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洗胃、氯磷定、阿托品(或长托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 ml/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 d、7 d后ALT、AS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 d、7 d后ALT及AST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减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30 d。监测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治疗前后均用(NIHSS)量表检测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D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8例(轻度中毒组32例、中度中毒组36例、重度中毒组30例),高压氧治疗前、后2d、5d、7d、9d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对不同中毒程度上述检查、化验的结果及高压氧治疗前后结果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 ACOP可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的损害,心电图的改变、cTNI及心肌酶的活性升高与ACOP的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前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治疗前后心电图、cTNI、心肌酶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cTNI、心肌酶的异常可作为判断ACO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ACOP患者心电图、cTNI、心肌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同时,高压氧治疗对ACOP患者心肌损害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比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段复常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托洛尔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150例,其中氯氮平40例,奥氮平30例,利培酮40例,奎硫平40例.比较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并分析与血脂有关的几个因素(剂量、体重、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8周较4周更显著(P〈0.01),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药物剂量与TG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8周后体重增加与血清TG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改变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可引起血脂异常,且异常的血脂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但短期内未见与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一氧化碳中毒后的脑损伤与白细胞在微血管上的黏附性及其与黏附分子发生的生化反应直接相关.目的: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1/03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8只,雌雄不拘.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一氧化碳中毒组、高压对照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各40只.其中后3组又分别分为一氧化碳中毒后、高气压处理后及高压氧处理后第1天(当日立即),第5,10,15,20天5个时相组,每组8只.方法:将一氧化碳中毒组、高压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分别暴露于体积分数为2.995&;#215;10-3一氧化碳下60 min,高压对照组给予0.2 MPa高压空气处理,高压氧治疗组给予给予0.2 MPa高压氧治疗1 h,1次/d.血标本采集分别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15,20天早晨进行.麻醉大鼠后用心内注射的方式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CD61及CD11b/CD18表达均以平均荧光强度为单位定量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②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结果:1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天外周血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625~4.428,P<0.05~0.01);高气压组大鼠在高气压治疗后第1,5,10天的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586~2.704,P<0.05);高压氧组大鼠仅在高压氧处理后第1天血小板CD6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2.947,P<0.05).②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外周血CD11b/CD18相对表达量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15和2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5~4.452,P<0.05~0.01).高气压组大鼠在高气压治疗后第1,5,10和15天的外周血CD11b/CD1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24~4.627,P<0.05~0.01).高压氧组大鼠在高压氧处理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CD11b/CD1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549~4.223,P<0.01).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增高并持续一段时间,高压氧能有效下凋血小板及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可以进一步解释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50例MPP患儿(观察组)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并在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1例患儿的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文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31-823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07-11-2010-05来诊及治疗的21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123例并发心肌损害,占57%。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急损害的确诊须满足条件:(1)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2)血液COHb的含量高于10%;(3)心肌酶的升高;(4)心电图的改变。治疗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心肌的保护,及早高压氧治疗可防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阿维菌素中毒性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早期组织灌注、全身氧代谢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院30例阿维菌素中毒性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予以洗胃、补液、血液净化等常规处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24 h前后组织灌注、全身氧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最终血压恢复平稳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5d血液内心肌损伤标志物(LDH、AST 、CK、CK‐MB、cTnI)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组 ICU 平均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用药24 h后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24 h乳酸清除率、尿量、ScvO2高于对照组,血压恢复平稳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血液内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相近(P>0.05),但治疗后3d、5d观察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28d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阿维菌素中毒性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早期组织灌注水平及全身氧代谢状况,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缩短IC U平均住院时间,但对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口服补液盐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经过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39例POT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及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口服谷维素10 mg,2次/d及口服补液盐250 ml/d;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口服美托洛尔,1 mg/(kg.d),2次/d及口服补液盐250 ml/d。随访3个月后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口服补液盐可有效地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乙醇中毒所致心脏损害特点。方法:193例中毒者分为白酒、红酒及啤酒组,观察其心电图(ECG)及全血肌钙蛋白T定量(TNT)变化。结果:白酒组较红酒组、啤酒组ECG异常率及TNT增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饮用白酒所致急性中毒者可能更易发生心脏损害,临床工作中需加以注意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悝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NT—prOBNP的表达及血清NT—proBNP水平与cTnI、CK—M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息性CO中毒患者54例,分为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组(n=34)和急性CO中毒无心肌损伤组(n=20),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N=32)。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另测定cTnI、CK—MB浓度。结果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组血清NT—proBNP浓度高于无心肌损伤组患者,P〈0.001。无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在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中,血清NT—proBNP浓度与血清cTnI和CK—MB呈正相关(r分剐为0.901和0.909,P均〈0.001)。结论血清NT—proBNP在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中明显升高,为早期急性120中毒心肌损伤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对于急性CO中毒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与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缬沙坦和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缓释片组(n=44)和缬沙坦+美托洛尔缓释片组(n=46),治疗随访时间为6个月,研究的一级终点是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有效率为59.1%,缬沙坦+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有效率为73.9%(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缓释片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确切,还可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碳中毒监测血清心肌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中的表现及变化,了解心肌受损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中心肌酶进行监测。结果:一氧化碳中毒组比健康人对照组心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且一氧化碳中毒越重,心肌酶的异常增高程度越高。提示心肌受到损伤越严重,如果及时针对心肌治疗,则心肌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将大为缩短。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及时监测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修复患者心肌损害,缩短患者恢复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3例,所有患儿给予同样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FDP。结果:观察组心肌酶恢复快、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t=18.4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心电图恢复情况两组相比无差异(χ^2=0.53,P〉0.05)。结论:FDP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心肌损害新生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清除毒物、应用解毒刑和阿托品及其它治疗,入院第2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bT)、乳酸睨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监测心电图;并于同期测定当地40名健康人心肌酶及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肌酶学指标,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AST、LDH、HBD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中毒死亡组与重度中毒治愈组HBD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中毒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较其它组高(P〈0.01),结论 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在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方法:6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应用高压氧及药物综合治疗,50例患者用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结果:昏迷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迟发性脑病治疗组发生率3.3%,对照组发生率38%;治愈率治疗组97%,对照组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和充足的疗程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5月-2008年5月4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0)及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使用抗生素,病毒唑,口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静脉极化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方法基础上皮下注射EPO100IU/kg,每周2次,疗程30d。结果:治疗组EPO治疗前后相比肌钙蛋白峰值降低且恢复正常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急性左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EPO能改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芦桂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32-2833
目的:观察丹红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经常规综合治疗,一组用丹红针30 ml治疗,1个疗程15 d,另一组用香丹针30 ml治疗1个疗程15 d,观察心肌供血情况改变和生化检查的变化以及心功能的改变和测定。结果: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及心肌供血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丹红治疗冠心病者能很好改善心功能和心肌供血,且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7.41%)显著低于对照组(37.04%),(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K-MB、LDH、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MB、LDH、CK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41%)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P=0.04)。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降低血清CK-MB、LDH、CK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