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不同的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人肠道病毒EV71最为常见。由于EV71能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就EV7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温红玲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9):1249-1252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多发生于<5岁幼儿,已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取代脊髓灰质炎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毒性病原,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近年来,EV71在亚太地区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EV71更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是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扩增2009年镇江市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2009年镇江市肠道病毒71型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采集临床手足口病(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抽提病毒RNA,通过巢式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Clustal X和MEGA5.0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测序获得的11株病毒基因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尤其与C4基因亚型最为相近,并且可进一步划分为C4a进化枝。说明本文的11株病毒皆属于EV71病毒C基因型、C4a亚型。结论:2009年镇江市的EV71病毒株可能与阜阳分离的EV71病毒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C4a亚型,并且C4a亚型的EV71病毒在中国大陆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6 — 2017年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取EV71灭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疫情数据、重症及死亡病例疫情数据;在广东省8家哨点医院开展手足口病普通病例EV71感染病原学监测,结合EV71哨点监测结果和网络直报疫情数据来估算EV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结果  2016年9月 — 2017年12月,广东省共报告接种EV71灭活疫苗2 304 456剂次,其中2017年5 — 9月为接种高峰,月平均接种量为198 315剂次。全省平均估算接种率2016年为3.82 %、2017年为10.07 %。21个地市中深圳估算接种率最高,2016年为6.05 %、2017年为19.76 %;汕头估算接种率最低,2016年0.78 %、2017年1.39 %。2017年广东省EV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率比2016年下降39.97 %,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数下降53.33 %。  结论  广东省2016年启动EV71灭活疫苗接种项目以来,疫苗接种水平逐渐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EV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与死亡数比2016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9—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初步探讨VPl区核苷酸或氨基酸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从手足口病(HFMD)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获得23株EV71病毒株,RT-PCR扩增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3株分离株与A、B基因型同源性较低;与C4亚型的C4a群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到92.8%~93.5%和98.3%~99.3%,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各分离株间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无特征性改变。结论2009—2010年临沂地区流行的EV71是C4亚型的C4a群,HFMD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无特征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71病毒核酸的应用。[方法]采集2008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幼儿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粪便和疱疹液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肠道病毒EV71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在对16例已收集到的患者的粪便、疱疹液标本进行检测时,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到8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50.O%(8/16),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到5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31.3%(5/16)。[结论]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且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毒的RNA,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对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病毒)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可以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内脏和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可以转变为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被认为是自脊髓灰质炎病毒消除后,一个重要的嗜神经组织的肠道病毒~([1])。EV71病毒自196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以来,在很多地区和国家出现散发病例或小规模的暴发,21世  相似文献   

8.
一起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0月 15日~ 11月 7日 ,上海市某幼儿园突然发生 32例以低热、神萎、手足口出现丘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证实是一起由肠道病毒 71型 (Enterovirustype71;EV -71)引起的手足口病 (Hand- food- mouthdisease ;HFMD)爆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发生疫情的幼儿园位于杨浦区 ,共 4个班级 110名幼儿 ,保育员和教职员工共 12人。托 1和托 2班位于教学楼一楼 ,小 1和小 2班位于二楼 ,平时上课活动、就餐及厕所使用均在各自…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大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从手足口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经RT-PCR扩增VP1全长,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4株EV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4株EV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大连市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1属C4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含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片段的抗核糖核酸酶的病毒样颗粒。[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MS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和成熟酶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中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EV71VP1基因片段连接到中间载体噬菌体基因的下游,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EV71。将重组质粒pET32a-MS2-EV71转化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病毒样颗粒,对病毒样颗粒进行透射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稳定性试验。[结果]重组质粒pET32a-MS2-EV71经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透射电镜观察到直径大约23nm的圆形病毒样颗粒;RT-PCR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产生的病毒样颗粒含EV71VP1基因片段,并且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EV71VP1基因片段的病毒样颗粒,稳定性良好,可作为病毒检测时标准品和质控品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年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2008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肠道病毒组合血清中和试验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168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24株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3%。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为艾柯病毒,其中ECHO30占50%。[结论]2008年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ECHO30和ECHO6。  相似文献   

13.
