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3天内开始使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428例动静脉内瘘中的332例在术后3d内即开始使用的情况,结果显示1年通畅率为94.02%,3年通畅率为84.96%。结果表明,大部分动静脉内瘘可以提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提前使用的可行性。方法:观察332例动静脉内瘘在术后1~4 d内提前使用情况。结果:提前使用率为75.8%,一次穿刺成功率91.0%,血流量可达150~200 ml/min,各种并发症为5.7%,1年通畅率96.0%。结论:动静脉内瘘可以提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提前使用的可行性。方法:观察332例动静脉内瘘在术后1~4d内提前使用情况。结果:提前使用率为75.8%,一次穿刺成功率91.0%,血流量可达150~200ml/min,各种并发症为5.7%,1年通畅率96.0%。结论:动静脉内瘘可以提前使用。  相似文献   

4.
赵萍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1,23(2):105-105,,107,
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对56例8428例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前壁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97.4%;上臂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90.9%、81.8%、63.6%;小腿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83.3$、50%、33.3%。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并发症是血栓形成、动脉瘤及感染。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的长期、安全使用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延续护理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100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延续护理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价,并比较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中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情绪处理、实施自我护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分别为56.0%和10.0%,对照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分别为22.0%和4.0%,观察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凤华  刘杰  辛淑贞  王军辉 《医学争鸣》2000,21(12):S244-245
0 引言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动 -静脉 (A- V)内瘘直接影响到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存 ,维护好一个良好的内瘘除了外科手术技术因素外 ,主要与正确使用和护理有关 ,保护好动 -静脉内瘘 ,减少并发症 ,延长使用时间是直接影响到患者存活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过对 10 2 8例动 -静脉内瘘了护理 ,我们总结出“七”字护理法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 1987- 0 3/ 1999- 0 5共为 10 2 8例患者行A- V内瘘术 ,主要为 Breascia- Cimino瘘 ,其次为鼻咽窝瘘 ,肱A与头 V吻合以及自体血管移植 ,结果动 -静脉内瘘 1a通畅率 98. 0 2 % ,3a 通畅率 85 .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造影、取栓、球囊扩张结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取3组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病例,第1组24例,第2组30例,第3组22例,对比术前术后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的改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第1组24例接受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2组30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3组22例接受单纯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成功率86.3%,随访2年通畅率63.1%。结论:术前动静脉内瘘造影,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自1985年1月至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1年的通畅率95.3%,3年的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时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前臂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成形手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2月-2010年1月选取我院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于前臂远端尺侧制作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内瘘成熟后开始血液透析,对尺侧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通畅率、血流量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23例前臂远端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均成功,成熟时间4~6周,内瘘成熟后1年通畅率95.7%(22/23),2年通畅率91.3%(21/23),初始透析血流量和1、2年透析血流量均为250~350ml/min,2例出现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败,其他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远端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血流量符合要求,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可供选择的良好血管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10年经验总结(附200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2 000例(2 280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的经验,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评估、术式选择、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其他状况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永久双腔导管中心静脉置入术。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 219次,近期通畅率达98.56%。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6例,术后均正常使用。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仍然是最佳的血管通路,与其他的血管通路相比,具有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 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2.
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32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发生淋巴瘘;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在使用1年后同侧胸部、颈部浅表静脉扩张;3例出现局部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是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与闭塞的临床应用护理。方法:通过介入治疗做动静脉内瘘血管造影以了解内瘘狭窄与闭塞的程度,再根据造影结果分别对内瘘血管进行CDT和(或)经PTA以及术后全面的护理及加强日常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结果:观察期一年,20例患者18例手术成功,17例一年内瘘通畅,血流量达230~250ml/min,1例8个月后进行第二次介入治疗(PTA),2例患者介入治疗内瘘使用一次后再次闭塞,行手术再造瘘。结论: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与闭塞,简单安全有效;术后精心护理和日常动静脉内瘘的维护,有利于保持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显微镜下动静脉内瘘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探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下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65例,均采用单人操作显微镜下3定点缝合法行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结果:术后1期吻合通畅率达100%,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2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2期处理后均恢复通畅。术后4~6周穿刺使用血流量均200 ml/min。结论:单人操作(3定点缝合法)显微镜下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可取得较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鼻烟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血管吻合术制作动静脉内瘘。结果49例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08%,内瘘4周、1年、2年、3年、5年通畅率分别为93.88%、78.57%、75%、50%及23.08%。内瘘初次使用时吻合口平均血流量为(612±104)ml/min,透析平均血流量253 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可作为血管条件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喜疗妥软膏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延长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采用外用喜疗妥软膏保持和治疗2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及其并发症。结果内瘘1年通畅率92.3%,2年通畅率84.6%,较国内外报道1年通畅率60%~65%,2年通畅率50%~60%,明显延长。实践证明,外用喜疗妥软膏能够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成功率、通畅率、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通畅率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上具有一定效果,它能够提高动静脉内瘘成功率、通畅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处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作为其血管通路.结果:透析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最终成功率为100%.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通畅率均达100%.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次建立动静脉内应尽量选择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而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也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9.
陆磊  郭治宇  张浩 《浙江医学》2017,39(19):1675-1677
目的探讨侧侧吻合术建立的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终末期肾病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67例,将行侧侧吻合术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端侧吻合术建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6周动静脉内瘘可使用率)、2年通畅率、2年后吻合口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2年通畅率、2年后吻合口流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06%vs.23.53%,P<0.05)。结论侧侧吻合术建立的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具有端侧吻合术建立的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相同的功效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维持血液透析首选血管通路类型~([1]),占所有血管通路80.5%~([2]),据统计动静脉内瘘仅有30%~50%的5年通畅率,老年和糖尿病患者通畅率更低~([3])。狭窄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内瘘闭塞的根本原因。及时诊断和处理狭窄是维持内瘘通畅关键所在~([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