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 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 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 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晒参超微饮片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生晒参汤剂组、生晒参超微饮片全剂量组(含生药2.5g/kg)及生晒参超微饮片1/2剂量组(含生药1.25g/kg),采用利血平法制备脾虚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晒参超微滤液及生晒参传统汤剂,造模及给药后处死小鼠,取小肠空肠段作光镜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黏膜形态改变,电镜观察小肠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用药后生晒参超微饮片全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脾虚小鼠小肠上皮微绒毛,改善细胞质和细胞器结构,有显著的修复作用。结论生晒参超微饮片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的修复作用优于生晒参传统汤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紫菀饮片的祛痰作用。方法:考察了紫菀生品及酒洗、蜜炙、清炒、蒸制、醋炙等不同炮制方法的饮片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和对大鼠气管排痰量的影响。结果:6种不同炮制方法的紫菀饮片均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增加大鼠气管排痰量,且蜜炙饮片作用最明显,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的紫菀饮片均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且以蜜炙饮片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远志散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远志散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0 d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 mg/kg)复制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脑内AchE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缩短模型小鼠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P0.05),增加有效区停留时间及游泳路程(P0.05),延长跳台试验的潜伏期(P0.05),降低模型小鼠脑内AchE活性(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志散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脑内Ach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玻璃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步探讨玻璃苣对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脑内5-羟色胺、NE、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玻璃苣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脑内5-羟色胺、NE、多巴胺的含量均有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玻璃苣醇提物低剂量组小鼠脑内5-羟色胺、NE、多巴胺的含量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苣能够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NE、多巴胺)的含量,玻璃苣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可能是其对抑郁模型小鼠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葛根黄芩黄连方(简称葛根芩连方)的3种不同提取工艺的药效及毒性的对比实验,为选择合适的葛根连芩方提取制备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小鼠分为空白组、病理组、片剂组、丸剂组、汤剂组,其中后3组又分别分为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灌服番泻叶提取液20m L/kg(4 g/kg)造成病理模型,片剂组、丸剂组、汤剂组灌服葛根芩连方提取物水溶液20 m L/kg。片剂组给药量分别为高剂量组1.60 g/kg,中剂量组0.80 g/kg,低剂量组0.40 g/kg;丸剂组给药量分别为高剂量组6 g/kg,中剂量组3 g/kg,低剂量组1.5 g/kg;汤剂组给药量分别为高剂量组13 g/kg,中剂量组6.5 g/kg,低剂量组3.25 g/kg。以湿粪数积分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提取工艺样品止泻的功效。取30只小鼠分为片剂组、丸剂组、汤剂组,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进行不同提取工艺样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体积均为40 m L/kg;片剂组最大给药浓度为0.66 g/m L、最大给药量折合饮片为67.96 g/kg,丸剂组最大给药浓度为0.63 g/m L、最大给药量折合饮片为89.01 g/kg,汤剂组最大给药浓度为0.74 g/m L、最大给药量折合饮片为177.77 g/kg;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4倍、9倍和6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反应情况。结果在药效试验中,按葛根芩连方的3种剂型提取得到的样品,对小鼠的腹泻均有明显治疗效果(P0.001)。其中葛根芩连片的止泻效果最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芩连丸次之,葛根芩连汤效果较差。在毒性试验中,在最大剂量下小鼠均未出现死亡且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葛根芩连方的3种制剂,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录的葛根芩连片的提取制备方法所得提取物对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东风桔乙醇提取物止咳化痰作用及探讨东风桔有效部位.方法 东风桔药材经95%乙醇提取浓缩后,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不同萃取部位组,采用小鼠浓氨水喷雾法、二氧化硫致小鼠咳嗽法、气管段酚红法分别进行止咳化痰的药效研究.结果 在浓氨水喷雾法模型和二氧化硫致咳的模型中,东风桔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氯仿、正丁醇部位均能够延长氨水引咳的咳嗽潜伏期;在化痰的实验研究中,东风桔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氯仿部位及正丁醇部位的酚红浓度较高.