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AV患者中,单纯AV患者105例(70.00%),混合感染者45例(30.00%)。单纯AV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以阴道分泌物颜色和质地的改变为主,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以及性交痛等。混合感染中,AV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临床症状以阴道分泌物有异味为主;AV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或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单纯AV阴道分泌物胺试验为阴性,AV合并BV为阳性,AV合并VVC者为阴性,AV合并TV者为阳性;AV及混合感染者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阴道乳杆菌普遍缺乏,pH>4.5。结论:AV易合并其他感染,尤以BV、VVC、TV多见。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AV应注意有无其他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需氧菌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选取以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症状就诊的患者286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分析常见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286例患者中共有AV 99例,占34.62%。99例AV患者中,单纯AV感染36例,占36.36%;混合感染63例,占63.64%,其中合并BV感染39例,占61.90%,合并VVC感染15例,占23.81%,合并TV感染9例,占14.29%。结论 AV是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以合并BV、VVC、TV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妇产科门诊就诊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12月15 860例妇科门诊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 860例就诊者中,检出阴道感染5103例(32.2%),平均年龄(35.16±8.95)岁。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793例(17.6%),细菌性阴道病(BV)2018例(12.7%),滴虫性阴道炎(TV)292例(1.8%)。混合感染462例,VVC合并BV感染346例(7.1%);BV合并TV感染102例(4.4%),VVC合并TV感染10例(0.3%),VVC合并BV及TV感染4例(0.1%)。VVC好发于秋季,患者阴道pH值3.8~4.5为主;BV好发于夏季,患者阴道pH值4.5~5.5为主;TV好发于春季,患者pH值4.5~5.5为主;三种阴道炎清洁度均以Ⅲ度为主。无感染就诊者的阴道pH值3.8~5.5,75.4%的无感染就诊者清洁度为Ⅱ~Ⅲ度。结论:VVC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阴道炎,混合感染以VVC合并BV最多见,阴道炎发病与季节有关,VVC患者阴道pH环境偏酸性,BV及TV患者阴道pH环境偏碱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50例AV患者中,单纯AV患者105例(70.00%),混合感染者45例(30.00%)。单纯AV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以阴道分泌物颜色和质地的改变为主,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以及性交痛等。混合感染中,AV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临床症状以阴道分泌物有异味为主;AV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或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vagini—tis,TV)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单纯AV阴道分泌物胺试验为阴性,AV合并BV为阳性,AV合并VVC者为阴性,AV合并TV者为阳性;AV及混合感染者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阴道乳杆菌普遍缺乏,pH〉4.5。结论:AV易合并其他感染,尤以BV、VVC、TV多见。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AV应注意有无其他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法与白带常规镜检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都昌县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80例白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白带常规镜检、分泌物五联检,比较白带常规镜检、分泌物五联检的检查结果,对比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itis,BV)、白细胞、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乳酸杆菌、霉菌性阴道炎(vulvovagrinal candidiasis,VVC)检出率。结果 白带常规镜检、分泌物五联检对BV、白细胞、TV、乳酸杆菌、VVC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使用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法与白带常规镜检均能分辨阴道炎类型,对各种阴道炎检出率相当,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五联检法操作更加便捷,对仪器无特殊要求,结果清晰易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郑东伟  韩艳玲 《中国乡村医生》2022,(32):158-160+163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 379例初诊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以及阴道微生态情况与年龄的关系。结果:8 379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470例(41.41%),异常者4 909例(58.59%)。在阴道微生态异常的患者中,菌群抑制657例(13.38%),其他优势菌异常1 603例(32.65%),单纯性阴道炎1 796例(36.59%),混合性阴道炎843例(17.17%),菌群过度增殖10例(0.20%)。单纯性阴道炎中以细菌性阴道炎(BV)、霉菌性阴道炎(VVC)为主。混合性阴道炎中含2种菌群者以需氧菌性阴道炎(AV)+BV、BV+VVC为主。AV在41~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0.39%);BV在51~6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18.38%);VVC在≤2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14.1%),且随年龄增大占比越来越小;滴虫性阴道炎(TV)在41~50年龄段占比最高(0.34%)。结论:阴道微生态异常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表现不同,建议治疗时应重视各年龄段女性阴道微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女性生殖道宫颈炎、阴道炎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对136 3例宫颈炎、阴道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 )、人型支原体(MH)、生殖器念珠菌(GC)、阴道滴虫(TV)、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关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UU 32 .94 % ;GC15 .6 3% ;CT10 .12 % ;MH7.2 6 % ;BV6 .38% ;TV1.0 3%。14 .5 3%患者有多种类型的混合感染现象。结论:本地区女性生殖道宫颈炎、阴道炎的病原体以U U最为多见。TV阳性率低,可能与流行状况及送检病例选择检验项目不全有关;其余各种病原体均占一定比例。