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探讨MSCT支气管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12月期间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因临床症状或MSCT轴面图像高度怀疑TBTB并行MS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17例,所有患者轴面图像均行MSCT支气管图像后处理,并经支气管镜检查,在镜下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TBTB患者69例,非TBTB患者48例。以支气管镜及活检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支气管图像后处理技术对TBTB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一致性检验来评价2名影像科医师对该疾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以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结果为参考标准,MSCT支气管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TBTB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7.10%(67/69)、43.75%(21/48)、75.21%(88/117),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Kappa值为0.44,95%CI:0.29~0.60;2名影像科医师通过该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对TBTB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1,95%CI:0.68~0.93)。结论 MSCT支气管图像后处理技术对TBTB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结核MSCT基本征像及MS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组统计继发性肺结核初治、好转期及非活动性肺结核MSCT基本征像特点,归纳出对结核活动性判断有价值征像。结果70例3组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初治患者MSCT主要征像有小叶中心结节及腺结节征(21/25)、小叶内网线结构(18/25)、树芽征(22/25)、磨玻影(15/25)、液体支气管征(8/25)和斑片影(24/25),前5种征像与B组好转期及C组非活动性肺结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片影三组出现率均较高,无显著性差异,索条影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继发性肺结核各期MSCT征像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瘤与胸膜、肺组织的关系及CT诊断。方法结合临床、CT随访分析18例28枚病理诊断胸膜结核瘤的形成机制及与肺、胸膜的解剖关系。结果18例28枚胸膜结核瘤,其中26枚(≥1cm)胸膜结核瘤病理证实为肺与胸膜共患结核瘤,17枚由肺外带浅表结核蔓延到胸膜形成,CT表现为肺野外带紧贴胸膜(与胸膜关系密切)或以胸膜为基底突向肺野的半圆形结节,17例27枚胸膜结核瘤伴有同侧胸膜炎和/或肺内结核。结论胸膜结核瘤(≥1cm)为肺与胸膜共患结核瘤,多数由肺结核蔓延到胸膜形成,CT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CT扫描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R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诊断明确的气管、支气管结核住院患者行胸部HRCT扫描,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气管、支气管壁病变检出率为73.9%,其中管壁轻度增厚54.3%,明显增厚19.6%;气道管腔形态改变检出率为67.4%,其中管腔狭窄<50%的41.3%,>50%的19.6%,管腔闭塞6.5%,同时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病变支气管远侧管腔内粘液栓1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5例,小叶性肺气肿18例,肺不张2例,肺内结核病灶39例,结论:HRCT检查观察气道病变部位和范围,气道病变与肺内病变的关系,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的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经MSCT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肺动脉栓塞10例,其中双侧多发7例,左侧多发1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肺动脉栓塞5例,其中肺动脉干2例,叶动脉1例,段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肺动脉段面细小及管腔内不均匀密度减低;间接征象可以有肺内"马赛克征"、楔形影或索条状影、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广成  王俊英  何燕  刘佳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52-1553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EBTB)的薄层CT表现。方法分析3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EBTB的胸部CT表现,探讨支气管本身的异常以及肺实质、淋巴结和胸膜改变。结果共42处支气管受累,右肺多于左肺,累及下叶最多。支气管壁增厚32处,管腔狭窄26处,累及较长段者(〉3 cm)20处,管壁增厚、局部管腔扩大10处。10例继发肺不张,11例并存支气管播散灶。所有患者肺野内均可见陈旧性肺结核灶,16处病灶为活动性,30例并发胸膜病变。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18例。结论较长段的支气管壁中心性增厚为EBTB的主要表现,多数并存肺实质和胸膜病变,淋巴结环形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往支气管结核常合并肺结核,近年来发现支气管结核常常以单独疾病出现,在诊断上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FB)和手术确诊的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确诊肺结核(包括支气管结核)6494例,支气管结核22例,占034%(226494)。男性9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1∶144。二、临床表现:22例患者中,有发热史6例(272%),多为低热,咳嗽17例,其中干咳13例(591%),而刺激性呛咳仅2例,咯血6例,均有痰血及少量咳血,气急3例(136%),胸闷3例,胸痛2例,深呼吸时自觉胸前有喘鸣1例,局部呼吸音或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 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1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8岁,平均42岁。