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在临床上十分罕见。我科曾手术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英  罗毅 《重庆医学》2004,33(3):359-36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例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病人术后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痊愈.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促进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恢复,大大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MRI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磁场MRI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形成机制,评价其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并对其MRI影像表现进行总结,评价MRI平扫和增强的信号变化方式和特点.结果 椎管内硬膜外脓肿通过其MRI信号的不同、强化形式和方式的不同,对其性质的判断有明显的帮助.结论 MRI对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诊断和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以及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判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MRI增强扫描在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对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早期诊断均明显优于普通平片、CR、DR和CT.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收治一例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患者。以往国内虽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报告,但均为节段性。而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尚无报告。本例患者上自颈3,下达骶5椎管内和硬膜外均为脓液及肉芽组织所充斥,硬膜外脂肪消失,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男,20岁,因...  相似文献   

5.
王海涛  陈兴灿  何东  周敏  陆军  刘琦 《浙江医学》2023,45(2):186-189
目的 探讨MRI及CT对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2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分析患者的MRI及CT表现,并提出脂肪型、血管型及囊肿型的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影像分型标准。结果 9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胸段4例、腰段5例。依据MRI及CT的影像表现分3型:脂肪型3例,特点是脂肪组织多、血管成分稀少,血管成分夹杂于脂肪组织间;血管型5例,特点是血管成分多、脂肪成分少,血管成分占据瘤体的中央;囊肿型1例,肿瘤呈囊肿样改变。结论 脂肪型、血管型及囊肿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在MRI及CT上均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及CT对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评价MR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使用SE、TSE序列,平扫及增强,部分加做脊髓血管成像.结果 10例髓内肿瘤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成神经管细胞瘤1例.47例脊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神经源性肿瘤36例;脊膜瘤11例.2例跨硬膜内外生长的神经源性肿瘤2例.硬膜外的转移瘤2例.4例椎管内非肿瘤性占位性病变中,椎管内绦虫病1例;硬膜外血肿2例,术前误为血管瘤;血管畸形1例.结论 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有准确的定位能力,并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从1885年Corning介绍了硬膜外麻醉后,椎管麻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已广泛普及应用,是国内麻醉的一大主流和特色.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骶管内麻醉[1],椎管内麻醉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压、全脊麻、神经并发症等[2].  相似文献   

8.
5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MRI的表现,提高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位于胸段椎管内硬膜外,硬膜受压但完整,其中上胸段2例,中胸段2例,下胸段1例.术前定位准确5例(准确率100%),定性准确4例(准确率80.0%).肿瘤的MR信号由脂肪和血管两部分构成,肿瘤在T1WI呈高或中低信号(与血管含量有关),T2WI为高信号,未见血管流空影,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或明显强化.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血管脂肪瘤的大小、形态、内部情况及与邻近硬膜囊的关系,对于病变有良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8例。A组采用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复方倍他米松)和1%利多卡因;B组采用卧床休息,理疗,口服止痛活血化瘀药物。结果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较保守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注射得保松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显著,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和骑跨硬膜内外的哑铃型肿瘤,其中以髓外硬膜内肿瘤为多见,约占60%以上.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真皮移植预防椎管内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术后椎管内粘连的预防方法。方法 :30例椎管手术的病例 ,均采用自体真皮移植于硬膜外间隙。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 3~ 36个月 ,平均 2 6 .3个月 ,优良率达 10 0 %。结论 :采用自体真皮移植于硬膜外间隙 ,能起到生物膜隔离作用 ,是防止椎管内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和硬膜外给药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辅助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Ⅰ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组(P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达峰时间及麻醉平面消退时间,同时比较用药前、用药后5、15、30 min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P组麻醉起效时间较Ⅰ组更快,消退时间更慢(P<0.05).静脉途径给药患者MAP下降较椎管内给药更迅速(P<0.05),但两组所达低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静脉给药与椎管内给药心率降低的时间基本一致.两种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和硬膜外给药都能较好地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静脉给药对镇静的可控性比椎管内给药更方便.  相似文献   

13.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少数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spinal epidural non-Hodgkin's lymphoma,PSENL)少见,多以脊髓压迫症状的表现起病,而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尚未见报道.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现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手术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被广泛采用,但随之出现许多椎管麻醉意外和并发症.本病例因未能及时发现孕妇患有隐性脊柱裂合并脊髓变异,致孕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截瘫,经积极治疗后恢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痛苦,同时也敲响警钟,硬膜外麻醉神经意外和并发症多数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阻滞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分娩镇痛方式,综述近年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包括: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给药模式的优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对新局麻药的评价、椎管内联合使用的其他辅助药物、可行走的镇痛对分娩的影响、镇痛开始及终止的时机、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使母婴受益远大于风险,已成为产妇首选的产时镇痛方式。随着椎管内穿刺技术的发展、输注技术的改良和药物的合理应用,镇痛质量得到改善的同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大量研究致力于比较不同穿刺定位技术、硬膜外导管材质和开孔、新型输注技术以及药物配伍的临床效果,旨在进一步提高分娩镇痛质量,探索出最佳的分娩镇痛模式。本文聚焦椎管内穿刺定位技术、硬膜外导管设计、输注技术改良和硬膜外腔药物的合理应用,结合相关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腰-硬联合阻滞中腰穿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硬联合阻滞方法大大提高了椎管内阻滞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硬膜外穿刺成功而腰穿失败的病例,只能行硬膜外阻滞.现将我院近年来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脊膜囊肿又称蛛网膜囊肿 ,可以位于硬膜外 ,也可以位于硬膜内 ,其中硬膜外脊膜囊肿又有 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 ,包括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骶管内脊膜囊肿及根性囊肿。除骶管内脊膜囊肿较为常见外 ,其他类型的椎管内脊膜囊肿均很少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根性放射痛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肋间神经炎或肿瘤。本文对 19例胸腰骶段椎管内脊膜囊肿进行总结 ,并就其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3年以来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9例胸腰骶段椎管…  相似文献   

19.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脊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100例,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时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哌替定镇静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安全有效,其中以Ⅱ组、Ⅲ组剂量镇静效果和遗忘作用更为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椎管内硬膜外非浸润型血管脂肪瘤患暂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痛,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肿瘤均位于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表现为短或等T1、短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全切后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椎管内硬膜外非浸润型血管脂肪瘤是少见的疾患,多发生于脊髓后方,常能全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