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HIV阳性结果配偶告知对配偶间性行为改变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12月期间对知晓配偶HIV阳性后前来检测咨询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配偶阳性结果告知前后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 252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以配偶主动告知为主,占83.7%;有71.83%调查对象在配偶确证为HIV阳性后1周内被告知。知晓配偶HIV阳性前后3个月相比,调查对象配偶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90.08%下降至41.27%;配偶间每月性行为4次的比例由告知前的56.35%上升至93.65%;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0.88%上升至8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配偶阳性结果告知能有效减少性行为,应引导配偶HIV阳性告知的规范性,提高配偶告知的及时性,降低配偶间的传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连市男男性行为HIV阳性者的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连市HIV阳性者生存状态调查问卷,对117名男男性行为HIV阳性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显示,HIV阳性者认为感染后是否可以有性行为在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分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首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使MSM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寻求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连市HIV阳性者生存状态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对150名HIV阳性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显示SCL-90量表中总分、阳性症状均分和躯体化等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因子均分高于2分的阳性检出率均超过30.00%,抑郁因子高于2分阳性检出率高达62.00%,高于3分的百分比均超过10.00%,抑郁因子高于3分阳性检出率高达30.00%。HIV阳性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各项评分间两两比较后,在强迫、抑郁、敌对因子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均分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结论:暴露于HIV因子的人群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HIV检测结果阳性者告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以云南省德宏州两县(市)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检测并确认HIv血清抗体阳性的497名来自农村地区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调查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检测咨询和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他人情况等。结果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的阳性结果固定性伴告知率为78.9%,非固定性伴、家人和朋友的告知率分别为6.3%,78.9%和21.1%。影响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的主要因素有性伴类型为配偶(OR=16.97,95%CI:1.57~183.65),检测前获得咨询服务(OR=5.18,95%CI:1.69~15.82)和告知后获得心理支持(OR=8.64,95%CI:1.13~66.32)等。结论固定性伴和家人是农村地区HIV感染者阳性结果告知的主要对象,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时应加强性伴告知方面的探讨并给予告知后心理支持和安抚,提高性伴就诊率,减少感染者的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HIV检测结果阳性者告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以云南省德宏州两县(市)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检测并确认HIV血清抗体阳性的497名来自农村地区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调查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检测咨询和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他人情况等。结果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的阳性结果固定性伴告知率为78.9%,非固定性伴、家人和朋友的告知率分别为6.3%,78.9%和21.1%。影响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的主要因素有性伴类型为配偶(OR=16.97,95%CI:1.57~183.65),检测前获得咨询服务(OR=5.18,95%CI:1.69~15.82)和告知后获得心理支持(OR=8.64,95%CI:1.13~66.32)等。结论固定性伴和家人是农村地区HIV感染者阳性结果告知的主要对象,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时应加强性伴告知方面的探讨并给予告知后心理支持和安抚,提高性伴就诊率,减少感染者的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方法对136名吸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2例HIV阳性者,HIV抗体检出率38.24%,吸毒人群中15~35岁占81.62%;HIV感染者中,15~35岁占92.41%,吸毒人员中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86.03%,最近3个月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33.33%。结论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庆伟  景正朝 《卫生软科学》2011,25(12):832-834,837
[目的]了解接受针具交换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新发现HIV阳性者高危行为,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010年中澳项目综合监测44例新发现HIV阳性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注射吸毒情况、高危性行为、接受干预服务情况等。[结果]调查对象对HIV有经血液、性、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5.9%以上,“蚊虫叮咬”、“—起吃饭”正确知晓率分别为90.9%和93.2%;调查对象共用注射器、重复使用自己的针具、与非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危险行为分别占27.3%、63.6%和54.5%;接受过咨询检测、美沙酮维持治疗、免费安全套等服务分别占63.6%、11.4%和36.4%。[结论]调查对象共用针具和高危性行为时有发生,咨询检测比例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静脉注射吸毒HIV阳性者开展强化宣传、推广安全套、提供足量针具、主动咨询检测等措施,降低=代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钦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情况及他们的高危行为,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于 2004年10月9日对钦州市强制戒毒所的在戒吸毒人员进行HIV感染及高危行为调查。结果 钦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12.61%.有静脉注射吸毒史者占94.14%,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者占34.38%,有性乱史者占86.49%。讨论 提示在吸毒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是至关重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吸毒女性HIV阳性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吸毒女性HIV阳性者的基本情况,为如何管理这类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的吸毒女性HIV阳性者采用面对面的方法询问调查。结果 在22例被调查者中,无业人员19人。吸毒原因为好奇的17例,占77.27%,以注射吸毒者19人,占86.36%;在以注射方式吸毒的人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高达89.47%。所有人员性观念淡薄,其中19人有多个性伴。17人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占77.27%。结论 吸毒女性HIV阳性者是传播艾滋病的核心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与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业。方法:对某地戒毒所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76例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抗体检出率5.01%,戒毒人群中15~35岁占93.67%:HIV感染者中,15~35岁占96.05%,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80.26%。