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背深度烧伤后早期手术植皮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72只手背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结果:患者全部治愈,经半年以上随访,功能外观达优57只手,良12只手,差3只手,优良率达95.8%。结论:手背部深度烧伤患者,通过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2.
手深度烧伤创面及瘢痕畸形的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方法 总结46例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瘢痕预防、瘢痕挛缩、畸形等进行整形手术和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经验。结果 手部各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达86%。结论 手部深度烧伤通过手术和综合系统的康复治疗、手的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14例总面积达30%-75%的烧伤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2岁;其中Ⅲ度烧伤5%~20%,2例合并呼吸道烧伤,伤后行气管切开2例。入院后及时行吸氧、补液、清创处理、积极抗休克、防治感染、气管切开等治疗,经积极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气道通畅,感染控制,于伤后60~100天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诊切痂植皮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烧伤后及时入院的病人36例,烧伤总面积1 ̄30%,Ⅲ度面积1 ̄2%。开始手术时间为烧伤后1-24h同次性完成切痂植皮术,以尿量、经、血氧饱和度为主要监护指标,结果术中术后各种监护指标都较平稳,植皮成活率达90%以上,创面愈合时间9-18天。认为急诊切痂植皮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治愈继发性尿崩症1例汪七痴(安徽省祁门县人民医院245600)关键词:继发性尿崩证;补中益汤孙某,男,47岁,农民。患者于1995年7月18日上午因车祸致两下肢、臀部、会阴、下腹及右前臂大面积烧伤(总面积25%,Ⅲ度烧伤达14%)。入院后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M)经烧伤血清刺激后的凋亡情况。方法制作30%体表总面积(TBSA)Ⅲ 度烧伤大鼠模型,分离其伤后24 h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M经烧伤血清刺激后的凋亡情况并与正常大鼠 进行对照。结果烧伤大鼠血清诱导M凋亡明显增加,这种作用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和烧伤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与 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能在烧伤后M功能失调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治疗176例化学烧伤的临床经验,对化学烧伤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 ̄1997年7月收治的176例化学烧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中,77.60%的烧伤与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有关,造成烧伤的化学物质有14种,经治疗痊愈171例,死亡5例。结论;化学烧伤的治疗要强调伤后尽快清除创面污物,用大量清水冲洗,适当使用中和剂,防治全身中毒和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严重烧伤影响大鼠脑内c-fos表达和Som-LI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大鼠海马、下丘脑内、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和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Som-LI)的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烧伤后0.5、1、3、6、12h的海马、下丘脑内c-fos样免疫反应(FLI)、Som-LI分布的变化,采用于湿比重测定烧伤后海马、下丘脑的水肿情况。结果 烧伤后海马、下丘脑内FLI、Som-LI明显增加,FLI在1h点达高峰,Som-LI在3h点达高峰,随后下降,但均高于正常组(P<0.01),而烧伤后海马、下丘脑的水肿在6h点达高峰(P<0.01)。结论 烧伤后大鼠海马、下丘脑内FLI、Som-LI的分布与各时相点的变化可能与烧伤后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理想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39例60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施行早期切(削)痂中厚皮片移植术,并早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成功施行手术,45只手植皮全部成活,植皮成活率达75.00%,5只手出现局部皮片下血肿,4只手皮片部分感染,6只手皮片部分坏死,经二期手术植皮后愈合良好,手功能优良率达88.33%.结论 早期切(削)痂植皮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手功能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手部深度烧伤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烧伤整形科2000-2008年共收治烧、烫伤患者3124例,在我院完成治疗者共2845例(余患者因多种原因转院或放弃治疗)。面积50%以上大面积烧伤患者276例,经综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4%,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烧伤患者共计2845例。男2212例,女633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8岁。  相似文献   

