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所指的“风”,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的致病因素(如六淫中之“风”邪);一是指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拘急,半身不遂等)。既指病因,又指症状。有人认为本条之风专指病因而言,因风为百病之长(各病均由风邪引起之意),善行数变,又风气通干肝,肝主筋,故内风之生,亦常由外风引起。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如有些高烧病人发生抽风,就可作病因来理解。但亦有一些病人没有外  相似文献   

2.
中药"祛风丸"治疗白癜风4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裕亨  孙心郁 《新医学》2004,35(3):152-152
白癜风中医称"白驳风".其发病机制是由肝肾亏虚或七情内伤、风邪博于肌表、致气血不和、气滞血淤不能营养肌肤而出现皮肤白斑.我们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以及"肝肾同源"、"久病必淤"的理论,采用"养血祛风、滋补肝肾、活血化淤"的治法,选择具有祛风、补益肝肾和活血化淤的中药制成纯中药丸剂.自1998年至今治疗白癜风475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A型题](试题1~46) 1.答案:A 〔题解〕感冒虽四时皆有,但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因风邪为六淫之首,散溢游走,最易侵扰表卫的防御作用。 2。答案:E 〔题解〕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包括体表及上呼吸道。所以主症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营卫失和,皮毛经络郁闭及鼻窍滞塞等,苔薄脉浮亦是病位在表,正气外争的表现。惟咳嗽已涉肺脏之里,感冒病纵或兼有,也不会痰多,故不应是本病的特征。 3.答案:E [题解〕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在于:前者恶寒较发热明显,咽不痛,口不渴,舌苔薄白;后者发热较恶寒明显,咽痛,口渴或干,舌苔薄黄。头身疼痛一症,是因外邪…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致使肺失宣肃而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在病因方面,《素问·咳论篇》[1]认为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在病位方面强调“五气所病.....肺为咳”,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为肺病,而其它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虽然如此,但六淫致病多从皮毛,或口鼻而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即使有内伤之咳,但也是由于虚邪贼风之故,故治疗时先从外感论治,笔者不揣浅陋,谨对风寒所致的咳嗽治疗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咳嗽虽是由于六淫所生,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与寒热之…  相似文献   

5.
中风先兆属"风邪"致病,这里的风邪指的是内风,而导致内风产生的病因各异,作者认为根本原因是血虚或血瘀,其治疗应以"治血"为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过补血养血或活血化瘀,使中风先兆患者血液充盛,血行畅达,则风病自愈。在中风先兆阶段进行早期诊疗,截断病势进展,防中风于未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卫、气、营、血辨证,是对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种方法。温热病的形成,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感受风、热、暑、燥等阳热之邪;二是病人素体偏于阳热,如果感受寒湿等阴邪后,化热化燥,也可转化而成。所以,温热病也是感受六淫之邪后,发生的各种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的急性发热疾患。这类疾病,主要是阳亢热盛,伤阴、耗津、亡血的病变,不同于伤寒病的阴寒之邪伤人阳气。温热病由于病因、  相似文献   

7.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王庆其教授在其《王庆其内经讲稿》中说:"风性易动,风气又通于肝,肝病多化风。故震摇,眩晕等具有风象的病证,其病机同属于肝。知道了病机就好对证治疗了。比如同样是眩晕,肝风内动之眩晕,我们治以天麻钩藤饮;肝阳化风的眩晕,我们可以用镇肝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是以风邪为主侵袭人体肌表,影响脏腑气血运行,津液代谢。笔者根据脏腑气血津液理论,提出治风先治气,因气为血、津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气行则津行,津行湿自去;气行则郁解。肺主气,主皮毛,朝百脉,为水之上源,故以风邪为主所导致的各种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洪宋贞  朱华宇  林毅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099-4100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青光限是以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眼病。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或“朣神散大”等,系水轮风轮合病,中医《审视瑶函》一书早就记有:“绿风障……乃青风炎重之症,久则变为黄风,虽曰头风所致,亦由痰湿所攻,火郁忧思忿急之故”。可见此证为风邪客于经脉,随经上犯于目,兼内有痰湿为患,或肝郁生火所致的眼病。  相似文献   