结论 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及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CUMS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和盐酸氟西汀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CUMS刺激,持续刺激3周制备抑郁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血府逐瘀汤组小鼠按10.14 g/kg(含生药1 g/mL)剂量灌胃血府逐瘀汤;盐酸氟西汀组小鼠按剂量10 mg/kg(0.1%的盐酸氟西汀给药体积为10.14 mL/kg)灌胃盐酸氟西汀,每天2次,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4 d,于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悬尾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并取脑组织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小鼠5-HT、NE、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杨组小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增加;悬尾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E、5-HT、D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上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龙骨酸枣仁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观察龙骨和酸枣仁水煎剂对实验小鼠自发活动、睡眠、惊厥的影响.方法:分别给小鼠连续灌胃1周龙骨、酸枣仁水煎剂25g/kg、50g/kg,通过测定药物对动物活动箱中小鼠自发活动次数,观察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入睡率的影响,以及对硝酸士的宁惊厥作用的影响,来比较龙骨和酸枣仁的作用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龙骨、酸枣仁水煎剂大小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自发活动次数;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时间,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入睡率;对抗硝酸士的宁惊厥发作的作用.结论:龙骨、酸枣仁水煎剂对小鼠均有镇静催眠作用,且同浓度时大剂量的镇静催眠作用强于小剂量,相同剂量时酸枣仁的作用强于龙骨.  相似文献   

10.
核桃提取物对改善小鼠学习和记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核桃提取物改善小鼠学习与记忆的作用。方法 雌性小鼠用不同剂量的核桃提取的喂养 30d后 ,进行水迷宫试验 ,一次性回避跳台试验 ,脑总蛋白、乙酰胆碱酯酶、NO水平的测定。结果 水迷宫试验显示 :中剂量组与其他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错误次数最少 ,潜伏期最短 ;一次性回避跳台试验 :中、高剂量组与其他组学习错误次数有差别 ,中、高剂量组之间无差别 ,而记忆错误次数及潜伏期结果显示中剂量组与其他剂量组有差异。脑内的NO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水平随着剂量增大而增高 ,各组之间无差异。总蛋白水平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核桃提取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以提高发育期小鼠的神经递质如NO的水平 ,具有改善小鼠学习与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巴戟天水提液对自然衰老小鼠脑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巴戟天益脑的作用机制.方法 17个月龄昆明种小鼠连续给药15天后进行力竭性负重游泳实验,并采用高效液相-库伦阵列(HPLC-ECD)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较分析各给药组与空白组的差异.结果 巴戟天水提液能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与空白组相比,巴戟天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NE、E、DA的含量均升高,且E和DA的含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5-HT的含量则降低.结论 巴戟天水提液能明显提高大鼠脑中能提高记忆的NE、E、DA的含量,同时降低能阻抑记忆的5-HT的含量,表明巴戟天水提液可以通过改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而益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肉豆蔻挥发油对行为绝望抑郁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肉豆蔻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ig)7d,末次给药0.5 h后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研究肉豆蔻挥发油的抗抑郁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脑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82.60±24.70)s]比较,肉豆蔻挥发油中剂量组小鼠悬尾不动的时间[(54.40±15.87)s]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豆蔻挥发油中剂量组小鼠脑内5-HT、DA、NE的含量分别为(19.35±2.79) ng/ml、(12.16±0.71) pg/ml、(0.27±0.12)pg/ml,对照组小鼠脑内三种递质的含量分别为(14.95±4.83) ng/ml、(11.32±0.95) pg/ml、(0.20±0.11)ng/ml,中剂量组5-HT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豆蔻挥发油有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小鼠脑内5-HT、DA、NE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镇静催眠化合物B2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B2给药组(5mg/kg,i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B2对小鼠不同脑区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并用比色法测定化合物B2对小鼠下丘脑、纹状体及大脑皮质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2(5mg/kg,ip)可使小鼠下丘脑中NE含量由(1.08±0.09)μg/g显著降低至(0.88±0.07)μg/g(P〈0.01);纹状体中DA含量由(12.85±2.21)μg/g显著降低至(8.44±2.25)μg/g(P〈0.01);下丘脑中5-HT含量由(1.12±0.12)μg/g显著降低至(0.56±0.18)μg/g(P〈0.01)。B2对小鼠不同脑区MAO的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B2引起小鼠不同脑区中单胺类递质NE、DA和5-HT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其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区单胺类神经递质中NE,DA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共分3粗: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合并血压下降法造成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大鼠断头处死分离各脑区,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不同脑区NE,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模型组在大脑皮层区DA的含量增加而NE的含量没有改变;在海马区NE,DA的含量均增加;在纹状体区DA的含量增加而NE的含量没有改变,异丙酚预处理组可降低皮层区DA含量的增加及海马区NE含量的增加。