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风萍  辛秀芳 《癌症进展》2016,14(9):920-922
目的:探讨体内胰岛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查体的女性(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年龄、绝经年龄、体质量、腰围、月经史、孕产史、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等)、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情况等,并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胰岛素、雌二醇、雄烯二酮、雌酮、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清C肽、胰岛素、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酮及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肽及胰岛素检测水平与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酮及睾酮水平呈正相关,与SHBG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对体内性激素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是老年妇女疾病。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妇女,40岁以下的妇女较少见。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为腺癌。近年来,此病发生率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已呈明显上升趋势。我院自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16例病人,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1岁~69岁,其中50岁以上13例,占81.3%,未婚妇女1例,未有妇女8例,已绝经者6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2例。16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子宫内膜腺癌9例,腺角化癌1例,透明细胞癌2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4例。临床表现及分期不规则明道流血…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病例对照方法.以2001-01-01-2002-12-31北京市居民中临床首次确诊尚存活并追访到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21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取年龄相差4岁以内、居住在同一个社区者匹配1 263名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内膜癌患者发病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6.83岁.绝经后发病者占60.8%.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内膜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职业、收入、被动吸烟、戒烟年限、饮酒、体质量指数、月经生育、避孕、激素替代及使用他莫西芬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甲亢、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侧卵巢切除、一二级亲属中有人患子宫癌或卵巢癌.结论: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北京市呈稳定而缓慢的上升趋势,城区高于郊县,但是发病率仍≤10/10万.月经初潮早、不孕、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激素替代治疗、使用他莫西芬及内膜癌家族史,这些因素为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宫腔镜检查,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对23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经宫腔镜为宫内膜癌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3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中经宫腔镜检查后共行病理组织学检查179例,其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22例(12.29%)本组病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可凝癌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为81.48%。子宫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其年龄及绝经年限分布比较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本文对72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就其病理类型与肌层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鸡西矿务局总医院1970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7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复习全部临床与病理资料。所有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72例病人年龄34~75岁,其中50~60岁43例(59.7%)。未绝经者24例(33.3%),绝经者48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对1979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2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发病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为50.6岁,其中50岁以上占59.1%。11例绝经后妇女有阴道出血,绝经前妇女7例有月经不调,2例有腹痛和腹部包块;另2例在外院作子宫次全阴后阴道出血。临床Ⅰ期59.1%,Ⅱ期18.2%,Ⅲ期18.2%,Ⅳ期4.5%。本组20例行手术治疗,以全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替代疗法改善绝经后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并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但是,单纯 应用雌激素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内膜癌。本文采用前瞻性、双盲、平行、配对法,对美国及欧洲99个医院的1724名绝经后健康妇女进行研究,要求被观察者年龄45~65岁,有完整的子宫,绝经至少1年以上,在观察开始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后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研究组为服用TAM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B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患者69例;对照组为同时期非乳腺癌因绝经后出血就诊的患者60例。TAM组又分为绝经前、后两组(20例、49例)及根据服用TAM时间(T)长短,分为T≤1年组、1年<T<2年组、T≥2年组,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结果TAM组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绝经后TAM组较绝经前TAM组更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P<0.01),且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均发生在绝经后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增加(P<0.01),且子宫内膜癌均发生在服药2年后。结论乳腺癌患者使用TAM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增加,尤其对于绝经后使用且用药2年以上的妇女。  相似文献   

9.