结论: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男性嫖娼人群感染HIV的高危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为艾滋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某市妇教所内的36名男性嫖娼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3.50士11.89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11.1%,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者居多,占69.4%.避孕套的使用情况,在与固定性伴和与商业性性伴的性行为中,均以从不使用者居多,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知晓艾滋病病名者达32人,仅15人知道艾滋病可预防,8人知道艾滋病不能治愈.结论:男性嫖娼者的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匮乏,要加强对一般人群的HIV/AIDS知识的宣传,以提高嫖娼人群的认知水平,提高避孕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暗娼性病/艾滋病知识、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暗娼性病/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的特征。[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65名暗娼,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暗娼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第1次性生活时年龄最小的11岁,16~30岁占87.92%。性伴侣数多,过去1个月有83.40%(221人)曾经与2个以上的人发生过性关系,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占27.92%。89.06%的人半年内有过生殖器异常,只有53.59%人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艾滋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答对率只有72.73%,艾滋病预防措施总答对率为52.24%。[结论]南宁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首次性交年龄小,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低,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高危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王绍华  张镇权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78-879,884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多发特点。[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农村7所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16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12.2%学生无任何健康危险行为,男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比较突出。初、高中学生自杀意念、骑车违规等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吸烟、饮酒等成瘾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比较突出,应针对行为多发特点开展综合性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陈慧娟  潘建敏  李杨  袁薇  陈玮  陈再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14-4015,4024
[目的]了解贵州省结核病人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在县级结防机构门诊对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初筛,阳性者由省疾控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结果]从2006~2008年,共筛查结核病患者41453例,检出HIV抗体阳性70例,HIV感染率0.17%。安顺市、毕节地区、贵阳市发现的HIV阳性患者数占全省在结核病人中发现的HIV阳性患者的68.6%。[结论]贵州省在结核病人中筛查HIV的感染率较1995~1997年的水平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特殊场所人群HIV感染现状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张光贵  杨宏武  冯阳  唐果  周硕  孙宏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754-1755,1760
目的:了解绵阳市特殊场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及相关行为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行为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3410人,HIV总感染率7.92‰,不同场所有差异,强制戒毒所最高;感染者均为男性,以低文化、未婚、无业、外来青壮年人群为主,吸毒占92.59%;静脉吸毒人员中,针具共用率50%;最近1次性交易安全套使用率13.86%;性病患病率为18.56%,就诊方式公立医院占42.67%,较个体诊所35.44%高;HIV感染者和调查人群相关行为差异不显著。结论:特殊场所人群是HIV感染高危人群,也是相关危险行为的高存在地,是HIV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HIV监测,掌握辖区HIV的流行状况,了解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决策部门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清标本用ELESA法进行初筛,阳性者统一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结果]2003~2005年共检出HIV感染者13例,检出率6.92/万。[结论]在流动人口众多地区,开展HIV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普及避孕套的使用率,实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等干预措施,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东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东莞市新涌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例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检测抗-HCV抗体、抗HIV抗体。结果20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中HIV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2.5%(5/200);HCV感染者161例,感染率为80.5%(161/200)。其中5名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静脉吸毒者中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结论本市戒毒人群中HIV、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吸毒是HIV和HCV传播的高危因素,不洁性行为增加了HIV、HCV由吸毒人员向其它人群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学教师群体使用电脑情况及颈椎健康状况,分析使用电脑因素对颈椎发病的影响。[方法]编制《电脑使用者颈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4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使用电脑及颈椎健康状况信息。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74.5%使用电脑频率≥4次/周,日均使用时间为(2.46±1.73)h,且男性在使用频率(P=0.000)和使用年限(P﹤0.05)上均明显高于女性,日均使用时间30岁以下年龄段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段(P﹤0.05);颈椎病患病率为61.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否、使用电脑频率、其余端坐时间、锻炼因素在颈椎病组与非颈椎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否、使用电脑年限、日均使用时间、其余端坐时间为颈椎病致病的危险因素;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婚否、使用电脑频率、使用电脑年限、日均使用时间与颈椎病具有相关性。[结论]中学教师是电脑使用群体,也是颈椎病高发人群,使用电脑频率、使用电脑年限、日均使用时间为颈椎病致病的电脑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设计并安装相关软件以提醒休息、控制电脑使用时间,是电脑使用者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病理确诊肝硬化的临床高危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罗婵 《现代预防医学》2001,28(3):314-315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病理确诊的肝硬化的临床高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肝硬化,方法:随机调查564例南京地区病理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病原、病因引起肝硬化患病率的差异。结果:1.性别:男95.75%>女4.25%;2.年龄:30-60岁(89.55%)为发病高峰,3.病程,病程在5-8年易发生肝硬化。4.病因:病毒性肝炎93.97%,HBV(+)86.88%,HCV(+)6.38%,HDV(+)0.71%,血吸虫性肝硬化2.84%,酒精性肝硬化2.13%,其他类型肝硬化(胆汗性,隐源性肝硬化等)1.06%,结论:南京地区病理确诊肝硬化的临床高危因素,1.性别:男>女;2.年龄:30-60岁为发病高峰;3.病程;病程在5-8年以上易发生肝硬化;4.病因:病毒性肝炎>血吸虫>酒精>其他(胆汁性、隐源性肝硬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