肾上腺结核累及双侧共12例,单侧1例。肾上腺肿块样增大10例,轻度或中度增大3例,轮廓完整。肾上腺密度均匀增高1例,不均匀增高12例。周边强化11例。4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CT,其中1例双侧增大的肾上腺体积缩小或恢复正常,其内低密度消失,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而且术前术后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早期肾上腺结核 CT 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并见密度不均匀的扁圆形肿块9例,增强扫描后肿块周边强化,其内见线样明显强化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分隔,边缘清楚。晚期肾上腺结核表现为腺体萎缩及钙化4例。8例患者伴有肾上腺外结核,包括肺结核4例、泌尿系结核2例、脊柱结核1例,同时伴有肺结核、左肾结核及脊柱结核1例。 结论 肾上腺结核的CT具有特征性表现,当发现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发现肾上腺上述影像变化,则要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为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R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诊断明确的气管、支气管结核住院患者行胸部HRCT扫描,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 气管、支气管壁病变检出率为73.9%,其中管壁轻度增厚54.3%,明显增厚19.6%;气道管腔形态改变检出率为67.4%,其中管腔狭窄<50%的41.3%,>50%的19.6%,管腔闭塞6.5%。同时观察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病变支气管远侧管腔内粘液栓1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5例,小叶性肺气肿18例,肺不张2例,肺内结核病灶39例。结论 HRCT检查观察气道病变部位和范围、气道病变与肺内病变的关系、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的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并将虚拟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至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细菌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10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肺部CT扫描,将所得图像经图像后处理,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虚拟支气管镜(VE)检测,观察各段支气管的形态、走行,通过后处理图像观察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壁的不规则增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及VE分别观察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表现。以患者原始轴面图像为对照组,以原始轴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作为实验组,计算各项目百分比,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PR后处理图像发现支气管管腔狭窄及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分别为98.0%(98/100)、90.0%(90/100),轴面图像分别为69.0%(69/100)、56.0%(56/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病理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0%(77/100)、75.0%(75/100),VE检查发现管腔狭窄及管腔内壁欠光整(坏死、增生)等表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62.0%(62/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高于原始轴面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出率接近,能为发现相关病变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1例肾上腺结核的CT检查所见,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0~80岁。均行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结果肾上腺结核依病期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双肾上腺增大,内含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环形或分隔状强化;双肾上腺腺体萎缩及钙化。结论当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伴有肾上腺上述影像变化,应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上腺结核的CT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1例肾上腺结核的CT检查,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0~80岁。均行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结果肾上腺结核依病期不同而有2种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双肾上腺增大,内含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环形或分隔状强化;双肾上腺腺体萎缩及钙化。结论当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伴有肾上腺的影像变化时,应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肺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见于早产儿,特别是小早产儿。近几年,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明显提高,BPD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5例患者的X线与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以期尽早地发现和诊断BPD。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影像学检查如X线透视和腹部平片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有限,近年多层螺旋CT(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目的:探讨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15例患者仅行MSCT,31例于MSCT后行多平面重建(MPR)或曲面重建(CPR),其中8例加行表面遮盖(SSD)重建、透明重建(ray sum)、CT仿真结肠镜(CTVC)。