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是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将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严重者可因合并感染而引起肢端坏疽,截肢率高,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和痛苦,是糖尿病多发而严重的并发症。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在治疗上,中西医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兼顾。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导致^[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程中的严重阶段,可使患者致残。有5%-15%糖尿病足患者一生中面临截肢的危险^[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3年11月至2007年6月,我院骨科先后为12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了截肢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导致末梢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感觉,局部组织缺血失去活力,易引起感染,且多好发于足,称之为糖尿病足(DF)。DF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当前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对DF的治疗方法较多,其治疗原则主要是内外结合,保存肢体,内以全身基础综合治疗(控制血糖、抗炎、改善外周血液循环、营养支持等)为主,外以创面治疗、促进愈合为主。在局部创面治疗方面,现有资料报道较多采用的方法有:表皮生长因子外敷、中西医药物结合外用、复合碘外敷换药等。  相似文献   

5.
2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社区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病变导致下肢异常改变及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会发生足部病变,是非糖尿病人的17倍。多由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缺乏,忽视足部病变所致。故加强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让病人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及早重视足部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药外治糖尿病足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是因神经病变、缺血、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 ,且截肢率高 ,我们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对 2 0例糖尿病足采用中药外洗并结合局部外敷生肌散 ,收到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40岁 ;有糖尿病史 5浕~ 12浕 ;糖尿病足病程 1个月~ 10个月 ;发病时空腹血糖最低 10 3mmol/L ,最高 17 6mmol/L。1 2 病例选择 按WTO糖尿病诊断标准 ,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诊断参照Wagn…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3年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研究成果,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并从不同剂型(浸洗剂、湿敷剂、油纱外敷、散剂及膏剂)论述了中医外治糖尿病足研究进展,对中医外治糖尿病足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应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及温通经脉的治则。参考文献16篇。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中药外治糖尿病足。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C组),在相同基础治疗下,分别采用中药外洗+祛腐生肌换药,单纯祛腐生肌换药和西药常规换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A组总有效率95.0%;B组总有效率85.0%;C组总有效率60.0%;治疗后A组患者血管和神经等功能明显改善,3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促进患者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可以加速坏疽创面愈合,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糖尿病足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足 (DiabetesFeet ,DF)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 ,严重者可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 ,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大量资料表明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有 5 %~ 10 %的患者需要行截肢手术 ,在非创伤截肢中 ,糖尿病患者占 5 0 %以上[1] 。目前中西医对此病尚缺乏理想的药物治疗 ,故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保护患者肢体功能 ,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局部外治是其重要的一部…  相似文献   

10.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外阴局部或弥散性皮肤粘膜脱色、变白;组织粗糙、肥厚、增生或角化变硬、或萎缩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在祖国医学中属“消渴”、“脱疽”、“血痹”等范畴。中医药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临床上均取得显著的疗效。笔者针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分级、中医外治及护理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严重者可因合并感染而引起肢端坏疽,称为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大量资料表明,糖尿病足不但降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有5%~10%的患者需要行截肢手术,在非创伤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王彬  李海松  党进  韩亮 《环球中医药》2012,5(7):499-501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多样。其中,外治方法因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优势,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中药坐浴、敷脐疗法、直肠栓剂、保留灌肠等外治方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外治前列腺炎的特色疗法提供借鉴。同时,发现文献报道大多为经验性、小样本量的临床报道,外治方法操作规范缺少统一标准,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严重致残性的病证。临床上很难治愈,据报道国内有38。1%~75%因该病被截肢。因此,如何降低截肢率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关键。近年来,我院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肢端坏死3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足是由血管并发症以及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可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上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造成足部皮肤溃烂、肢端坏疽。我们2002年3月-2004年3月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了胰岛素外用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为临床常见传染病 ,多发于儿童。笔者单用中药青宝丹加平安散外敷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及效果青宝丹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白及、橘皮、青黛、甘草共研细末组成 ;平安散由牛黄、火硝、月石、冰片、雄黄、朱砂、麝香共研细末组成。将青宝丹以鲜蒲公英或鲜半枝莲调成糊状 ,并掺以平安散少许外敷患部 ,每日 3次。应用本法外敷治疗 ,一般 1日热退肿块消 ,1周内全部症状及体征消失而愈。典型病例王某 ,男性 ,1 0岁。左侧耳下部肿痛 2 4 h伴发热 ,兼见便秘、溲黄、纳差、口干、喜饮。检查见患儿左…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因末梢神经血管病变和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加臭氧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药去腐生肌的调治观念和西药降血糖、抗菌、臭氧抗感染等的优势,病灶愈合有所加快,治疗时间相应缩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是一种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在足部受压或长期外伤等情况下,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足部疼痛,肢体麻木,皮肤冷凉、苍白或紫暗,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现将96例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体会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彭华  阚飞 《新疆中医药》2013,31(4):116-117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肢端麻木、疼痛、发凉和(或)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继续发展则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组织溃烂、感染、坏疽。由于此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中医称之为“脱疽”。  相似文献   

20.
近来年,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中药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疗效较为确切的药物和外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