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颌下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17例颌下腺炎患者的双侧颌下腺,测量腺体厚度,观察腺体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的多少,测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腺体增大13例;腺体回声均匀性减低7例,不均匀性减低5例,不均匀性回声增强5例;腺管扩张6例,合并腺管结石4例;血流信号增多10例。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提供多方面的诊断信息,对诊断颌下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旭  周晓霖 《大家健康》2013,(21):106-107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回顾性分析3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其中25例为良性肿瘤,11例为恶性肿瘤。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92%,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的显示涎腺肿瘤的形态、结构、大小和关系,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对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赵志 《中外医疗》2008,27(26):122-122
观察高频彩超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患者廷腺多切面扫查,观察腺体及导管形态结构.结果共检出颌下腺结石28例,腮腺结石6例.结石声像图大多为强回声,或为中等回声,部分为泥沙样,虽回声者后方声影明显.诊断符合率与手术对比诊断率准确率均为100%.结论高频彩超是诊断涎腺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 FIESTA MR涎腺造影对于涎腺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涎腺梗阻性患者,进行MR涎腺造影检查,并对MR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3D图像及仿真内窥镜图像。将MR的重建图像结果与诊断内镜进行对比。结果MR涎腺造影诊断正确率为72.7%,涎腺仿真内镜与术中内镜视野具有高度的匹配性。结论MR涎腺造影能够显示涎管,MR仿真内镜可以作为术前检查的有效方法,提供手术的形态学及病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涎腺腺淋巴瘤48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涎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8例涎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HE常规、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观察涎腺腺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本组涎腺腺淋巴瘤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4.33∶1),年龄55岁以上占60.41%,病程1年以上占66.67%。双侧颈部均可生长无疼痛性包块,左侧25例,右侧23例。包块圆形或不规则形,包膜完整,最大6.0cm×6.0cm×3.0cm,最小0.3cm×0.3cm×0.3cm。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由上皮性成分和淋巴间质构成。免疫表型:上皮成分CEA( ),CK( ),间质成分淋巴组织LCA( ),CD20( ),CD45RO( ),纤维组织Vimentin( )。结论:涎腺腺淋巴瘤是一种异位性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排CT(MDCT)、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年间收治的31例UAP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在CAG检查前一周内行MDCT检查,且具备完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UAP患者影像学资料,评估MDCT在诊断UAP冠状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DCT在诊断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节段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89.89%、97.89%、95.34%;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MDCT共检出25块斑块,其中软斑块3个(12.00%)、纤维斑块7个(28.00%)、硬斑块13个(52.00%)、混合斑块2个(8.00%);MDCT与CAG在判断斑块性质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DCT与CAG在诊断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效果相似,且MDCT检查具有无创性,其检查参数CT值在辨别斑块性质,筛查易损斑块中具有很好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1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DAM-17蛋白和EG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48例和正常涎腺2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中ADAM-17的表达分别为35例(72.9%)和1例(5.0%);EGFR表达分别为36例(75.0%)和2例(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AM-17和EGFR阳性表达与肿块的大小、TNM分期和患者生存状况呈正相关,ADAM-17和EGFR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和正相关性。结论:ADAM-17和EGFR蛋白可能协同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并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也可望成为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00-202
目的探讨声辐射脉冲成像技术(ARFI)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涎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PSS患者为PSS组,另收集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法(VTQ)检测2组受检者腮腺及颌下腺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并绘制SWV诊断PSS患者涎腺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PSS组患者腮腺、颌下腺组织横向SWV均高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显示,当SWV为2.21 m·s~(-1)时,诊断PSS腮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86.4%;当SWV为2.19 m·s~(-1)时,诊断PSS颌下腺病变的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90.5%。结论 VTQ可以反映PSS患者的涎腺组织硬度及弹性异常,对PSS患者的涎腺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2005~2011年收治的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病例资料,分析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特点.结果 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单侧发病93.6%(29/31);慢性感染80.6%(25/31),感染伴涎石症64.5%(20/31),尚有19.4%(6/31)原因不明.病例中Ⅲ、Ⅳ期病理变化占93.5%(29/31).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肿硬包块,伴饮食症状者占60%;术前高频彩超、细胞学穿刺均能反映腺体纤维化的特点,但不具有疾病确诊性.结论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为多因素疾病,免疫因素在疾病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病诊断主要依赖于活组织病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颌下腺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颌下腺涎腺结石患者,采用下颌横断合片及锥形束CT(CBCT)的方法判定颌下腺结石的位置和形态。结果位于前牙区结石4例,前磨牙区7例,磨牙区8例,磨牙后区10例,腺体内1例。按结石所处位置分为导管前部11例,占36.67%,导管后部结石18例,占60.00%,腺体部1例,占3.33%。术后观察导管结石长径范围为2.0~29.0 mm。结论采用下颌横断合片及CBCT的方法判定颌下腺结石的位置和形态,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癌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李宁毅  王青  杨宪勇  侯刚  王延秀  赵峰  石亮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2):106-108,T001,T002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3例涎腺腺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 5 .12 %的涎腺腺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涎腺腺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表达的病人术后 5年生存率较阳性表达者高。结论 涎腺腺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是涎腺腺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VEGF可做为涎腺腺癌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81例唾液腺病变的超声波检查,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53例,恶性肿瘤10例,炎症性病变18例。术前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100%。术前对良恶性判断的符合率为75.31%(61/81)。超声检查是唾液腺病变影象诊断的首选方法。