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民康医学》2019,(1)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选取口腔正畸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正畸治疗,研究组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稳定性、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NB、SNA、L1-NB、U1-NA、L1-MP、U1-SN指标低于对照组,SNB、U1-L1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中切牙凸切斜度差、上中切牙凸距差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列排齐时间、总矫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进行口腔正畸处理时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其效果理想,稳定性强,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接受正畸治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正畸成功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前移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切斜度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稳定性显著,应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正畸的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方法,对照组则应用传统正畸方法,记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成功73例,且稳定性较高,对照组成功66例,比试验组成功率低,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磨牙移位比对照组少,上中切牙唇向移位距离均比对照组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方法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正畸方法,且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共振频率分析仪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为微型种植体早期加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Beagle犬3只,分别在犬下颌两侧牙槽骨内各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5枚。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周后加载100 g的水平力,加载时间为12周;对照组不加载。分别于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0周、术后14周使用共振频率分析仪(Osstell Mento)测定2组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所得参数为微型种植体稳定值(ISQ)。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4周,2组微型种植体的成功率均为100%,2组微型种植体在各时间段的ISQ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稳定性逐渐升高,于术后6周达到最大,其后逐渐减小,术后10周基本稳定,术后14周略有增加。结论 2周后负载不影响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加载正畸作用力的稳定性。方法:本研选取我院20例成年正畸治疗患者,以植入上颌颧突的微型种植体作为前牙内收的颌内支抗。微型种植体植入1周后施力。加力前及加力后6个月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将头颅定位片进行重叠,测量微型种植体的移位变化。结果:微型种植体头部平均向前移位0.31mm,20例中3例患的微型种植体伸出并向前移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定的颌内支抗装置,但是在加载正畸作用力的过程中,并不是绝对的稳定,部分微型种植体在正畸力作用下有移位。为了防止因种植体移位伤及临近的重要组织结构,建议微型种植体应避开主要神经、血管通过的区域,而且种植体与牙根之间应留出2mm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和观察组(专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每组各40例,治疗9个月。对2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9个月的矫治,观察组患者的微型种植体稳定,前牙覆盖正常,面部形态良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差明显增大(P〈0.01);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增大(P〈0.01);磨牙位移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口腔正畸患者,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固定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选择14例需要强支抗的病例及4例修复前正畸需要压低磨牙的病例。14例口腔正畸患者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都较好地耐受了微型种植体,微型种植体保持稳定,矫治结束后,10例正畸患者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面形良好;4例修复前正畸患者矫治至缺牙区能进行常规修复,磨牙平均压低3.7mm。结论:微型种植体可以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抗和正畸治疗,并且具有操作简便灵活、可靠性好等特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口腔内科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研究需求,采用差异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正畸治疗,对比其最终正畸治疗效果,观察临床疗效、牙周情况、疼痛情况及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10年遂宁市中心医院17例成人缺氧性脑病患者年龄、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肌酐、钠离子等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各种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体温(P=0.044)、MAP(P=-0.032)、白蛋白(P=0.043)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对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MAP、低蛋白血症是影响急性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在产科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97例的年龄、妊娠次数、孕胡、体重、下肢水肿、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型及视网膜情况,以视网膜为反应变量,其他因素为解释变量,先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筛选法(StepwiseSelection)选择变量。引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αin=0.05,别除变量的显著水平αcost=0.05。结果 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依危险程度由大至小为舒张压(OR=2.904)、尿蛋白(OR=2.481)和妊娠次数(OR=1.647)。结论 控制舒张压,尿蛋白和妊娠次数有利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68例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病史特点,进一步筛查出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结果有无盆腔炎、流产史、反复流产史、节育环的运用及输卵管病变的患者问,反复异位妊娠发生例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3、7.634、15.349、6.361;P=0.005、0.011、0.000、0.036)。进一步对反复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盆腔炎、反复流产史及输卵管病理改变是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OR:8.831、9.086、27.01l;P=0.018、0.032、0.012)。