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性枕后住的产程特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方法 选05~09年在我院分娩120例枕后位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同期分娩枕前位120例作对照组.结果 经研究组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窒息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性枕后位可导致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8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两组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并发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刘倩  李焱  付晶 《吉林医学》2008,29(23):2220-2221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20例持续性枕后位和同期220例枕前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枕后位组和枕前位组,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结果:两组产程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难产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并发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济源市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9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9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枕后位组胎吸或产钳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64-64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在头位分娩中属难产,试产中可造成产程相对较长,容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胎儿不同程度的窒息。  相似文献   

6.
7.
持续性枕后(横)位2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对252例持续性枕后(横)位和同期252例枕前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后(横)位组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持续性枕后(横)位组产钳、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枕前位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性枕后(横)位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横)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枕后位 (POPP)发生率极高 ,占头位难产的首位。我站对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住的 POPP 6 2例 ,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纠正枕后位的方法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枕后位排除明显头盆不称 ,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 POPP 6 2例 ,其中初产妇 5 7例 ,经产妇 5例。1.2 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 ,于宫缩间隙将胎头略向上推至松动 ,宫口扩张 4 cm以上时 ,伸入阴道右手示、中两指 ,分开两指钳住胎头旋转 ;当宫口近开全或开全时 ,用全手伸入握住胎头旋转 (切忌粗暴 ) ,ROP顺时针旋转 9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后位的相关因素、产程特点及分娩预后。方法:1997-1999年住院分娩112例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枕前位112例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枕后位组胎儿平均体重明显增大;骨盆临界狭窄、宫缩乏力及产程异常发生明显增加;总产程平均时间明显延长,尤其经阴道分娩者,除第三产程外,产程各期平均时间均明显增加。持续性枕后位组剖宫产率、难产率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母体产褥病率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第一产程时及早论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是提高围产期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菊英  王小汤 《河北医学》2001,7(11):1012-1013
持续性枕后位在分娩中发生率较高 ,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原因 ,如果处理不当 ,直接给母婴带来危害。我们对 5 0例持续性枕后位进行产程分析 ,如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两年间 ,我院共分娩 185 0例 ,其中持续性枕后位为 96例 ,占分娩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探讨持续性枕后的发病原因、分娩方式和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0年10月71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原因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骨盆狭窄、脐绕颈、宫缩乏力、脐带过短、巨大胎儿、复合先露和前置胎盘。剖宫产48例,占67.6%,低位产钳16例,占22.5%,顺娩7例,占9.9%。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4例,有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 以枕后位衔接者多数能转成枕前位分 娩,但如合并骨盆狭窄和脐绕颈,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77例作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组活跃期时限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且剖宫产产钳助产率明显高地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对母婴的影响很大,在临床上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应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减少母婴并发症,及时处理产程。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2006年1月分娩的产妇3205例,对发生持续性枕后位180例产妇进行观察。结果:180例中,自然分娩12例(6.67%),胎吸助产10例(50.56%),产钳助产23例(12.76%),剖宫产135例(75.00%)。180例中无围生儿死亡,发生新生儿窒息32例,新生儿窒息率17.78%。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过度试产,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岚  杨尧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93-693
为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和处理,对162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剖宫产率85.19%,同期剖宫产率56.15%。结果提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分娩晚期持续性枕后位如何纠正及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机理。方法98例中,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48例,把握纠正时机,改变产妇的体位。结果试验组50例,成功率98%,结局为自然分娩;对照组48例,结局为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分娩晚期产妇改变体位,可使持续性枕后位旋转为枕前位。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枕后位56例临床分析刘付敏1李桂平2于杰1(1附属医院妇产科,2710002泰安市第二人民医院)1临床资料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两院共发生持续性枕后位56例,占同期分娩总数3225例的1.74%。产妇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25....  相似文献   

19.
127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玉华  赵振芳 《北京医学》2000,22(2):118-118
我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203例,其中发生持续性枕横位(简称持横位)66例和持续性枕后位(简称持后位)61例,共127例,占10.56%,与李玉萍[1]报道的12.56%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减少母婴并发症,及时处理产程。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2006年1月分娩的产妇3205例,对发生持续性枕后位180例产妇进行观察。结果180例中,自然分娩12例(6.67%),胎吸助产10例(50.56%),产钳助产23例(12.76%),剖宫产135例(75.00%)。180例中无围生儿死亡,发生新生儿窒息32例,新生儿窒息率17.78%。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过度试产,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