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卵巢浆乳癌 )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 (LSBA)染色石蜡包埋的卵巢组织。结果 PCNA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 ,但浆乳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 (73% )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卵巢肿瘤 (7% ,2 7% ,P <0 .0 5 )。卵巢浆乳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随临床期别的升高而升高 ,中晚期 (Ⅱ~Ⅲ期 )卵巢癌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 (P <0 .0 5 )。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PCNA表达与否是卵巢浆乳癌一个相对独立的预后指标 (P <0 .0 0 1)。结论 PCNA的阳性表达与卵巢浆乳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约占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60%~90%,临床发现多为晚期,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为20%~50%。本组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Ⅲc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88年1月~1994年1月共收治Ⅲ期卵巢癌患者98例,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c期患者56例(56.12%),均经病理证实,临床诊断分期符合卵巢癌FIGO分期标准。56例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化疗指征者辅以术后化疗。发病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50岁,腹水55例(98.21…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及体视学测量技术对38例肺癌标本进行LN表达、DNA含量及核面积均值测定,用多因素生存分析法分析这三种指标对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提示: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DI及核面积均值可作为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病变细胞核的DNA含量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择49份胃手术标本(包括正常胃粘膜12例、慢性溃疡13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0例和胃管状腺癌14例)为对象,探讨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Feulgen反应显示DNA,光镜下分三级,光镜下测核面积,并选新鲜的正常胃粘膜、胃癌各2例应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查。结果发现光镜下各组病变DNA含量分级中,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溃疡>正常,具统计学意义;正常胃粘膜和病变细胞核DNA与直径、核面积的平均值,则癌肿表现核大且DNA含量多;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病变细胞核DNA含量与核面积的相关,表现DNA Ⅰ级含量与核面积大小呈负相关,DNA Ⅱ、Ⅲ级均呈正相关;显微分光光度仪结果表明,癌细胞的多倍体及不整倍体细胞的百分数占相当数量,其参差不等的结果与镜下所见很吻合。我们认为,细胞化学方法在光镜下测定DNA含量,可以达到半定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胆囊腺瘤及腺癌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41例胆囊良、恶性病变的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DNA含量随病变加重而增高(慢性胆囊炎<胆囊腺瘤<胆囊腺瘤癌变<胆囊腺癌),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重点讨论了胆囊腺瘤与其癌变的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特点,认为胆囊腺癌有癌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PCNA及DNA含量与胃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对41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CNA标记指数及DNA非整信体检出率与胃癌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DNA非整信体检出率与PCNA标记指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均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而二者同时运用则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和DNA倍体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甲状腺肿瘤中PCNA和DNA相关性及预后意义。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DNA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5例甲状腺腺瘤,12例滤泡状腺癌,29例乳头状腺癌和9例未分化癌组织中的PCNA计数和DNA非整倍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NA计数和DNA非整倍体率在甲状腺肿瘤中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62,p<0.01),它们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恶性度的进展而相应增高(分别p<0.01和p<0.05),并且发现两指标检测值同时较高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p<0.01)。结论:检测PCNA的同时,配以DNA倍体分析,对甲状腺肿瘤恶性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价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及体视学测量技术对38例肺癌标本进行LN表达、DNA含量及核面积均值测定,用多因素生存分析法分析这三种指标对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提示: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DI及核面积均值可作为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彦  赵亚南 《癌症》1993,12(2):111-114
作者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50例卵巢恶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提示:卵巢恶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可分为3种类型,3型各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89%、21%、0.07%(P<0.005),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82.83周、110.43周、15.04周(P<0.01)。本文还比较了同一病理分级但不同DNA分型的患者存活率。计算了长期存活者异倍体细胞少于50%,高异倍体细胞少于10%(P<0.01)。结果表明:患者存活率随卵巢肿瘤细胞DNA含量增加而降低,DNA含量是判断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用流式细胞计对34例宫颈腺癌进行了分析,结果①二倍体、近二倍体及非整倍体肿瘤的SPF高于正常宫颈组织;②宫颈内膜型腺癌DI低于透明细胞癌,高、中、低分化腺癌DI依次递加(P<0.05,P<0.01),组织学类型及分极间的SPF无显著性差异;③无瘤生存期≥3年组具高SPF者(1/8)低于<3年组(15/21)(P<0.01),而与DNA含量无关,3例放疗后死于肺转移的患者均具高SPF,表明具高SPF患者治疗后易复发或远处转移,预后差。提示SPF较DNA含量对预后估计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Feulgen染色和AgNOR银染色,检测DNA及AgNOR物质,发现:DNA含量Ⅲ级为甲状腺癌组>非典型结节组>结甲肿组>对照组,而Ⅰ级则反之;AgNOR均数为甲状腺癌组(9.27±2:72)>非典型结节组(4.78±1.66)>结甲肿组(3.16±1.38)>对照组(3.08±0.41);甲状腺癌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非典型结节组与结甲肿组、对照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1),而结甲肿组与对照组间则无差异(P>0.05)。作者认为Ⅲ级DAN含量的细胞出现频率越高或/和AgNOR均数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或分化程度越低;本研究提示AgNOR的均数与DNA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细胞增生的程度呈正比,故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R  Wu LY  Zhang WH  Li HJ  Li SM  Liu LY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64-267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 1985~ 1997年收治的 4 5 5例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 4 0岁组92例 ,>4 0岁 36 3例。≤ 4 0岁组早期、高分化、黏液性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 >4 0岁组 ,浆液性癌、腹水、肿瘤残存所占比例低于 >4 0岁患者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4 0岁组和 >4 0岁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9.5 %和 2 8.2 %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同一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级、肿瘤残存情况等显示 ,在相同情况下 ,≤ 4 0岁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 >4 0岁者。