结论当面对异位妊娠患者时,临床工作者应评估反复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降低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提高育龄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台州市胆石症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台州市120例胆石症和200例健康人群的性别、年龄、肥胖、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早餐规律、饮水、荤素、禽蛋、遗传病史情况共11项因素,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胆石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年龄、肥胖、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早餐规律、饮水、荤素、禽蛋、遗传病史情况11项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后,7项因素最终进入模型,按照相关程度排序依次为遗传病史、早餐规律、经常运动、性别、年龄、肥胖、荤素。结论胆石症遗传病史、早餐不规律、不经常运动、女性、年龄≥40岁、BMI≥25kg/m^2、喜欢吃荤食这7项为台州市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相关的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病例180例,统计其中合并出血的病例数,并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性因素。结果:1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中,合并出血的病例为68例,占37.78%。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酒(OR=3.43,P<0.05)、工作压力大(OR=2.22,P<0.05)、睡眠差(OR=1.45,P<0.05)、食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OR=3.45,P<0.05)、辛辣饮食(OR=1.69,P<0.05)、不按时三餐进食(OR=1.54,P<0.05)等构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预防策略,预防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肿瘤患者98例,均机械通气>48 h,以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6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应用激素、意识障碍、留置胃管、APACHEII评分及平卧位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OR=1.087,95%CI1.0181.161)、机械通气时间(OR=5.148,95%CI 1.3421.161)、机械通气时间(OR=5.148,95%CI 1.34219.743)、留置胃管(OR=1.074,95%CI 1.01119.743)、留置胃管(OR=1.074,95%CI 1.0111.141)及APACHEII评分(OR=1.336,95%CI 1.1301.141)及APACHEII评分(OR=1.336,95%CI 1.1301.580)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年龄大、机械通气时间长、留置胃管及APACHEⅡ评分高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晨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初诊原发性高血压且接受动态血压检测的患者302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成清晨高血压组223例和非清晨高血压组79例,观察清晨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因素与清晨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清晨高血压组患者较非清晨高血压组患者吸烟比例更高(33.63%vs15.19%,P<0.01);空腹血糖(FBG)水平更高[(5.98±1.84)vs(5.21±0.90)mmol/L,P<0.01];全天平均血压更高,收缩压(SBP)[(145.00±14.73)vs(132.39±8.61)mmHg,P<0.01],舒张压(DBP)[(84.23±10.08)vs(77.84±7.38)mmHg,P<0.01];白昼血压更高,SBP[(147.17±17.02)vs(132.86±8.61)mmHg,P<0.01],DBP[(85.80±8.66)vs(78.96±7.82)mmHg,P<0.01];夜间血压也更高,SBP[(137.43±18.80)vs(127.29±15.18)mmHg,P<0.01],DBP[(80.15±10.92)vs(75.29±10.41)mmHg,P<0.01];昼夜节律紊乱更明显。而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糖水平、全天平均SBP、昼夜节律与清晨高血压相关。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患者总体血压水平相一致,男性、FBG水平升高和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清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入住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7.50%。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机械通气时间、多种抗生素的应用、ICU住院天数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和多种抗生素的应用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57(1.004~3.587)、P=0.024,6.243(4.013—39.525)、P=0.007。结论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机械通气时间和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非哮喘性疾病患儿设立为对照组,对100例哮喘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哮喘儿童有患儿或家族过敏史及家族哮喘史、由气候变化、物理刺激、异味等环境因素以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接受纯母乳喂养比率少等均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而与居室装修情况无关(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哮喘儿科及家族过敏史以及家族哮喘史、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物理刺激、异味等以及≥6次/年的呼吸道感染史、母乳喂养比率少等均为哮喘儿童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儿童哮喘发病以及加重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是今后对儿童哮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而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中度寻常痤疮瘢痕形成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瘢痕形成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瘢痕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蠕形螨和糠秕孢子菌显微镜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拟合法回归分析290例中度痤疮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饮食、皮损发生部位、皮肤类型、文化程度、伴发脂溢性皮炎、酒渣鼻、蠕形螨和糠秕孢子菌寄生、尘螨SPT阳性和家族史等因素对中度痤疮丘疹和脓疱后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中度寻常痤疮的炎性丘疹及脓疱消退后瘢痕形成与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家族史、伴发脂溢性皮炎、蠕形螨寄生和尘螨SPT阳性密切相关,危险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伴发脂溢性皮炎(OR=13.051)、尘螨SPT阳性(OR=9.327)、男性(OR=6.243)、家族史(OR=4.769)、蠕形螨寄生(OR=4.003)。瘢痕形成主要发生于颊部(OR=3.400)。结论男性、有痤疮瘢痕家族史,伴发脂溢性皮炎和有蠕形螨寄生及尘螨SPT阳性的痤疮患者易形成瘢痕,痤疮患者应常规行尘螨变应原点刺试验和蠕形螨等检查,积极争取早期治疗相关疾病,有利于降低瘢痕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