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血清淀粉酶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条件,但还有诸多变化。血清淀粉酶升高并非全是胰腺炎,也并非10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均升高,即使升高,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也不平行,重病(坏死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反而正常或低于正常。其次,在发病后2d~3d测血清淀粉酶可以正常,再者,患者如甘油三酯(TG)升高,可干扰淀粉酶测定而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血清脂肪酶的测定阿西1顾炳权2齐为民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临床实验科,2检验科西安710038)关键词胰腺炎脂肪酶淀粉酶诊断中图号R446.120引言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发病凶猛,死...  相似文献   

3.
腹腔液淀粉酶测定估价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主胰管逆行注入不同剂量的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在22只猫诱发了程度不同的急性胰腺炎。组织病理学表明:A组动物主胰管注入0.8ml/kg混合液,诱发的胰腺炎较轻,病理改变以间质水肿为主;B组动物注射1.0ml/kg混合液,胰腺病变为广泛坏死;C组动物注射1.2ml/kg混合液,胰腺广泛坏死合并肺、肝损害。所有实验动物腹腔液淀粉酶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与胰腺病变程度呈正比,与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呈反比。A组动物腹腔液淀粉酶为4890U/L,其生存时间在7d以上;胰腺坏死严重的B组动物,腹腔液淀粉酶为13952U/L,生存时间50.4h;C组动物腹腔液淀粉酶23810U/L,生存时间10.4h。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液淀粉酶测定对估价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及预后有显著意义,可做为评定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及估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程小尧 《医学科技》1998,(2):30-31,3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了70例胎膜早破病例,用比浊法测定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胎盘脐带作病理检查,以病理绒毛膜羊膜炎为诊断标准,结果;病理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74.2%,其中8.57%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以C-反应蛋白≥12.5mg/L为异常,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为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72.22%,C-反应蛋白值越高其病理分级相应高,结论:C-反应  相似文献   

5.
淀粉酶,肌酐廓清率比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尿淀粉酶变化及血肌酐值,计算淀粉酶、肌酐廓清比率,确定其在急性胰腺炎时的诊断价值。用Levitt提出的方法收集病人2小时尿,计尿量,同时抽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尿淀粉酶和肌酐含量,并分别计算出淀粉酶廓清率(Cam)、肌酐廓清率(Ccr)及淀粉酶、肌酐廓清率比率(Cam/Ccr)。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预后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承  袁祖荣 《上海医学》1995,18(11):624-627
本实验采用C-反应蛋白、α2巨球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等三个实验室指标来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判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含量增高,而a2巨球蛋白、纤维结合蛋白在急必胰腺炎中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64例非胰腺炎所致淀粉酶升高患者的脂肪酶,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明显高于非胰腺炎患者(P<0.01);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阳性率达96.1%(49/51),非胰腺炎患者脂肪酶阳性率仅为3.1%(2/64);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第6天阳性率仍达74.5%。结论: 脂肪酶的测定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营养支持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利用主胰管内注入4%牛黄胆酸0.5ml/kg及胰蛋白酶0.5ml/kg混和液的方法,诱发犬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测定2次输注肠外营养(PN)后,血清胰岛素,胰高糖素、淀粉酶及血糖的水平,观察胰腺炎初期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变化。实验证明,人工引发急性胰腺炎后,血清胰岛素,胰高糖素和淀粉酶平均水平均升高,但胰高糖素和淀粉酶的升高无显著性,且与PN输注无关。  相似文献   

9.
20例胰腺炎病人的血尿淀粉酶观察宜兴市中医院蒋虹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与腮腺,由肾脏排泄。血清及尿淀粉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胰腺炎。当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迅速增高,可持续48~72小时,而尿淀粉酶在此后持续7天左右。我们发现,血清淀粉酶的测定基本不受外...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男24例,女15例,年龄26~62岁,平均41.4岁,均为1989~1998年我院收治的患者。1.2 临床表现 39例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72h,平均25.3h。39例均有腹膜炎体征,其中伴有生命体征改变者22例,中毒性休克者8例,腹穿抽出洗肉水样液淀粉酶测定显著增高32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2~96h,平均为18.9h。其中32例术前诊断为AHNP,因腹膜炎体征严重或全身情况恶化而行早期手术,另7例术前诊断为急性腹膜…  相似文献   

