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测压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作用。方法:根据高分辨率测压结果,将在我院行高分辨率测压检查的患者分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组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组;根据分组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数据。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组女性较多,中青年较多(P <0. 05);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组男性较多,中老年人较多(P <0. 05)。数据统计:远端收缩积分(DCI)平均值、最高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收缩前沿速度(CFV)、食团内部压力(IBP)、IBP平均最大值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LES静息压(呼吸平均值)、LES残余压(平均值)、食管上括约肌(UES)静息压、UES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等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LES腹段长度及LES-CD分离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比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是导致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因素。高分辨率测压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医生也可以尝试从解决食管运动功能障的方面进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半夏调中颗粒在寒热错杂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寒热错杂型NER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调中颗粒)及对照组(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相关数据[包括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ngth, LESL)、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UESP)、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istal latency, DL)、收缩前沿速度(contractile front velocity, CFV)和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 DCI)]的变化差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中主症胸骨后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临床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和22例正常人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病组UES静息压平均值、UES残余压平均值、LES静息压平均值、LES残余压平均值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合并难治性咳嗽患者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GER并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患者71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难治性咳嗽分为GER合并难治性咳嗽组(22例)和GER组(49例)。采用HRM测量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P)、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潜伏期(DL)及4 s综合松弛压(4?s IRP),分析两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合并难治性咳嗽组存在无效食管动力(IEM)的患者比例高于GER组(P?<0.05);GER合并难治性咳嗽组DCI更低(P?<0.05);两组患者UESP、LESP、DL、4?s I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合并难治性咳嗽患者IEM比例高,DCI低于单纯GER患者,HRM可客观评价食管动力,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伴有或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及反流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72例GER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食管外症状将纳入患者分为伴有食管外症状组(n=30)和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的差异。结果 伴有食管外症状组患者4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relaxationpressure,IR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均显著低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蠕动中断显著长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食管裂孔疝比率显著高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两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静息压、LES长度、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静息压及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总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镜和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比较难治性GERD不同内镜下类型的食管动力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8例难治性GERD患者的胃镜和HRM结果,依据胃镜下类型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组和Barrett食管(BE)组,比较内镜与HRM对食管裂孔疝(HH)的检出率,以及3组间的完整松弛压力(IRP)、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和无效收缩率。结果 HRM对HH的检出率[12.7%(15/118)]高于内镜对HH的检出率[8.5%(1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RP和UES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无效收缩率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与BE组、NERD组与BE组无效收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HH发生率[16.2%(6/37)]与NERD组[13.8%(9/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较NERD更易发生无效收缩,难治性GERD不同内镜下类型可能存在不同食管动力特点,需对此类患者展开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通腑解郁降逆方对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合并抑郁患者食管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溪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GERD合并抑郁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腑解郁降逆方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上端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压力、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压力、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 DC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eff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RDQ)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66%(52/58),对照组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341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分析比较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的一致性。比较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高分辨测压远端潜伏期(DL)、下段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结果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和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93.22%、特异度98.10%、准确度94.72%、阳性预测值99.10%、阴性预测值86.65%,分别高于单独使用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或食管胃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高度一致(Kappa值0.881)。通过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检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食管高分辨测压测出DL、IRP大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测出DCI小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较各自单一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前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变化的比较,进一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对消化内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32例,通过胃镜、14C呼气试验、食管24hpH动态监测诊断为GERD且合并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变化。结果 32例患者中,26例患者抗HP治疗前后UES压力及LES压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p感染对UESP、LESP无直接影响,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 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的年龄无差异;GERD患者中NER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RE。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反流程度低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UESP、UESRP下降的程度更为显著,但LESP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优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病程长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  相似文献   

11.
