对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273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细菌鉴别和药敏试验(KB法),并进行多重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U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8.72%,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36.62%和14.65%,绝大多数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多重耐药菌的合理监测及联合用药方案对降低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44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在实施优质的全面化护理干预措施后,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保证干预措施的高效、高质量执行,是预防和降低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院方医护人员处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解,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预防控制后,可保障医疗安全。但院方医护人员在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处理方面还尚不到位,仍需不断改进。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是评价医院预防控制措施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一项重要卫生学指标,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确实可行的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许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304-230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易感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2010年为1.05%,2011年为0.92%,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肾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结论:加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及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做好培训并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设置专职感控护士在综合ICU中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影响。方法在综合ICU中设专职感控护士,掌握监测多重耐药菌的方法,对新入科病人的主动性筛查和体表去定值,第一时间掌握携带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结果2016年1月-8月设置专职感控护士后,监测患者总数535人,发现感染患者中MDROs有21株菌株,其中社区感染有16株菌株,医院感染有5株菌株,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3%。与之前比较,2015年5月-12月监测患者总数为577人,发现MDROs感染患者25株菌株,其中社区感染16株菌株,医院感染9株菌株,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6%。MDROs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了0.63%。结论通过综合ICU设置专职感控护士,最早时间检出多重耐药菌,有效落实多重耐药菌的各项防控措施,降低了在综合ICU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有效防止了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并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创伤骨科病房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使同病区的其他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2年8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论对确诊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隔离患者,控制住各个环节,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邹燕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35-153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ICU3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果经严密监测和护理,我院ICU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论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等多种方法,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ICU多重耐药菌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施行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比分析组间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施行集束计划干预策略,可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感染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7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6种常见的耐药菌进行监测,随机分为对照组387例,观察组3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观察组实施集束化预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感染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感防控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8例,分别取院感防控前后患者各54例,对比院感防控实施前后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种类及感染情况。结果院感防控实施后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明显优于院感防控实施前(P0.05),而且多重耐药菌种类及感染情况也比院感防控实施前减少或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感防控能有效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同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意识,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中抽取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研究组)进行分析,分析其感染类型、耐药性等,并抽取3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纳入对照组,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中,共检出12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3株大肠埃希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不动杆菌属,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Logistic分析影响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为免疫力低、ICU病房中病原菌污染环境、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手卫生影响医院感染病原体、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隔离操作、ICU布局和设施不合理。结论:临床需明确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以便加强监测,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并针对性制定隔离消毒措施,控制和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征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特征与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加以明确。结果经过研究,MDRB感染的患者有180例,这些患者的分布科室较广,主要包括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MDRB菌株分离率排在前几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 3d、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将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院内下呼吸道MD R B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多数患者为耐药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ICU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ICU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ICU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0.35%、12.33%,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9.94%、12.9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以及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对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院内或科内播散,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发生的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及隔离措施,科内未出现交叉感染,2例患者均无发热现象,细菌培养的敏感药物由最初3种提升为11种,且痰液由黏稠转为稀薄.结论 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患者,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12月收住ICU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07年1~12月综合ICU共收治病人349例,发生医院感染5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5.76%。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86株,其中前五位为鲍曼不动杆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白色假丝酶母菌9株,大肠埃希菌7株。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加强ICU医院感染病隙菌耐药菌株的监测,保护有限的抗生素资源,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