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加入诱导剂诱导细胞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T)、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性,形状以梭形、纺锤形为主,后期多数细胞呈长梭形;细胞生长较旺盛,可连续传7~10代,以第3代细胞状态最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表达呈阳性,CD34表达呈阴性;成骨、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出现明显脂滴,ALT、TG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且生长状态良好,增殖力强,经诱导后具有向成骨和成脂分化的潜能,该方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成为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B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子与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SCs),通过常规培养,在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抗原表达等特征;然后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观察其分化潜能。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增殖,常规培养条件下,原代培养需要2~3周,转代后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D29、CD105阳性,CD45、CD06、CD34以及HLA-DR阴性;在相应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骨细胞,符合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田诗政  杨志宏  冯国华  唐俊明  陆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303-2306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29、CD34、CD45、CD90)等鉴定BMSCs特征。结果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的B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BMSCs经诱导后可分别向成骨、成脂转化;流式分析表面标志分子高表达CD90(96.5%)、CD29(92.3%),低表达CD34(0.89%)、CD45(1.41%)。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有效地分离和扩增BMSCs,分离培养的BMSCs具有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以诱导分化,并分析其作为组织工程瓣膜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探讨体外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一般细胞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成年山羊10只,麻醉后分别于股骨大转子穿刺抽取羊骨髓标本10ml,采用比重为1.07g/ml的淋巴分离液,接种于无菌的培养瓶中,利用多孔培养板,取第二、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LG-DMEM条件培养基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对诱导后培养的骨髓基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细胞生长测定及形态观察。结果: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血管间质细胞形态相似,呈梭形或多角型,均24小时内贴壁,3~4天铺满瓶底。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基本相似,且生长曲线也相同。培养的MSCs粘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接种后第8天MSCs生长逐渐缓慢,进入平台期。结论:诱导分化后所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是合适的组织工程瓣膜间质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将其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表型,明确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抽取10月龄健康中国青山羊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并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其成分包括10% FBS高糖DMEM培养基、6.25 μg/ml 胰岛素、6.25 μg/ml 转铁蛋白、50 μmol/ml抗坏血酸、100 nmol/L地塞米松及10 ng/ml TGF-β1.分别于0、1、2、4周行细胞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I型胶原和Aggrecan的表达.结果 山羊BMSCs生长良好,传至第4代时细胞纯度较高.加入诱导培养基后,山羊BMSCs在1、2、4周均可看到软骨细胞表型的表达,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II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2周时即可达到较好的诱导效果.结论 本实验采取一种简易的方法 分离、培养并向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山羊BMSCs,证实其具有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潜能,为山羊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基本生长特性,为今后研究其分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呈圆形、三角形或棒杆状,48h后细胞开始贴壁,4-5d可见有集落形成,2w左右可达到基本融合。生长曲线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约有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较强,可作为肝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方法 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结论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为种子细胞的潜力,在细胞移植方面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套简单易行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纯化、鉴定的方案,初步了解BMSCs的基本性状和功能特点.方法 取4周龄雄性SD大鼠,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对细胞相关的性状进行观察及分析,流式鉴定表面抗原,诱导其成骨、成脂分化,并进行染色鉴定等.结果 流式检测结果CD29、CD90呈阳性反应,CD34、CD45呈阴性反应,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 全骨髓培养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BMSCs分离纯化的方法,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性状均一的BMSCs.  相似文献   

10.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研究的临床应用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之一为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本身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强大增殖扩增能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种子细胞,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因骨髓中MSCs含量少且易与其它细胞相混杂,故需进行体外纯化和扩增.本实验拟选择合适的MSCs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的方法,以期建立一种较理想MSCs体外培养体系,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慢病毒-SOX9基因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得到用于基因治疗软骨损伤的种子细胞。方法自Gene bank中获得小鼠SOX9的cDNA序列(NM_011448.4),设计两端引物,并在其两端分别引入Xhol和BamHI酶切位点序列,用RT-PCR法扩增出SOX9cDNA,连入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慢病毒-SOX9-EGFP(Lenti-SOX9-EGFP)重组体。通过Real time定量PCR法测定滴度后使用Lenti-SOX9-EGFP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鉴定SOX9在mBMSCs中的表达。