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验螺旋C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59例HCC患者的CT图像,采用高质量平扫加增强扫描模式,层厚10mm,病灶处3mm薄层扫描。结果 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呈典型表现,即平扫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动脉期高密度,静脉期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结论 CT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CT表现
平扫;平扫时,肿瘤一般呈低密度改变;少数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限局性突出,很难发现病变;极少数显示为高密度.据统计,肿瘤内产生钙化的约占5%以下.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剑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701-70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邻表面肝包膜凹陷(Livercapsuledepressed,LCD)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117例,肝血管瘤39例及典型肝硬化20例,分析LCD的CT表现。结果:117例HCC中,15例出现LCD,占12.8%(15/117)。9例位于肝右叶,6例位于肝左叶,均为单发LCD。39例肝血管瘤无1例出现LCD。20例典型肝硬化肝表面凹凸不平,呈波浪状或驼峰状,肝包膜凹陷多发且较表浅,CT增强扫描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凹陷区及邻近肝实质密度基本一致。结论:LCD为HCC的一种少见征象,单发LCD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三位,在女性占第四位,近年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为此肝癌的研究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肝细胞癌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高发地区肝细胞癌占90%,低发地区占70%左右。自从应用CT检查肝脏以来,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33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33例均为单发,平扫呈等或低密度改变;33例病灶均可见"快进快出"的强化征象。结论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既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也能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征,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侯锡银,李国华.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7):118-11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平扫与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鉴别早期肝细胞癌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4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依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与研究组(n=56),分别采用CT平扫检查与MS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以...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患者全部常规使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平扫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共65例,使用此方法进行诊断符合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肝细胞癌的CT诊断表现,评定其诊断价值,同时为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患者经cT诊断得到,7例(21.9%)为单发低密度肿块影,12例(37.5%)为多发低密度肿块影,8例(25%)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影,5例(15.6%)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所有患者均显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肝细胞癌通过CT诊断,一般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尽早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CT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CT检查对于〈2cm的病灶易漏诊,造成患者错过早期治疗时期。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晋中市中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并行肝脏CT平扫加增强的患者57例,将其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检查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检出率及漏/误诊率。结果:双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与病检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可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模式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83例,对患者CT 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平扫模式( P<0.05)。平扫模式检出52例信号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81例,门静脉期67例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延迟期75例患者信号为低密度,变化特点为速升速降。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相比平扫局域检出率更高,还能够更清楚反映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细胞癌动静脉瘘的动态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HCC)动态螺旋 CT表现及病灶的大体病理分型、生长方式及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与动静脉瘘形成的关系。方法 盲法下分析 112例 HCC患者病灶的动态 CT扫描影像。结果 112例病灶中 37例出现动静脉瘘 ,占 33.0 3%。 2 2例表现为动静脉直接交通。 31例表现为肿瘤周围一过性楔形强化区。16例病灶同时表现出上述 2个征象。病灶的病理分型、生长方式及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与形成动静脉瘘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HCC伴发动静脉瘘是其重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其病理分型、生长方式和是否有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与动静脉瘘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脓肿的增强动态CT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例肝脓肿行增强动态CT扫描,分析脓肿及其周围肝组织各期强化表现。结果表明,12例肝脓肿有9例在动脉期出现脓肿周围的肝段短暂强化,其中7例呈楔形强化,2例呈片状强化。有8例在门脉期出现靶征。提示增强动态CT扫描动脉期的短暂肝段强化,尤其是楔形强化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门脉期的靶征是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肝癌与肝脏小血管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与肝脏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9-01-01-2010-10-1)32例小肝癌与45例肝脏小血管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小肝癌的强化方式呈典型的快进快出;海绵状血管瘤典型的强化特征为早进晚出. 相似文献
16.
动脉造影CT对小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主要了解小肝细胞癌在动脉造影CT图像上的特征性改变。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其他影像学方法未能定性或肝癌切除术后疑有复发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置于肝动脉并移至CT检查床上,经肝动脉注入造影剂同时作全肝螺旋CT扫描或同层动态扫描。结果:经CTA检出26个SHCC在肝动脉期呈现高密度类圆形结节状影,≤1cm的4个小结节边界不整。均有快进快出、中心部位首先减退的特征性改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B超、常规CT、血管造影检出率分别为80.7%(21/26)76.9%(20/26)、65.3%(17/26)。而≤1cm的病灶仅B超发现1个,其他均未检出。结论:CTA检查时,由于造影剂直接由肝动脉注入使由肝动脉供血的SHCC呈现明显强化的高密度结节状影而肝实质未明显强化,在鲜明的对比下能发现更多、更小的早期病灶,特别是≤1cm的病灶。在肝动脉强化的SHCC表现快进快出、中心部位首先减退的形态学特征可与肝内其它结节性病变相鉴别,有助于HSCC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肝癌螺旋CT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型胆管细胞型肝癌15例,肝细胞肝癌30例,对MSCT双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及延迟扫描的CT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为动脉,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边缘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0/15例).肝细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15/15例),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15/15例),可伴胆管结石(3/15例),所在肝叶萎缩(5/15例),可有淋巴结转移(8/15例).而肝细胞癌则伴肝硬化(14/30例).AFP升高(23/30例),少有淋巴结转移(2/30例).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组织来源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类型肿瘤的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其它CT征象有辅助诊断价值. 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住效应(15/15例),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15/15例),可伴胆管结石(3/15 ),所在肝叶萎缩(5/15例),可有淋巴结转移(8/15例).而肝细胞癌则伴肝硬化(14/30例).AFP升高(23/30例),少有淋巴结转移(2/30例).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组织来源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类型肿瘤的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其它CT征象有辅助诊断价值. 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检出和鉴别效能。方法 2012年1月至2月进行SWI序列检查的肝细胞癌患者41例共51个病灶;血管瘤患者13例共23个病灶纳入本次研究。2位资深读片者分别阅读SWI图像并测量病灶和邻近肝实质在SWI上的信号强度和标准差,根据公式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病灶信号相对肝脏信号的对噪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比较SWI序列对两种病灶之间检出率及SNR、CNR值的差异。结果 SWI序列对肝细胞癌和血管瘤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的SNR、CNR值在SWI序列高于肝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对肝细胞癌和血管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气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原发性气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原发 气管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CT表现。结果 11例中腺样囊性癌6例,鳞状细胞癌4例。主要CT表现为向腔内突出的细节6例,局部气管壁弥漫性增厚5例。结论 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原发性气管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3例肝癌的CT表现作了分析。肝癌的CT检查应先平扫,对可疑病变再加作增强扫描。适当的对比度对显示病灶很重要。多数肝癌是在肝硬变基础上发生的,对肝硬变病例应想到有合并肝癌的可能。CT检查是诊断肝癌高度准确的方法。CT诊断肝癌时,密切结合B超及AFP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可获得及早的诊断和提高诊断率。动态CT增强扫描对诊断等密度肝癌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