多因素分析显示 ,临床分期、肿瘤残存情况和年龄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 4 0岁的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 ,其早期、Ⅰ级、黏液性囊腺癌所占比例高 ,肿瘤残存小 ,腹水少 ,总的 5年生存率高。临床分期、肿瘤残存情况、年龄是影响卵巢上皮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殷杰  马莉  顾健 《白血病.淋巴瘤》2006,15(3):203-202,20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恶性淋巴瘤的DNA含量分析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恶性淋巴瘤(ML)和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N),石蜡包埋组织,并分析它们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48例恶性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17例为异二倍体,31例为二倍体,30例RLN为二倍体。恶性淋巴瘤的S期细胞比率(SPF)、增生指数(PI)均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0.05)。结论 异倍体的出现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SPF,PI对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DNA双链断裂修复(DSBR)是人类最主要的修复途径之一,其中修复基因可以修复损伤DNA,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随着对DSBR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DSBR中相关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Abstract: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DSBR) pathways are important repair pathways in human. DSBR pathways repair damaged DNA,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and therefore suppress cancer.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important roles of DSBR pathway gen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上皮异型增生多指标多参数检测及其在大肠肿瘤的计算机自动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53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DNA含量、核形态参数、AgNOR的计数、颗粒形态参数及PCNA等多指标多参数检测。结果:多数参数在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判别筛选,DNA指数、AgNOR的平均颗粒数、阳性率、平均光密度、颗粒表面因子,PCNA的平均光密度、阳性率,核的形态因子、 核宽径及平均光密度等10个参数判别能力较大,为最佳判别参数。参数值大多随着正常、腺瘤及腺癌顺序递增,显示这些参数均能较好反映肿瘤的演进过程。PCNA大部分参数值在肿瘤的演进过程 中其高峰出现在腺瘤阶段,故其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需进一步探讨。结论: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多指标多参数的计量分析,具有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大肠肿瘤的自动化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laudin-3、-4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卵巢上皮、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claudin-3、-4和claudin-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4、claudin-4 mRNA在卵巢上皮及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中表达最弱;交界性黏液囊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却明显弱于黏液性囊腺癌(P<0.05);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表达强于高分化癌及中分化癌(P<0.05),中分化癌与高分化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3、-4表达增强,与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可能会成为诊断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卵巢上皮癌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对判断卵巢上皮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3例卵巢上皮癌的术后新鲜组织进行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测定.结果卵巢上皮癌的异倍体率为72.1%.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异倍体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DNA异倍体与低分化肿瘤及术后残余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病理类型及有无腹水无相关性.在2年以上的随访过程中,18例死亡者皆为异倍体,死亡组DI值2.01±0.20高于存活组1.21±0.18,SPF值18.1±3.9高于存活组13.2±3.3.结论DNA倍体、SPF值与卵巢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卵巢上皮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辐射损伤骨髓造血细胞的DNA含量及AgNOR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ACA小鼠经60 Coγ射线全身一次照射 ,对骨髓组织切片和骨髓细胞悬液涂片 ,分别采用改良的Feulgen染色及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NOR)染色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在不同照射剂量、不同时间点的造血细胞核内DNA及AgNOR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照射组在2 5 - 7 0Gy剂量、 6h~ 4周范围内 ,骨髓均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 ,且剂量越大 ,损伤越重 ,恢复亦较慢 ;其中以 5 5Gy组骨髓细胞核内DNA和AgNOR含量变化最为典型 ,在损伤早期进行性减少 ,而在恢复期出现持续性增加 ,直至恢复正常。结果提示 :骨髓造血细胞核内AgNOR及DNA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反映骨髓辐射损伤与修复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N  Wu LY  Zhang R  Zhang X  Liu LY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45-247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HBOC)患者所患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1例HBOC患者的发病年龄、两癌发病间隔、病理类型、分期、家族史和生存期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2,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91例HBO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2,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33.5%。卵巢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55岁前发病者占60.4%。在39例双原发癌中.两癌发病间隔≥60个月的患者20例,占51.3%。在91例卵巢癌中,浆液性腺癌最常见,有54例(59.3%):Ⅲ、Ⅳ期患者70例(76.9%);低分化者54例(59.3%)。结论HBOC患者的卵巢癌发病年龄比散发者早,多数为晚期低分化,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为主,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对于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HBOC患者患卵巢癌后的中位生存期与散发性卵巢癌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上度性卵巢癌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基因(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布情况,分析其与上皮性钙粘附素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启动子甲基化对于蛋自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检测38例正常卵巢上皮和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Ecadherin表达的情况,并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E-cadherin在上度性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34例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全部出现在卵巢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6/35vs8/45,P〈0.05);卵巢癌组织中有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者,E-cadherin表达明显低于无甲基化者(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降低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关系密切,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E-cadherin表达蛋白表达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