结果 PCR(445bp)、DNA测序、Western blotting(83KDr)检测证明Lenti-SOX9-EGFP载体构建成功。经Real time定量PCR法测定的病毒滴度为2×108TU/ml。Lenti-SOX9-EGFP转染mBMSCs 72h后经免疫荧光检测约80%的mBMSCs可表达SOX9。Western blotting也证明了SOX9在经SOX9基因转染的mBMSCs内稳定表达。结论获得了稳定表达SOX9的mBMSCs,为基因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研究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BMSCs,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探讨其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用IV型胶原酶消化人胎盘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接种于10%新生牛血清(FBS)低糖培养基中(DMEM),贴壁后常规换液、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β 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联合诱导,使胎盘贴壁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后10?d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茜素红染色。结果:培养7~14?d后有少量贴壁细胞生长,逐渐呈成纤维细胞状,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9;在成骨诱导10?d后细胞ALP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盐沉积。结论:胎盘组织可能是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大鼠鼻窦结构,尝试体外分离培养鼻窦黏膜干细胞,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为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体外研究寻找新的种子细胞。方法选用3月龄SD大鼠,进行口腔颌面部和鼻窦解剖,制作冠状位石蜡切片观察鼻窦形态和黏膜成分。取鼻窦内衬黏膜,改良酶消化法进行间充质干细胞(SMSCs)分离培养,检测其成克隆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油红O染色检测SMSCs的成脂肪能力,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试检验SMSCs的成骨能力,并与大鼠牙龈来源间充质干细胞(GMSCs)、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比较。结果 SD大鼠具有结构清晰的上颌窦,窦腔内衬黏膜呈现典型的三层结构。使用该内衬黏膜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成克隆能力且带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SMSCs细胞。在成骨培养基诱导下,SMSCs胞外基质矿化能力与GMSCs和BMSC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4天时SMSCs的ALP活性显著大于GMSCs(P0.05)。结论 SD大鼠鼻窦内衬黏膜可成功分离培养出具有体外成骨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细胞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巴马香猪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结合贴壁筛选法传代纯化培养猪的MS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s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71、CD34的表达率。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于6h后贴壁,贴壁细胞呈集群生长趋势。培养7~9d后可见细胞融合,14~21d达到95%融合。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71阳性率为95%,CD34阳性率为O%。结论采用全骨髓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结合贴壁筛选法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巴马香猪的MSCs,在第3代可获得高纯度MS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培养恶性胶质瘤TJ905细胞,并从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肿瘤干细胞,观察干细胞生长特征,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TJ905细胞置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将TJ905细胞置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待其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球后用免疫磁珠分离获取CD133+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肿瘤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在恶性胶质瘤细胞系TJ905中成功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培养于无血清培养液中,细胞呈球形、悬浮生长,具有很强的繁殖与自我更新能力;将该细胞置于含血清的培基中可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脑肿瘤干细胞中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结论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TJ905中有脑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并且能在体外将其培养、分离及诱导分化,可为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于黎明  陈姝  何松 《重庆医学》2016,(12):1666-1669
目的:优化体外分离、培养和筛选胎鼠肝脏干细胞(LSC)的方法,并鉴定其双向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细胞差异性贴壁法分离小鼠胎肝干细胞(FLSC),以细胞平板克隆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FLSC的增殖,通过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和 HGF等诱导干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后的FLSC 24 h内贴壁,卵圆形,排列紧密,1~2周内活化, CD133、CD49f、EPCAM的阳性率分别为(97.95±1.21)%、(92.71±3.49)%、和(50.73±3.45)%,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9(CK19);诱导分化后糖原染色(PAS)法染色可见红色糖原颗粒,表达清蛋白(ALB)、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结论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性贴壁法成功分离FLSC ,分离后的FLSC干性强,增殖能力强,具有向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特性。②方法 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培养4代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β-巯基乙醇预诱导24小时,再以β-琉基乙醇、二甲基亚砜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联合进行正式诱导6小时。诱导后的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③结果 诱导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率分别为84.13%和4.27%。④结论 G-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可以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 在体外将脐血MSCs进行向神经细胞的定向诱导,观察脐血MSCs的形态变化,并在诱导后第5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脐血MSCs中神经元细胞特异性的标志物;并与单纯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的对照组脐血MSCs相比较.结果 诱导组中的脐血MSCs生长伸展,形成突起,呈放射状,并可互相形成连接,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表现出神经元细胞的特性.而对照组中的脐血MSCs未形成神经样形态结构,免疫荧光NSE阴性.结论 脐血MSCs可在体外经化学方法 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可应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