因此对于女性生殖道宫颈炎、阴道炎患者,有必要进行多项常见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就诊妇女22 029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状况(阴道pH、乳杆菌、清洁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2 029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219例(14.61%),阴道微生态异常者18 810例(85.39%)。阴道微生态异常中优势菌异常9 443例(9 443/18 810,50.20%),单纯性阴道炎6 138例(6 138/18 810,32.63%),混合性阴道炎1241例(1 241/18 810,6.60%)。单纯性阴道炎以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为主(3 237/6 138,52.74%),其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2 455/6 138,40.00%)。混合性阴道炎以BV+VVC为主(321/1 241,25.87%),其次为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VVC(268/1 241,21.60%)。②不同年龄段各类阴道炎的构成比不同,其中混合性阴道炎中,AV+VVC的构成比50岁后各年龄段较21~50岁年龄段明显下降(P=0.00)。③乳杆菌数量与阴道pH密切相关(P=0.00)。结论:阴道微生态异常在妇科门诊患者发生率高,有明确病原菌诊断的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年龄段阴道微生态异常构成比不同,提示对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年龄及阴道微生态状态,在杀病原体的同时注意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防止阴道炎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和收入的妇女患者与阴道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就诊的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患者2 280例,将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与患者自己填写的职业和收入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及分析。结果 VVC为不同职业患者的高发病,占48.90%~73.71%;办公室职业者为VVC的高发人群,占73.71%;车间职业的为BV的高发人群,占34.56%;商贸自由职业为TV的高发人群,占24.24%;无收入者阴道炎患病率最高,为37.76%,随着收入的提高,阴道炎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不同收入和职业的阴道炎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阴道微生态异常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要求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患者共2400例,对其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和HPV检查,按照阴道微生态结果分为微生态正常组864例、乳酸杆菌减少组824例、细菌性阴道病(BV)组392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组217例、滴虫性阴道炎(TV)组17例、混合性阴道炎组86例,分别计算每组HPV感染率,并将乳酸杆菌减少组(12.01%)、BV组(24.74%)、VVC组(13.36%)、TV组(11.76%)、混合型阴道炎组(20.93%)的HPV感染率分别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计算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上述各种类型阴道微生态异常是否影响HPV感染率。结果 BV组患者HPV感染率24.74%、混合型阴道炎组患者HPV感染率20.93%,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杆菌减少组、VVC组、TV组HPV感染率与微生态正常组HPV...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乳酸杆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真菌性阴道病(VVC)及滴虫性阴道病(T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东湖分院门诊就诊患者中BV感染者136例、VVC感染者126例及TV感染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员1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阴道微生态图象诊断系统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菌种类和密度,干化学检测pH、H2O2、白细胞酶和唾液腺酶,将观察组中的BV、VVC及TV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中阴道分必物的乳酸杆菌含量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V、VVC及TV患者的pH值分别为(4.8±0.3)、(4.4±0.3)和(5.4±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VVC及TV患者的Nugent评分分别为(7.0±1)分、(3.0±1)分和(4.0±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H2O2阴性率为100%(130/130),BV组为5.3%(8/136),VVC组为18.3%(23/130),TV组为9%(9/100),各观察组患者的H2O2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酸杆菌的缺失或降低是阴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乳酸杆菌数量的恢复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普通人群女性阴道微生态异常中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BV)、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 TV)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阴道清洁度降低(III~IV)、pH值升高(pH>4.5)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招募于云南省新平县年龄为20~65岁的普通女性人群。纳入者按HR-HPV感染情况分组,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而分析上述阴道微生态异常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研究对象HR-HPV阳性率为5.7%(28/491),BV、TV、VVC、清洁度III~IV及pH值>4.5在HR-HPV阳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8.6%(8/28)、10.7%(3/28)、10.7%(3/28)、21.4%(6/28)、78.6%(22/28);在HR-HPV阴性组中发生率分别为16.4%(76/463)、0.6%(3/463)、15.3%(71/463)、7.1%(33/463)和58.5%(271/463)。TV、清洁度III~IV、pH>4.5在HR-HPV阳性组中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及95%CI分别为18.400(3.533~95.822)、3.554(1.348~9.371)、2.598(1.034~6.528)。而BV及VVC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普通人群女性HR-HPV感染率较低;TV、清洁度III~IV、pH>4.5可能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五项联合检测在阴道微生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接受健康体检的女性110例,采用传统方法对受检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pH、革兰染色及清洁度检查,并作阴道菌群分析;同时采用AV、BV五项联合检测进行测定.结果:110例受检者中传统方法检测阴道菌群正常42例(38.18%),阴道菌群异常68例(61.82%);阴道菌群异常的预成酶阳性率(除凝固酶外)均高于阴道菌群正常的预成酶阳性率(P<0.05~P<0.01).结论:AV、BV五项联合检测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其检测灵敏度高,结果较为准确,可作为临床快速筛查方法,更有效地评价阴道微生态情况.  相似文献   

14.