11.
这部份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重度呼吸道蒸气烧伤后,有关早期血浆(清)中主要电解质、蛋白、糖、尿素氮、渗透压、转氨酶等的变化,并与正常和单纯体表烧伤的动物作了相应的比较,试图对临床早期处理重度呼吸道烧伤涉及到这些问题时,提供参考依据。 有关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方法、分组和取样时间等同本实验研究之一。由于血生化等的改变,受摄入饮食成份和量的影响较大,本实验在设计时已充分注意到此点。所有实验狗伤前禁食12小时;伤后实验达12小时或24小时者,经腹腔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补给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海岛战区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的同时,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提高伤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85年以来对烧伤面积50%以上和关节部位烧伤的病人收治615例,按其收治前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150例。康复组(采用手术切痂和综合性康复治疗465例。分别对伤后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采用Barithel氏指数改良方法^[1]进行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成活率比较,康复组成活率明显提高,内脏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烧伤早期功能无明显差别,中期和后期康复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烧伤早期切除坏死组织以中断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关节部位创面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重视康复综合治疗,对提高愈后生存质量,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患者:张××,男,11岁。于1980年12月20日下午3时,被电火花烧伤,经外院初步包扎处理后,于次日下午5时转入我院。烧伤总面积为81%,其中Ⅲ°烧伤达52%。入院时神志清楚,口渴、烦躁不安,未包扎的头面部、阴茎、阴囊均有明显水肿,四肢发凉,血压测不到,静脉萎陷,每小时尿量仅15ml,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治疗休克是抢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2004年8月15日同时收治27例钢水烧伤患者,其中3例特重烧伤,面积分别为91%、93%、95%,同时合并有中/重度吸人性损伤者,经抗休克、抗感染等处理后进行切痂植皮术,1例存活,2例分别于伤后27天(第2次手术后10天)和56天(第3次手术后25天)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现将3例患者首次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部深度烧伤后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部深Ⅱ、Ⅲ度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烧伤深度为Ⅱ、Ⅲ度的85例(165只手)手部烧伤患者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局部换药自愈组(A组)和早期深度创面切削痂后自体皮移植组(B组),比较两组治愈时间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治愈时间:B组为(12±1.5)d,A组为(33±1.3)d;手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功能障碍者A组为80.89%,B组为10.52%,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烧伤处理,在早期进行创面切削痂后自体皮移植,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烧伤领域里,早已注意到微循环的有关变化。Netsky首先报道烧伤后局部及其周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蛋白漏出这一重要变化。若烧伤面积达25%以上,或三度面积在5%以上,均可导致全身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体液、电解质和蛋白丢失,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目前对其发生机理还不甚了解,故如何  相似文献   

17.
特重烧伤休克期是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三度烧伤面积达20%以上的病人自受伤至其后48小时的这段时间,病人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但由于人体的代偿能力强,有时严重休克病人经过抢救后也能勉强渡过休克期,但已经遗留严重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休克期后很快并发感染和各种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是内脏并发症,成为当前烧伤的主要死  相似文献   

18.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救治的文献报道较少。我矿2004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批病人14例,均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经救治治愈13例,死亡1例,治愈率92.8%。本文即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损伤的救治经过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迪 《大家健康》2016,(8):159-160
目的: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接受早期整形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该院的8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创面结痂后进行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在烧伤后48小时内进行早期整形修复。术后进行半年随访,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手部外观优良率是70%,功能优良率是72.5%,实验组的外观优良率是90%。功能优良率是92.5%。两组的手部外观和功能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较为优秀(P <0.05)。实验组患者 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临床中没有出现感染并发症情况。结论:手部深度烧伤后尽早的接受整形手术治疗能够让手部的外观和功能得到最佳的恢复效果,手术并发症几率也较低,患者疼痛能够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创面愈合快,所以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在1970年机遇小蜡树进行抑菌试验,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当年即进行用小蜡树浓煎剂,试用治疗烧伤,并收到初步疗效后,继续研究其剂型,于1977年以来,选用60%小蜡树玉米肮酊剂喷洒创面,治疗13种烧伤,计134例,治愈率达97.76%。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