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肾移植术后存活率显著提高,术后病毒、结核、真菌等感染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采用PCR技术对术后感染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对术后CMV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肾移植术后结核发病率增高,及时确诊较困难,试验性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内容是在观察具有稳定移植肾功能1年以上的218例男性患者中阳萎的友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其发现阳萎患者72例(33%);其中心理性阳萎28例,占阳萎患者的39%;内分泌性阳萎21例(29%);血管性阳萎18例(25%);神经性阳萎5例(7%).并对不同病因的阳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能否促进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对298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静脉滴注前列地尔50μg,与同期内287例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术后尿量和Ccr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ALT和(或)AST异常升高病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Cr浓度、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地尔组DGF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P<0.01);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41%、10.77%;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可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减少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等常见的并发症。前列地尔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该文报告了1979~1995年间肾移植术后14例死亡病例资料,其中各种不同病因的感染见于10例病人,占71.4%。其中肺部感染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颅内感染1例,因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它原因为:2例多器官衰竭,1例慢性排异、左心衰,1例血管吻合口出血,对上述死亡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早期尿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beta1)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1999年8月至2001年6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beta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3年以上的前瞻性观察,对观察期内肾功不全的患者,活检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共有134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其中有16例诊断为CAN的患者,比较CAN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beta1等有无差异;分析术后1年时尿TGF-beta1浓度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结果上述134例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beta1浓度为:(135.6~442.3) pg/mg*Cr,其中,尿TGF-beta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观察期内Ccr减损量明显大于尿TGF-beta1浓度低的患者(P<0.01);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beta1浓度(398±33.5) pg/mg*Cr明显高于非CAN患者(182.7±40.2) pg/mg*Cr(P<0.01);非CAN与CAN患者,血TGF-beta1浓度分别为(32.1±4.7)和(31.9±4.8) ng/ml,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TGF-beta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beta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beta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肾移植,肾移植可以为尿毒症患者解除血液透析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但肾移植术后病情变化复杂,如果观察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并且尿毒症患者病程长,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的损害。术后病人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及各种并发症,故术后监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对近5年来肾移植术后结核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16例,合并肺外结核3例,气管内膜结核2例,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通过X线平片、反复痰中找抗酸杆菌、PCR查结核杆菌DNA、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有4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6人,死亡2人。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肾功能损害,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肝、肾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正规抗结核治疗有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4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移植肾33例、急性排异者5例、慢性排异者7例、肾动脉狭窄者2例,正常移植肾与急性排异者和慢性排异者之间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能客观反映移植肾大小、形态、结构及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使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从1984年底开始于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由于药源关系,自1986年9月起才比较正规的用药,至今共应用91例,初步小结如下。 91例病人中男性71例;女性20例。年龄平均35岁(18~57岁)。血型:“O”29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非感染性并发症种类多而复杂,可累及各个系统。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恶性病及各重要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可因胆汁代谢异常而发生黄疸。其原因多为在肝病基础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肝损害。本组黄疸发生率6.9%(11/160),9例治愈,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黄疸治疗在于三个方面:调整免疫抑制剂药物、保肝退黄降酶、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 97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施行同种肾移植 1 1 44例次 ,术后发生恶性肿瘤 1 7例( 1 .5 %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 7例中男 1 1例 ,女 6例 ,移植时年龄2 4~ 5 7岁 ,平均 43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 5例 ,慢性肾盂肾炎 2例。首次肾移植 1 6例 ,二次肾移植 1例。术前血液透析时间 3~ 2 1个月 ,肾移植术后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应用硫唑嘌呤 ( Aza)和泼尼松 ( Pred)二联用药 5例 ,应用环孢素 A( Cs A)、Aza和 Pred三联用药 9例 ,Cs A、霉酚酸酯 ( MMF)和 Pred免疫抑制治疗3例。结 果本组移植后诊断…  相似文献   

14.