11.
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干化学法测定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界值和首诊价值以及联合测定的价值。方法 采用干化学法测定56例急腹症患者血清AMS及LPS活力,分别计算不同临界值时血清AMS及LPS对急性胰腺炎首诊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绘出ROC曲线。结果 血清AMS、LPS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最佳临界值为130U/L、300U/L;首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0%、90.3%、89.3%和92.0%、90.3%、91.1%;两者平行联合测定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78.3%、99.1%;系列联合测定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9.0%、81.5%。结论 AMS、LPS联合测定有利于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对时间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血清脂肪酶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同时探讨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采用动力学法和水解消浊分别对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是80.3%,82.8%,81.6%,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88.5%,87.5%,88%,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100%,92.6%,96%。结论 脂肪酶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联合检测脂肪酶和淀粉酶可以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和有效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在聚苯乙烯“U”形反应板内用提高试验温度的方法对环卵沉淀试验9COPT)影响的结果表明,在43℃恒温水浴箱中孵育5h后,78份阳性血清的阳性检出率达98%主和环卵沉淀试验常规法的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82%),且43℃的COPT平均环沉率(19.2%)敢高于常规法(12.3%)。37份正常人血清对照试验均为阴性,本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工作效率,适用于临床诊断和现场查病。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临床疑为急性胰腺炎(AMY)患52例淀粉酶活力,运用临床病学诊断实验方法计算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淀粉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度是82.4%、特异性87.5%,提示单纯测定淀粉酶使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受限,如以综合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证实为标准,排除有明确病史的溃疡、急性胃肠炎、胃及小肠穿孔等疾病,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张学斌  刘丰  陈锦锋 《广东医学》1999,20(12):978-979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均有了可喜的进步。下面就急性胰腺炎的西医诊治近况综述如下。1 诊断  近年在诊断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理化、实验指标及区分轻、重型急性胰腺炎。C-反应蛋白是近年被认为最有前途的生化指标之一,它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优越性。国内研究中,王建承等[1]实验采用C-反应蛋白、α-2巨球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为指标,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含量增高、而α-2巨球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含量降低;通过三种蛋白变化率的百分计算,可对坏死性胰腺炎和重症…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触珠蛋白(HPT)和淀粉酶水平急胰腺炎(AP)早期胰腺坏死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将22条杂种犬分别制成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和急性水肿性腺炎(APO)模型,检测正常及制AP模型2小时和4小时血清K CRP和HPT水平,并将胰晟病理切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制AP模型后2小时和4小时,ANP组CRP水平较AP前增高(P〈0.001),而且较APO组相同时间明显增高(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探讨畸形胰腺炎患者开展C反应蛋白、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的早期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06月至2015年0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病理类型不同可分为轻型胰腺炎50例与重型胰腺炎患者30例,同时在同一阶段内选取3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探讨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低于观察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胰腺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胰腺炎具有诊断价值,可以鉴别急性胰腺炎与非急性胰腺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测定118例急腹症患(急性重型胰腺炎20例,急性轻型胰腺炎36例。1992年亚特兰大标准)和50例健康受试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介素-6、白介素-8、C反应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浓度。结果:上述各标志物对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度依次是:IL-6为90.0%、86.1%和87.5%;IL-8为90.0%、80.6%和83.9%;β2-M为60.0%、83.3%和75.0%;CRP为80.0%、61.1%和67.9%;Amy为90.0%、83.3%和85.7%;Lip为100%、91.7%和94.6%。结论:CRP和β2-M不宜用作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的指标。联立Lip(或Amy)和IL-6(或IL-8)测定能达到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判严重程度的目的,且联立Lip和IL-6(或IL-8)测定比联立Amy和IL-6(或IL-8)测定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严重度判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联立Lip和IL-6测定优于联立Lip和IL-8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4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CRP、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撷取急性胰腺炎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87例患者中,包括轻型胰腺炎者、重型胰腺炎者各70例、17例。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情况、轻型和重型胰腺炎患者检测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实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轻型胰腺炎者、重型胰腺炎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情况比较,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但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采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效果准确、可靠,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