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合成了14个6-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衍经合物外均未见文献报道,对这些化合物及中间体(E1-3)进行了ADP诱导的家兔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E1-3),(Ⅱ4),(Ⅱ9),(Ⅱ11)及(Ⅱ14)有较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付克反应、碳链延长、水解和环合反应得到两个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酰化反应制得各种酰胺化合物;参考Born比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24个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22个为首次报道;所有化合物在体外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第II类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强于第I类化合物,其中I1,I3,II1,I3,II4,I6和II9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药CI930,其中I1和II3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约为CI930的1/10。结论:其中一些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18个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其中16个为首次报道.用两种方法合成了中间体6(4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所有化合物体外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甲基取代的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9),(10),(11),(16),(17)和(18)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物CI930,其抑制作用约为CI930的2~5倍.  相似文献   

4.
天然化合物3,6二羟基5甲基2正辛基1,4苯二醌的合成全哲山1)朴虎日金成哲(延边大学药学院,延吉133000)关键词天然化合物;合成;3,6二羟基5甲基2正辛基1,4苯二醌3,6二羟基5甲基2正辛基1,4苯二...  相似文献   

5.
根据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以CCI17810 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8 个6[4( 取代哌嗪基) 苯基]4,5二氢3(2 H)哒嗪酮类化合物.初步的体外药理试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中化合物(5)的活性最强,比先导化合物强5 倍,化合物(6),(7) ,(12) ,(13) ,(16) 的活性也比CCI17810 强,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理想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设计合成了14个6-(4-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Ⅰ8)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咖啡酸和阿魏酸以及两者化学衍生物肉桂酰胺类似物N3(5甲基异吓恶唑)基3,4二羟基肉桂酰胺(化合物1)和N4安替比林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酰胺(化合物2)拮抗内皮素1(ET1)的缩血管及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这四种化合物对ET1缩血管及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拮抗效应拮抗进行了研究。结果:咖啡酸和阿魏酸及其衍生物对ET1缩血管及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该作用具剂量依赖性,经药效动力学分析,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拮抗活性显著大于咖啡酸及其衍生物;这四种化合物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T1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结论:咖啡酸和阿魏酸及其衍生物为一类新的ET拮抗剂。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肉桂酰胺类似物N3(5甲基异唑)基3,4二羟基肉桂酰胺(1)和N4安替比林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酰胺(2).实验发现化合物(1),(2)对内皮素1(ET1)引起的缩血管和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效应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2(E)(3甲氧基4羟基苯亚甲基)5(N取代胺甲基)环戊酮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董金华徐莉英秦华李莉许丁元计志忠(沈阳药科大学,沈阳110015)目标化合物设计α亚甲基γ丁内酯和α亚甲基环酮有多种生理活性[1~3],研究表明它...  相似文献   

10.
6羟基2甲基2(4甲基3戊烯基)2H苯并吡喃是从PhaceliaixodesKelogg.中分离出的具有抗脂质氧化作用的天然化合物.报道以1,4环己二酮为起始原料经3步合成此天然化合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取代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张大志周廷森吴义杰刘超美麻铭川冯向庭(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氮唑类化合物是目前抗真菌药物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该类化合物可分...  相似文献   

12.
报道新化合物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2的合成。文中探讨了用炔钾粗品对A失碳Δ3(5),9(10)雌甾二烯2,17二酮1和A失碳6β,19环氧Δ3雄甾2,17二酮3的选择性炔化,分别得标题化合物2(44%)及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6β,19环氧Δ3雄甾2酮4(65%),4经还原性破开环氧、去羟甲基和去醋酰氧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四步总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4个为首次报道。它们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29个新的1(1取代苯基)2(1H1,2,4三唑或苯并三唑基)O(取代苄基)乙酮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大部分真菌有抑菌活性,化合物T1,T4,T6,T11,T12,B1,B3,B4和B6对部分真菌抑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奥昔康唑。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6个6氯1环丙基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并测定了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1Ca及11Cc对金葡菌15的活性是环丙沙星的4倍,对大肠杆菌22和绿脓杆菌29的活性与环丙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以有心血管活性的异喹啉生物碱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15个3,4二氢(II1,2)和1,2,3,4四氢(4烃氧基)苄基四氢异喹啉化合物(II3~15)。药理实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舒张血管条作用,其中化合物II9对低钾诱导的血管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高钾诱导的血管收缩无作用,对硝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E)3〔3(4氟苯基)1(1甲基乙基)1H吲哚2基〕2丙烯醛(2)是合成氟伐他汀的关键中间体.从苯胺经异丙基化、与2氯1(4氟苯基)乙酮缩合、氯化锌催化的分子内环合、在Vilsmeier反应条件下与3(N甲基N苯基)丙烯醛反应合成(2),四步反应总收率为54%.  相似文献   

18.
从土藿香根中得到两个二萜化合物,藿香酚(2)及异藿香酚(3)。经光谱解析(IR,UV,HRMS及NMR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1,14dihydroxy12methoxy19(4→3)abeoabieta4,(18),8,11,13tetraen7one(2)和11,14dihydroxy12methoxy19(4→3)abeoabieta3,8,11,13tetraen7one(3)藿香酚(2)为一新的化合物,而异藿香酚(3)系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二者为一对异构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合成了新的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苄硫醚类(B系列)5,7二甲基1,2,4三唑并[3,4a]嘧啶2苄硫醚类化合物(D系列),并测定了这两类化合物在体外对857mmol·L1K+和104mmol·L1NE(norepinephrine)引起的血管条收缩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B系列化合物的活性均高于D系列化合物,在苯环的对位有体积较大的疏水性基团有助于生物活性的提高。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对溴苄硫醚表现出最好的扩张血管活性,在浓度为105mol·L1和104mol·L1时,对104mmol·L1NE引起的离体血管条痉挛的抑制率均为100%;对857mmol·L1K+引起的离体血管条痉挛的抑制率分别为47%和100%。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N〔3(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2羟基丙基〕氨基乙酸及其9个衍生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浅部真菌有一定的活性,除卡氏枝孢霉菌外,对其它深部真菌活性较弱,其中化合物(5e),(5h)对某些真菌的体外活性较强,明显优于氟康唑,但稍弱于酮康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