5年中共行肾移植手术29例,其中6例发生ARF。经血透治疗后,其中3例完全恢复,1例基本恢复。同时还探讨了导致ARF的各种因素,ARF和排异的鉴别以及术后ARF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肾术后监测及移植肾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 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结果 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肾13例,其中3例于肾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肾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4例,其中2例于肾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PT 23~45 s).移植肾实质局部梗死灶2例CEUS表现为肾实质区局部"楔形无增强区".CDFI发现肾周血肿5例,CEUS于血肿区均未见造影剂进入,考虑为移植肾周血肿无活动性出血.23例移植肾术后CDFI或CEUS均未发现肾动脉吻合口狭窄者.结论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移植肾术后应用是安全的,并容易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CEUS成像显影模式对发现移植肾实质梗死灶和评估梗死灶的范围、教目及判断移植肾周血肿处有无活动性出血、协助诊断慢性排斥反应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肾移植前尿毒症患者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对术后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6月~2003年9月,使用荧光素标记的抗CMV-pp65单克隆抗体,检测176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CMV-pp65抗原血症;肾移植后每2~4周复查1次,共为期6个月;分析术前CMV-pp65抗原血症状况对术后患者CMV-pp65抗原血症强度和CMV病发生率的影响;另于同期内检测26例健康成人CMV-pp65抗原血症做相关对照.结果 26例健康成人CMV-pp65抗原血症均为(-);肾移植前有11.4%(20/176)的尿毒症患者CMV-pp65抗原血症为( );这类患者肾移植后发生高活动性CMV感染(即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100)和CMV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移植前CMV-pp65抗原血症为(-)的患者.结论肾移植前活动性CMV感染高达11.4%;术前活动性CMV感染是导致肾移植后发生高活动性CMV感染和CMV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尸体肾移植746例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同种异体肾移植727例,746例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12例次,急性排斥反应238例次,慢性排斥反应66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者为94.1%和86.1%,3年者为88.6%和77.9%,5年者为81.5%和70.5%,最长者存活15年4个月.746例次的临床研究表明:(1)高质量的供肾、快速取肾和熟练的植肾手术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2)应坚持ABO血型,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及PRA配型工作。(3)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减到最低量及环孢素血浓度的监测甚为重要。(4)感染是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要充分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5)加强对肾移植患者随访,指导康复期的治疗,随时调节免疫抑制剂,这时患者能否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后早期肾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间85例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术后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临床资料。我们选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GFR。并观察15例捐赠者术前、术后1月内肾脏体积的变化。结果 85例捐赠者平均年龄45.3岁。术前血Cr平均值为:(64.3±13.5)μmol/L。术后第1天血Cr平均增加(36.8±20.6)μmol/L。术后第10天血Cr平均为(89.9±18.1)μmol/L。捐赠者术前GFR平均为(137.6±28.1)ml/min,术后1月GFR平均(73.99±20.45)ml/min,减少了(43.8±14.3)%;术后3-6月GFR平均(89.75±18.2)ml/min。肾脏体积(15例):3例〈30岁,术前平均为5.2cm×5.5cm×10.9cm,术后1月平均为4.7cm×4.9cm×10.6cm;12例〉30岁,术前平均为4.66cm×5.08cm×10.6cm,术后1月平均为5.48cm×6.02cm×11.65cm。结论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血肌酐会出现明显增高,波动幅度在50%左右,在术后第10日即可缓慢下降;〉30岁捐赠者术后肾脏体积短期内即可出现明显代偿性增大,〈30岁者术后肾脏体积短期内代偿性增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 (3月内 ) 2 3例死亡病例 ,总结经验 ,提高和改善移植效果。方法 :总结 2 3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病例 ,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死亡原因 :感染 1 5例 (65 .2 % ) ;心脑血管并发症 8例 (3 4.8% ) ,其中 5 0岁以上 5例。感染病原学 :混合感染 7例 ,细菌感染 3例 ,CMV感染 4例 ,真菌感染 1例。本组 2 3例中 ,肾功延迟恢复 1 8例 (78.3 % )。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心脑血管并发症多发生于老年人 ,为老年人移植早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移植早期死亡与肾功延迟恢复有密切关系 ,合理治疗对预防移植早期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疗效、安全性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心病53例,均行PCI治疗,根据是否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3例及对照组30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连用5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 the wire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冠心病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脉回输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两组在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内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时干细胞移植组冠脉内移植术前、术后比较心脏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小,舒张末容积(EDV)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明显减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上述指标PCI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6月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PBSC动员时出现乏力、恶心共2例次.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身PBSC治疗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是安全的,可在近期有效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