虽然超声检查对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限度,但根据病变的边界、形态、包膜及后方有无衰减等对良恶性的判断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7~12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9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47例(对照组)行64层MDCT冠脉钙化积分扫描,其中30例(冠心病25例,对照组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分为<50%、50%~75%和>75%3组,并对冠状动脉的最大狭窄程度和相应血管的钙化积分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96例观察对象中,四大分支血管以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钙化积分最高。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平均为(462±314)分,对照组钙化积分为(83±52)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50%~75%和>75%3组不同患者中,钙化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出现钙化冠脉血管中,管径的最大狭窄程度和相应血管的钙化积分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直线相关(r=0.445,P<0.01)。结论冠脉钙化积分作为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虽然不能完全准确评价冠脉狭窄度,但是通过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可以大大节省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与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和P-糖蛋白在37例涎腺MEC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涎腺MEC临床病理特点的联系及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7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1%(20/37),正常涎腺组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涎腺MEC中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9%(34/37),正常涎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8.3%(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突变型p53蛋白和P-糖蛋白在涎腺MEC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突变型p53蛋白过表达与涎腺MEC的生长、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涎腺MEC中突变型p53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判断涎腺MEC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胃镜及直接门静脉造影(DSA)对比,评价多层CT(MDCT)在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GV)诊断及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经胃镜确诊为GV的3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内镜检查后2周内,均进行了上腹部MDCT动态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检查,CT扫描后,均进行了cT门静脉成像(CTP)。由3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独立cT阅片,应用Kappa(k)检验比较3位观察者诊断黏膜下GV和胃周GV的一致性。3名医师共同评价GV的大小、部位及GV的供血静脉和引流静脉,并与胃镜和DSA结果比较。依据GV的分类,比较不同类型GV的血供及引流路径差异。结果3位观察者诊断黏膜下GV的病例数均达到了34例(94.4%),所有36例患者3位观察者均诊断胃周GV(100%),诊断黏膜下GV(k=0.85)和胃周GV(k=1.0)的一致性均较好。MDCT与胃镜诊断GV大小和部位的符合率分别达到86.1%和88.9%。CTP显示GV供血血管和引流路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80%以上。胃后静脉、胃短静脉参与胃底静脉曲张(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和孤立型胃底静脉曲张)供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94.1%和70.6%,明显高于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GEV1,分别为52.6%和31.6%,P〈0.05)。经奇静脉系统引流到上腔静脉是GEV1的主要引流路径(100%),经胃肾分流引流到下腔静脉是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引流路径(82.4%)。结论多层CT可作为诊断黏膜下GV和胃周GV的重要手段,可清楚地显示曲张静脉的大小、部位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涎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15例患者做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测,以评价高频超声和CDE在涎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①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三个指标来判断涎腺良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86.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5%。②高频超声对涎腺炎性病变及腮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肿瘤丰富,周边血流信号以环绕状为主,内部血流信号以树枝状为主,良性病变则无血流信号或以星点状为主;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速度(PS)较良性病变高(P<0.05),如以PS>32cm/s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7.5%、100.0%、92.0%。④CDE能显示出较CDFI更丰富的血流信息,为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NGF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率为92.5%,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GF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21例,存在嗜神经现象19例,两组间NGF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NGF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NGF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NGF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131Ⅰ治疗前唾液腺功能进行观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75例DTC首次131Ⅰ治疗前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行唾液腺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ROI)获得唾液腺摄取功能参数:摄取分数(UR);排泄功能参数: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将75例DTC患者按唾液腺功能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分为3组,各组功能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68例DTC功能正常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定量参数行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12例对照组及68例(68/75,91%)DTC患者腮腺和颌下腺动态显像图及TAC均正常,4例(4/75,5%)DTC患者呈轻度异常,3例(3/75,4%)DTC患者呈重度异常。68例DTC功能正常组和12例对照组的左、右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6、4.182、2.173和3.512,P均>0.05)。DTC各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32-23.106,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与DTC功能正常组比较,DTC轻度异常组及DTC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TC首次131Ⅰ治疗前部分患者即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应常规行唾液腺显像,建立唾液腺摄取和排泄功能基线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MVD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0%(28/40),MVD均值为(51.2±6.6),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VE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平均MVD值(P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将20例经病理证实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结果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超声表现为有16例(80%)境界不清晰,17例(85%)形态不规则,18例(90%)回声不均匀,内有极低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稍增强或显著增强。彩色多普勒显像,16例(80%)内部出现丰富血流,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大量瘤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衬里含粘液样细胞,囊腔内含粘液。结论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具有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声像图表现,也存在本病较为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