循环式扩张治疗食管化学灼伤后狭窄2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青山  米建强  王强 《医学争鸣》2000,21(2):160-161
目的 探讨食管化学灼伤后狭窄的简单、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胃造瘘术后 ,食管内置入丝线 ,从鼻腔和胃造瘘口拉出连结 .用自制的食管扩张器 ,在丝线引导下进行扩张 .结果 食管上段狭窄 4例 ,中段 4例 ,下段 2例 ,全程不规则线状狭窄 1 0例 .经 3~ 8m o间断扩张治疗 ,全部顺利通过 1 8mm扩张器 ,进普食顺利 .经 2~ 5 a随访 ,效果良好 .结论 食管化学灼伤后狭窄行循环式扩张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好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食管狭窄及食管瘘的患者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术前予以全面细致的准备,术中准确、快速、敏捷的配合,术后给予正确体位、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院指导。结果:12例吞咽困难改善,能经口进食;11例瘘口封堵,进食无呛咳。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能较好地解决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或食管瘘的患者进食困难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83例 ,其中 5 2例无手术指征病人采用介入法放置支架 ,3 1例开胸探查肿瘤不能切除者采用术中放置支架。吞咽状况用Neuhaus分级评估。并随访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83例均一次放置支架成功。病人术后吞咽困难分级明显降低 (P<0 .0 1)。狭窄部直径由 (3 .2 2± 1.0 4)mm扩张至 (15 .2 9± 3 .2 7)mm(P <0 .0 1)。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3 % (2 1 83 ) ,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 (8 48)。结论 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有效姑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花生凝集素(PNA)、豌豆凝集素(PS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对4例非肿瘤死亡的尸体解剖食管上皮和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周围的食管粘膜进行免疫标记,以分析在发生癌变时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变化,结果表明:4例尸解食管上皮对PNA、PSA标记呈阴性,而对DBA标记呈阳性,在食管粘膜上皮发生癌变时PNA及PSA标记转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相反,在食管上皮癌变时DBA标记的阳性率下降甚至全部消失。说明细胞在发生癌变时会导致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发生变化。另外,食管癌周围形态学正常的粘膜上皮对PNA及PSA标记也有16%和12%的阳性表达,推测可能在粘膜上皮细胞尚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时其细胞表面的糖基链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食管重建在食管瘢痕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重建治疗食管瘢痕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106例采用保留结肠左动脉升支、胸骨后横结肠代食管、顺蠕动吻合,其中横结肠咽腔吻合32例,横结肠食管颈部吻合74例;22例采用胸骨后胃咽腔或胃食管颈部吻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13例、吻合口狭窄9例、气管切开3例,经治疗后进食均顺利。结论 食管瘢痕狭窄的治疗应积极采取食管重建术,食管替代物中以横结肠为佳,重建平面需在颈部或咽部,不主张切除瘢痕食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及合并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与不锈钢自膨式“Z”型支架治疗食管狭窄30例;其中合并食管气管瘘10例、食管纵隔瘘2例。支架置入在X线电视监测下进行。结果:所有支架置入均获成功,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得到改善,合并食管瘘的完全封闭,临床症状缓解。随访1~12个月,2例支架移位、1例良性狭窄1个月后复发,其余保持支架通畅。结论:应用金属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报道7例自发性食管穿孔治疗经验,并对诊断和治疗和治疗新方法进行了讨论,自发性食管穿孔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是迅速获得完整,详细的发病史。可疑时通过食道造影,胸腔穿刺刺液的分析而确诊。一经确诊应急取早期食管修补,对发病时间长,全身情况差的病人,经积极准备后仍应急取食管修补,对不宜手术者给予食管冲洗促进穿孔愈合。同时给予有效的食管腔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18.
陈济铭  张涛 《当代医学》2009,15(29):579-581
目的探讨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置入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其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性狭窄3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9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2例,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5例。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内支架31枚,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直接关系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支架留置后,吞咽困难立即改善,生存质量提高;6例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者瘘口立即封闭。随访1~12个月,1例内支架移位30mm以上,另1例内支架滑入胃内,这两例患者分别再次叠放支架;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晚期食管贲门癌,1例死于食管大出血;4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1例因支架端口磨损引起食管-气管瘘。结论虽然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开通食管、闭塞瘘口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应用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瘘之前,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并放射治疗(治疗组),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坚持完成全程放射治疗32例(91.4%),无因营养状况原因导致治疗情况不能完成;放射治疗后1个月以上生存期达100.0%,6个月生存期为85.7%(30/35)。对照组放射治疗开始1周内吞咽困难症状加重或无缓解,需静脉营养支持;完成全程放射治疗23例(62.2%),发生食管气管瘘5例;放射治疗后1个月生存期为83.8%(31/37),6个月生存期为62.2%(23/37)。两组患者放射治疗耐受性及放射治疗后1、6个月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食管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较单纯放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胸胃)气管瘘的诊治。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0月间我们共手术治疗451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对其中出现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率为1.77%(8/451),其发生与食管胃吻合口或胸胃瘘后纵隔感染腐蚀气管膜部相关。8例患者中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5例行保守治疗(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1例死亡,4例治愈,死亡率为0.22%(1/451)。结论:通过降低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胸胃)瘘的发生及减少术中气管膜部损伤可预防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