EV71所致手足口病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8年5—8月收治的确诊『手足口病的7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手足口病患儿,48例(68.57%)为单纯手足口病,;例(25.7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例(4.29%)有呼吸系统症状,1例(1.43%)出现循环系统症状;43岁者641(91.43%);EV71特异性核酸检测,63例(90.00%)阳性,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70例均为阳性。70例患儿经。疗后,全部好转出院;随访1个月,均无不适,无后遗症发生。结论EV71所致手足口病临床表现较严重,可致:器官损伤。发病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国安徽阜阳暴发了大规模婴幼儿手足口病,不久,手足口病即被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与此同时,我区积极加强该病的防控工作,对全区71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了肠道病毒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Cox-V A16)的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起发生在某幼儿园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13病暴发疫情,分析其暴发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的《手足13病个案调查表》对所有发病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疫情的发病儿童中以小龄童(2~3岁)为主,占87.50%(14/16);发病高峰在2008年5月13日和5月14日;其中6例病例病毒分离结果为EV71阳性。结论手足13病易在幼儿园小龄组儿童中发生暴发流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控制EV71引起的手足13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6.
刘启林  陈仲全  李晓寒  刘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36-1737,1740
目的比较不同标本采集条件对EV71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强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工作。方法对菏泽市11家手足口病治疗定点医院采集的标本做RT-PCR检测;依据不同条件对EV71阳性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EV71阳性率在不同病例年龄关系、病例所在地、是否重症3种情况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病例标本采集时间、采集地、病例性别差异三种条件下,EV71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EV71阳性率与病例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地以及病例性别关系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无锡市滨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无锡市滨湖区200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无锡市滨湖区年疫情监测资料,计算构成和发病率。[结果]无锡市滨湖区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159例,发病率为156.6216/10万,死亡0例。地区分布广泛,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最高年龄段0~5岁占93.87%。[结论]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做好家庭、托幼机构的消毒、健康教育工作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4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肛拭子标本进行EV71的分离与鉴定. 方法 采集患儿不同病程肛拭子17份接种Hela细胞,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提取RNA,逆转录,设计三对肠道病毒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细胞培养物上清中的EV71,分离鉴定. 结果 具体样本均能引起Hela细胞产生CPE;细胞培养前肛拭子EV71的RT-PCR阳性检出率为52.9%(9/17),培养后细胞上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8.2%(15/17);4例患儿全部诊断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结论 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联合应用能为肠道病毒EV71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病毒分离能提高EV71的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Li YP  Liang ZL  Gao Q  Huang LR  Mao QY  Wen SQ  Liu Y  Yin WD  Li RC  Wang JZ 《Vaccine》2012,30(22):3295-3303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novel vaccine that is effective against 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 outbreak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human EV71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children and infants. The vaccine dosages were 200 U and 400 U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100 U, 200 U and 400 U for infants. Subjec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different dosages of the vaccine or placebo. Adults receive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n Days 0, 14 and 28. Children and Infants received on Days 0, 28 and 56. The novel human EV71 inactivated vaccine was well tolerated and highly immunogenic in healthy volunteers, especially in infant populations. For immune response, the seropositive rates (with titers ≥≥1:8)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NTAb] increased to 100% for all dosage groups after the second vaccination. For NTAb seronegative infants before vaccination, after one dose, the NTAb GMTs were 29.7 (95% CI, 13.1-67.2), 10.1 (95% CI, 6.6-15.3), and 27.4 (95% CI, 14.3-52.2) in the 100 U, 200 U, and 400 U vaccine groups, respectively; after two doses, the GMTs were 114.1 (95% CI, 44.5-292.4), 159.5 (95% CI, 49.3-515.3), and 509.0 (95% CI, 181.3-1429.1), respectively. TRIAL REGISTRATION: ClinicalTrial.gov identifier: NCT01273246 and NCT01273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