分析MS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准确率。结果: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主要为肿瘤和肠黏连。MSCT的诊断敏感性为97.8%(45/46),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95.7%(44/46)。结论:MSCT轴位图像结合多种重建图像能有效判断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和并发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支气管结核(EBTB)并发黏液栓嵌塞(MPI)的CT表现与特点,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水平。 方法 对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25例EBTB并发MPI患者的CT表现和形态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EBTB并发MPI后典型的CT表现:(1)直接征象:树杈状阴影10例(40.0%),挤牙膏状阴影8例(32.0%),手套状阴影7例(28.0%)。(2)病灶分布与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阴影均分布在各肺叶内2/3的肺野中,膨胀性强,边缘清晰,呈向心性分布。(3)伴随征象:25例中23例(92.0%)患者主体病灶阴影周围有多发性斑点状和小片状卫星灶,13例(52.0%)患者伴病灶区肺纹理聚拢,肺叶容积缩小,肺气肿形成等慢性过程。6例(24.0%)患者CT检查显示左或右主支气管明显狭窄。(4)CT增强表现:25例中12例患者CT增强扫描后团块状病灶CT值均<20 HU。25例患者经确诊后进行规则的抗结核治疗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论 EBTB并发MPI后易形成树杈状、挤牙膏状、手套状阴影,掌握其CT表现与特点有利于提高EBTB并发MPI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胸膜结核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结核瘤13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单发胸膜结核瘤10例,多发3例,CT表现为紧贴胸膜并突入肺内的乳头状结节5例,圆形、椭圆形结节6例,不规则形结节2例,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少数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小钙化灶,病灶边缘光整,增强后病灶多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邻近胸膜多有局限性增厚、黏连和钙化,9例并有胸腔积液,10例伴有肺内结核灶,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更全面的、直观的、立体的显示病变特征。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弥补了轴位CT图像的不足,在诊断胸膜结核瘤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胸膜结核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HCM和高血压各30例的MSCT表现。30例HCM患者中,左心室壁局限性肥厚28例,其中室间隔肥厚12例;室间隔合并游离壁肥厚8例;心尖肥厚5例;游离壁肥厚3例,累及前壁、左室顶部和侧壁各1例。全心肥厚2例。结果多数HCM有不同程度的心腔变形。高血压所致室间隔肥厚,多为普遍均匀性肥厚,心腔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①MSCT能清晰显示心脏的形态结构,可定量评价心室壁肥厚的程度和心腔大小。②MSCT能直观和全面显示HCM的病变部位。③MSCT对HCM与高血压所致左心室壁肥厚的鉴别诊断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方法收集确诊的髋骨关节结核的患者41例,分析其CT表现并比较儿童和成人的影像差别。结果髋骨关节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骨质破坏(90.3%),患侧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缩(87.7%),软组织肿胀及脓肿(75.6%),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73.1%),关节腔积液(63.5%),关节周围骨质疏松(46.3%)。儿童出现关节腔积液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结论CT对髋关节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焊工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7例我院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Ⅰ期及Ⅱ期电焊工尘肺分析其42次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7例常规CT扫描显示了特征性的表现,其中23例(23/27,85.2%)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央磨玻璃微结节,其中12例(12/23,52.2%)伴有分支状细线影;1例(1/27,3.7%)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3例(3/27,11.1%)仅为分支状细线影。结论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叶磨玻璃密度微结节和分支状细线影是焊工尘肺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睾丸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特点。结果 25例CT图像均表现为单侧睾丸不同程度的增大,边界清楚。呈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的13例为精原细胞瘤,其中囊变坏死6例,增强扫描为不均匀轻度强化,有分隔样强化4例。畸胎瘤4例,其中良性畸胎瘤3例,呈点状或弧形钙化,成熟型畸胎瘤1例见脂肪成分,2例良性畸胎瘤增强后囊壁、分隔及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恶性畸胎瘤1例,呈不均匀等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内见囊变坏死。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胚胎癌2例、内胚窦瘤1例,均呈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较明显强化。间质细胞瘤1例,CT显示睾丸内略高密度结节,内有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结节呈明显强化。含有生殖细胞和性索/性间质成分混合性肿瘤1例,平扫为均匀等密度类圆形肿块。结论睾丸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亦存在相似和重叠现象,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