苏德永 《四川医学》2012,33(7):1302-1304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道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取受检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清洁度、霉菌、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炎检测。结果体检组447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正常(Ⅰ°~Ⅱ°)255例,清洁度Ⅲ°172例,Ⅳ°20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检出率为43.17%。门诊就诊者447例,清洁度正常(Ⅰ°~Ⅱ°)71例,清洁度Ⅲ°308例,Ⅳ°68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检出率为84.50%。体检组人群霉菌性阴道炎检出28例,检出率为5.85%;门诊就诊者检出114例,检出率25.63%;滴虫性阴道炎体检组人群未检出,门诊就诊者检出8例,检出率1.81%;G-双球菌体检人群未检出,门诊就诊者检出2例,检出率0.42%。结论本地区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较高,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所致阴道炎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阴道炎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的原因,了解各病之间交叉感染的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盐水涂片法直接镜检念珠菌和阴道滴虫,以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 在被检人群中BV、念珠菌、滴虫阳性率分别为29.33%(220/750)、9.73%(73/750)、2.0%(15/750)。BV交叉感染念珠菌厦滴虫阳性率分别为7.27%(16/220)、5.91%(13/220)。在念珠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中,BV阳性率分别为21.92%(16/73)、86.67%(13/15)。结论 在妇科感染性疾病中,BV阳性率最高,并且和念珠菌、滴虫相互交叉感染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对白带检查时,最好同时进行多种病原体测定。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而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HPV感染相关。本文拟通过文献分析对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联做一全面的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 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利用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女性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联研究,收集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始文献,并根据文献中的原始资料评价HR-HPV感染与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感染率及乳酸杆菌异常率的关联,采用STATA14.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 Meta分析,利用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总计纳入文献 20篇,共20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女性中宫颈HR-HPV感染与BV、 VVC和乳酸杆菌异常关联,综合OR值分别为2.23(95%CI:0.99 ~ 2.13)、1.55(95%CI:1.12 ~ 2.12)和3.55(95%CI:2.21 ~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发表偏倚。HR-HPV感染与TV的关联尚待讨论,综合OR值为1.45(95%CI:0.99 ~ 2.13),但无统计学意义,且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BV、VVC和乳酸杆菌异常是宫颈HR-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例阴道内放置NuvaRing避孕环后微环境的变化。方法 对20例使用过避孕环的妇女(自身对照), 利用阴道炎五联检法和显微镜观察法处理带环前后不同周期的阴道分泌物, 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2和IL-8在带环前后不同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放置阴道避孕环前比较, 炎性因子IL-2和IL-8带环1个周期后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带环3、6个周期后IL-2、IL-8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P>0.05)。经阴道五联检及显微镜下检测, 阴道分泌物的pH值、白细胞、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病(BV)、霉菌性阴道炎(VVC)、滴虫性阴道炎(TV)各项与带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阴道放置避孕环后对炎性因子IL-2、IL-8初期有所影响, 但随着阴道对环的适应及机体自身的调节会使IL-2、IL-8逐渐趋于正常;同时阴道环对阴道分泌物中的乳酸环境无明显影响, 不会导致其他杂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卵巢癌合并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330例,分析合并阴道炎患者感染率及阴道微生态特征。根据是否合并阴道炎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避孕套使用、性生活频率、化疗、自行阴道冲洗、阴道炎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卵巢癌合并阴道炎的影响因素。 结果330例卵巢癌患者中合并阴道炎117例(35.45%)。117例患者中感染类型占比前三为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35例(29.91%)、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30例(25.64%)、微生态失调28例(23.93%)。感染组年龄≥50岁、有基础疾病、性生活频率≥2次/周、化疗、自行阴道冲洗、阴道炎史比例高于非感染组,文化程度专科以上、使用避孕套比例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基础疾病、性生活频率≥2次/周、化疗、自行阴道冲洗、阴道炎史是卵巢癌合并阴道炎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专科以上、使用避孕套是卵巢癌合并阴道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卵巢癌合并阴道炎患者以VVC为主,BV次之。年龄、基础疾病、性生活频率、化疗是卵巢癌合并阴道炎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专科以上、使用避孕套是卵巢癌合并阴道炎的保护因素。临床应依据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纠正危险因素涉及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生理健康知识及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女性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之间治疗后复发率和易复发率的差别,以寻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以阴道分泌物半定量法、湿片法和培养法对临床药物治疗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595例外阴阴道炎病例中单纯BV、单纯VVC和BV-VVC混合感染的患病率为56.6%(4295/7595)、30.68%(2330/7.595)和12.77%(970/7595);复发率分别为4.07%(175/7595)、7.89%(184/7595)和48.56%(471/7595),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30例复发病例中。BV、VVC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易复发率分别为1.7%(3/175),4,89%(9/84)和10.19%(48/471),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V、VVC混合感染导致VVC复发率、易复发率明显增高;VVC合并BV是VVC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及有效的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20.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贵阳市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现状,对288例以白带增多或外阴不适为主诉的患者进行了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特点及线索细胞。结果显示,引起BV的细菌有加德纳细菌形态细菌和(或)类村菌形态细菌、弯曲弧菌形态细菌、革兰阳性球菌等。检出BV患者135例,检出率为46.88%,其中合并滴虫、霉菌感染的分别为20例(14.81%)、14例(10.37%);滴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