11.
损伤有外伤、内伤之分.外伤皮肉筋骨,内伤气血脏腑.损伤无论内外,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气无形,血有形.瘀血、亡血,有目共睹,故有"损伤专从血论"之说,实则"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它是以局部或风团为特征的一过性水肿反应,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为高峰,易反复发作。因皮肤表面呈现苍白色或鲜红色风团,时隐时现,故传统医学称其为"瘾疹""风疹块""鬼风疙瘩"。本病内因禀性不耐,外因风邪侵袭及各种致病因素诱发。西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难以治愈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目前,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治疗老年瘙痒症的方法 ,了解本病与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分析观察组 1 86例老年瘙痒症患者的病因 ,经辨证分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 2个证型 ,分别予凉血消风散、养血润肤饮为主治疗 ,配合常规西药治疗 ;并设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5 0例。 1 0d为 1个疗程 ,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 73 .2 % ,显效率85 .5 % ,有效率 95 .7% ,对照组分别为 3 0 .0 %、42 .0 %、74.0 % ,2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1 )。结论 :老年瘙痒症与系统性疾病有明显关系 ;气血不足 ,血虚风燥 ,因“虚”风邪乘隙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本病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冷治文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17-1218
正风水病,即因感受风邪而致的一种水肿病。属于水肿病的一种。其水肿常起于眼睑及头面,亦可延及下肢,重者可致胸水、腹水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谓人体病“风”有内外之分,外风是指人体卫表不固时受六淫之一的风邪侵袭的证候,内风为身中阳气所化,多呈火热炽盛或肝阳偏亢所致的一系列气血逆乱之证候。风为阳邪,其性刚劲,致病甚广,尤易耗血,血虚则风邪更盛,风盛又更伤阴血。因此临床上无论是治疗外风、还是内风,均可根据病情,参用养血活血的  相似文献   

16.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有一条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尽管张景岳说:"热气内盛者,在肺则胀于上,在脾胃则胀于中,在肝肾则胀于下……"但临床上,腹胀腹大而责之于热者,多见于湿热、瘀热、水饮蓄热,肠腑实热等热与有形之邪相合者.  相似文献   

17.
孙骏 《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0):45-46
慢性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系统性疾病 ,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尿路感染最为多见。何立群主任躬身临床已二十余载 ,积验甚丰 ,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药。1 善用风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肾炎蛋白尿每因外感风邪而致病情反复或加重。风邪盘踞 ,日久入络 ,血脉失和 ,再加痰湿瘀浊留内 ,气血瘀滞更甚。这与现代医学研究的肾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免疫复合物沉淀相吻合。所以治疗时一要祛风邪 ,二要活血化瘀。而风药独具此两方面的功能。风药性多辛 ,辛以散邪 ,故可祛除风邪。从历代本…  相似文献   

18.
迎随补泻法是根据十二经脉之气的行走方向,采用随以补虚、迎以泻实的针刺补泻方法.诚如<灵枢*终始篇>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相似文献   

19.
[A型题」试题1~23 1。答案:A [题解】风属阳邪,常为外眼疾病的先导。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又每与火、湿、寒、燥等邪兼挟为患,临证时应注意辨别。 2.答案:C 【题解]针眼治疗时切忌挤压,以免引起胞睑漫肿,紫胀剧痛及疗疮走黄等证。 3.答案:D 【题解】胞生痰核多因态食炙傅,脾胃蕴热与痰湿互结,阻塞经络,隐起于胞睑而成。治宜化痰散结,常用二陈汤加减主之。 4.答案:A 【题解】睑弦赤烂的主要病机为风、涅、热相搏,停聚于胞睑而发。其他如痰湿互结,阻塞经脉,隐起于胞睑乃胞生痰核之病机;外感风热毒邪,内兼脾胃积热,奎滞经脉,气血失和是沙…  相似文献   

20.
所谓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亦称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口眼喁斜”,俗称吊线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诸病源候论》云:“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喁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本病的多由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人中经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