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短暂性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显著,对脑内不同脑区NE,DA的改变有一定的脑区特异性及受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神经肽Y、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住院病人,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分为抑郁障碍组(抑郁组,36例)和对照组(不伴抑郁障碍,30例)。统计其年住院次数及年住院天数,并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浆NPY和NE、DA、5-HT的含量。结果①与CHD患者比较,合并抑郁障碍的CHD患者年住院次数及年住院天数均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CHD患者比较,合并抑郁障碍的CHD患者血浆NPY、NE、DA水平均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5-HT水平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合并抑郁障碍的CHD患者年住院次数及天数明显增加,应引起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师的高度重视;②血NPY、NE、DA、5-HT的异常增加可能参与了改变CHD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ET)仪检测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3例患者治疗前后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ET)仪对神经递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焦虑症组GABA、DA分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5-HT及NE分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h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差别无显著性(P〉0.05)。焦虑症组治疗后GABA较治疗前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5-HT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DA、NE、Ach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ET检测脑内神经递质在焦虑症中随疾病恢复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疗效、治疗安仝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宁心解郁胶囊对慢性抑郁大鼠大脑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以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刺激配合孤养,制备慢性综合应激法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宁心解郁胶囊高剂量组[10.8mg/(kg·d)]、宁心解郁胶囊中剂量组[3.6 mg/(kg·d)]、宁心解郁胶囊低剂量组[1.2 mg/(kg·d)]、盐酸帕罗西汀组[3.6 mg/(kg·d)].采用HPLC-ECD系统测定各个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表达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E、DA、5-HT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宁心解郁各剂量组的DA含量均升高;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的5-HT含量升高[分别为(272.15± 129.89) ng/g,(445.08±127.56)ng/g,(375.33±52.38) ng/g];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NE含量升高[(408.08±89.55) ng/g,(530.12± 149.87)ng/g,(542.53±96.10) ng/g],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HVA含量升高,低剂量组的DOPAC含量升高;盐酸帕罗西汀组的5-HT、DA、NE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宁心解郁胶囊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与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其代谢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俞组、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内关加心俞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用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3d后,双极电极记录各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微透析液中NE和DA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频率与幅值均明显升高,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及电针内关加心俞组的脊髓背根神经细柬电活动均明显下降,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比较,电针内关加心俞组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调明显,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俞、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协调保护效应,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远志配伍厚朴后,对远志的安神、祛痰止咳药效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记数、戊巴比妥钠协同实验、气管酚红排泌试验以及浓氨水喷雾诱咳等方法,考察了远志、厚朴、远志与厚朴配伍1:1、1:2、1:3组对镇静、催眠、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结果:①远志与厚朴配伍1:1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入睡率(P<0.05);二者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检测51~60岁、61~70岁PD患者52例未用药时或停药48h后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其中已服用多巴丝肼治疗的34例患者再次检测服药1.5h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值比较,2个年龄组P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5-HT)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Ach)增高,但仅61~7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比较,DA在61~70岁组实测值更低(P<0.05)。34例患者服用多巴丝肼后,NE、5-HT、DA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15)。结论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DA、NE、5-HT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龄增加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所不同。ET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为PD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