肖虹  郭健  潘晓蕾 《癌症进展》2019,17(13):1595-159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患者基线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75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VEGF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基线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为(213.52±77.4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43.47±141.05)ng/ml(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50%的患者(P﹤0.01);不同年龄、绝经情况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较低,血清sVEGFR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子宫腺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8例子宫腺肉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48岁,绝经前与绝经后分别为3例及5例。主要临床特点为阴道异常流血、下腹痛、子宫增大、官腔内占位及宫颈赘生物等。术前诊断率37.5%;绝经前患者与绝经后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所用时间分别为14个月及8周。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或非典型腺上皮组织伴有肉瘤间质,具有腺周套袖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7例术后加用化疗。分期早、年轻患者预后好。结论 子宫腺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阴道异常流血常为其首发症状;该病诊断率低,年轻患者易受忽略,但是预后较好;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预后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3月—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初诊绝经后乳腺癌118例作为病例组以及60例绝经后乳腺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所有受试对象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受试对象的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雌酮(Estrone,E1)、睾酮(Testesterone,TSTO)以及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ED)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E2、E1、AE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TSTO平均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体重指数(BMI)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血清E1以及总研究对象的血清E1、TSTO、AED在超重组内的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组(P<0.05),未发现其余各组的激素水平与BMI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血清E2、E1、AED水平升高可能是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BMI高的绝经后女性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海淀区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温  宋世琴  张凇文 《中国肿瘤》2006,15(5):298-30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2002年海淀区户籍的在北京各大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临床资料70例.在同一社区人群按照1:3病例对照配比原则进行,对照组进行系统的妇科体检,调查资料进行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对照组体检确诊子宫内膜癌1例,从对照组剔除.条件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职业、肥胖、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绝经年龄、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其危险因素.[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及早诊断和预防癌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常见,但发生癌变者并不多见,故易延误诊治。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以便及时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1986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增生症局灶癌变患者19例,年龄为31~67岁(45岁者2例),平均56岁。其中15例在我院门诊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3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腺囊及腺瘤混合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癌变3例;另4例中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各1例。所有病例均住院行手术治疗。本组19例患者子宫的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同时伴有子宫平滑肌瘤者3例(含1例红色变性)、子宫弥漫型腺肌病2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颈息肉2例。16例再次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局灶癌变。均已婚,原发不育症2例,继发不孕1例。均否认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 1.2 临床表现 本级事伴有月经失调者11例,病程为9个月~7年,平均3.7年,其中3例经内分泌制剂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误诊因素及提出对临床医生的启示。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 ,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年来误诊的 7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病例 ,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十年来我院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共 8例 ,其中 7例误诊 ,误诊率 87.5 %。 7例平均发病年龄 5 7岁 ,5例已绝经 ,主要以腹部包块和阴道排液就诊。术前误诊为卵巢癌 4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1例。结论 应从思想上提高对输卵管癌的认识 ,尤其对绝经后的妇女在诊断卵巢癌或子宫内膜癌之前 ,要警惕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可能。建议努力降低误诊率 ,逐步建立对输卵管癌的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翁清  李芸  周坚红 《肿瘤学杂志》2012,18(6):456-459
[目的]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因阴道出血就诊的绝经前患者1 283例,其中子宫内膜正常1 239例,子宫内膜癌44例;收集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危险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患子宫内膜癌风险是非PCOS的28.594倍(95%CI为11.983~73.407).糖尿病者患有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3.965倍(95%CI为11.783~164.041).三苯氧胺(TAM)使用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无TAM使用史的65.074倍(95%CI为8.993~476.172).肿瘤家族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无肿瘤家族史患者的67.797倍(95%CI为9.622~377.687).[结论]PCOS、糖尿病、TAM使用史和肿瘤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对预防子宫内膜癌发病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并接受了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240例。随访共36个月,至2015年3月,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绝经前115例,绝经后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两组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两组间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研究显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子宫内膜癌在腺癌类型、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淋巴转移、附件受累、病理分级例数、ER、PR阳性例数,比较两者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组织类型、浸润深度、病理分级、附件转移、宫颈受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2%,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异显著,绝经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其次为腺棘癌和腺鳞癌,而单纯鳞癌极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58岁,因绝经后阴道流液,不规则出血6个月于1991年5月31日入院。体检: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光滑、宫颈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三苯氧胺对乳腺癌患者子宫卵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一非甾体类抗雌激素制剂,广泛用于治疗乳腺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也发现其可诱发子宫内膜癌和卵巢囊肿。1995年1月~1999年6月,我们对62例TAM治疗的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三苯氧胺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并探讨对策。1材料与方法 6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岁(37~72岁),其中17例为绝经前,45例绝经后。三苯氧胺持续给药,每天2次,每次10mg。治疗前所有患者行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未发现子宫及卵巢病变,并且无相关内分泌疾病。绝经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哺乳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7年1月~2001年12月确诊的30~69岁、有上海市区户口的832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与随机抽取的846例全人群对照进行生育及哺乳史的调查,取其中有活产史的病例754例和对照805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以评估哺乳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比数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在有活产史的妇女中,哺乳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低于从未哺乳者,OR=0.76,95%CI:0.56~1.03.随着累积哺乳月数和每次活产平均哺乳月数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值分别为0.05和<0.01).这种下降趋势亦见于末次哺乳年龄与子宫内膜癌的联系中,而且随着停止哺乳年数的增加,哺乳的保护作用下降.未见哺乳与活产次数的交互作用.结论哺乳,尤其是近期哺乳,有可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adropin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匹配的因素为体质指数和年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adropin的浓度,评估adropin水平与临床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EC)组血清adrop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EC组血清胰岛素稳态指数、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的adropin水平与临床各代谢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EC组血清adropin水平与血清胰岛素稳态指数、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对照组未发现血清adropin水平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adropin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