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补充NaFe -EDTA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贫血及血浆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毕节9个村的人群 ,分为干预组 (服用含NaFe -EDTA的铁强化酱油 )和对照组 (服用普通对照酱油 ) ,共调查 7~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 170 6人 ,干预组 879人 ,对照组 82 7人。干预实验前、半年后及 1年后分别静脉取血测定血红蛋白和血浆铁蛋白 ,比较两组人群贫血发生率及铁营养水平。结果 :干预组服用NaFe -EDTA强化酱油后 ,血红蛋白及血浆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以酱油为载体补充NaFe -EDTA能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小剂量补铁预防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为儿童保健工作中合理使用铁剂预防早产儿贫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随访中心进行随访的早产儿68例作为干预组,根据喂养方式给予小剂量铁剂口服,母乳喂养者铁元素每日2 mg/kg,人工喂养者每日铁元素1 mg/kg,混合喂养者按配方奶占总奶量的比例:<50%,每日铁元素2 mg/kg;≥50%,每日铁元素1.5 mg/kg。同期选择未参加高危儿随访并且未补充铁剂的72名早产儿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在生后6月龄检测血常规。结果 干预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贫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不同喂养方式之间比较贫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 基于喂养方式的小剂量补铁,能有效增加早产儿体内铁储备,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铁强化酱油对儿童少年贫血改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在幼儿园、小学、中学6 000名中选择3~18岁儿童少年,分干预组1 263例和对照组1 236例分别食用铁强化酱油和对照普通酱油,追踪观测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变化水平和贫血患病率。[结果]服用铁强化酱油6个月后,干预组男、女儿童少年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明显,与食用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干预组男、女儿童少年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平均降低68.75%,与食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贫血儿童中改善率达到86.17%;铁强化酱油知晓率90.36%,可接受程度87.95%。[结论]铁强化酱油可明显改善和降低儿童少年贫血患病率,是一种有效预防控制儿童少年贫血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观察行为改变理论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来该院体检的232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 116例和观察组(行为改变理论组) 116例。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体质量正常率、身高、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钙铁锌缺乏率。结果干预前两组体质量正常率、身高正常率、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钙铁锌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体质量及身高正常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贫血发生率、钙铁锌缺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为改变理论可有效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铁剂补充结合喂养指导的综合干预对离乳期营养性贫血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和贫血纠正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5月河北省赵县两个乡镇体检发现的6~11月龄营养性贫血(Hb<110 g/L)的儿童分别入选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36名和87名儿童完成了全程随访,两组儿童都接受常规补充铁剂3个月。干预组每月由卫生室的医生提供一次家长离乳食指导。分别在1、3、12个月后复查儿童血红蛋白浓度和评估离乳食期喂养。结果 相对于入选时,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自身血红蛋白浓度上升,3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4.85±14.85)g/L和(8.07±12.90)g/L,12个月随访时分别为(17.17±16.44)g/L和(5.77±13.87)g/L;各组每次随访时的上升值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次随访时干预组的上升值高于对照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00)。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贫血纠正率在3个月随访时分别为52.2%和32.3%(P=0.004),12个月随访时为56.6%和31.0%(P=0.001)。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措施,干预组的离乳食干预对纠正儿童贫血的关联强度(RR)在3、12个月时分别为1.62和1.83,归因危险度(AR)分别为19.9%和25.6%。结论 在我国农村地区对离乳期营养性贫血的儿童进行喂养指导干预,短期内能够促进补铁治疗效果,而且通过长久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在补铁停止之后持续稳定纠正和预防儿童贫血,对婴幼儿营养改善具有长期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婴幼儿158例,根据是否严格进行儿童保健分为干预组85例(严格执行正确的儿童保健)和对照组73例(偶尔执行正确的儿童保健),比较两组18个月时体格发育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和疾病发生情况,观察3、6和18个月时智力发育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感冒、腹泻、贫血、湿疹以及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时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6、18个月时,5个能区D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利于促进其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减少患病几率。  相似文献   

7.
妊娠妇女补充核黄素、VA对缺铁性贫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补充核黄素、维生素A(VA)对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将贫血孕妇分为补铁组、补铁 核黄素组、补铁 VA组、补铁 核黄素 VA组.补充上述营养素60 d,观察补充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单独补铁、补铁 核黄素、补铁 VA、补铁 核黄素 VA均能显著提高妊娠妇女血红蛋白水平;补铁 VA组的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补铁组(P<0.05);补铁 核黄素 VA组的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补铁组、补铁 核黄素组、补铁 VA组(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显著低于补铁组、补铁 核黄素组、补铁 VA组(P<0.05).结论 单独补铁、补铁 核黄素、补铁 VA对改善缺铁性贫血均有明显效果,但铁、核黄素、VA等3种营养素同时补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间隔补铁对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 研究间隔补铁对孕妇缺铁性贫血 (IDA)的防治效果。方法 : 将 1 91名孕中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每周补铁组和每日补铁组 ,连续补铁 1 2 w,追踪观察两种补铁方案对孕妇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效果。分别于实验前后测定血红蛋白 (Hb)、全血红细胞压积 (PCV)、血清铁 (SI)、血清铁蛋白 (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 ,并观察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  1 .两个补铁组实验前后比较 ,主要铁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 .0 5 ) ,贫血患病率及铁缺乏率明显降低 (P<0 .0 0 1 ) ;而对照组孕中、晚期妇女的五项铁营养指标均显示 ,铁营养状况随孕期增加而明显下降 ,贫血患病率及铁缺乏率明显上升 ;2 .实验结束时 ,每周补铁组与每日补铁组间血液学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 每周补铁组在防治孕妇 IDA以及改善体内铁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与每日补铁组相似的临床效果 ,且节约了铁剂 ,降低了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 ,更易于被孕妇接受。  相似文献   

9.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预防儿童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高发地区儿童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贵州省毕节市 9个村的儿童进行了为期 18个月的随机对照的双盲干预实验。在干预前和干预第 6、12和 18个月后分别测定了儿童末稍血血红蛋白含量 ,在干预前和干预 6个月后分别测量了儿童的身高、体重、上臂围和 3个部位的皮褶厚度。结果 强化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 [干预前 ( 111 0 8± 11 31)g L ,干预 12个月后 ( 12 2 99± 8 4 3)g L],贫血率显著下降 (干预前 5 8 0 % ,干预 12个月后 17 6 % ) ;干预 12个月后强化组儿童年龄别体重的增加值、三头肌和腹部皮褶厚度及其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NaFeEDTA强化酱油可显著提高儿童血红蛋白水平 ,降低贫血患病率 ,促进儿童体重增长 ,增加皮下脂肪的积累。在缺铁性贫血高发儿童中应用NaFeEDTA强化酱油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Wang Z  Sun J  Wang L  Zong M  Chen Y  Lin Y  Xu D  Jiang J  Pan Y  Piao J  Huang Z  Yang X 《卫生研究》2012,41(1):51-55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补充铁剂的效果,探讨维持育龄妇女正常铁营养状况的总铁摄入量。方法招募贫血的育龄妇女74名,年龄21~45岁,按血红蛋白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铁元素8mg)和安慰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效果。干预前、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膳食频率调查及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达标人数分别为15人(44.1%)和5人(14.3%),P<0.01;血清铁蛋白达标人数分别为11人(35.5%)和4人(12.1%),P<0.05。膳食铁的平均摄入量为14.0mg/d。总铁摄入量(膳食铁加补充的铁)与血红蛋白值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1)。膳食纤维摄入多和月经量多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每日摄入23.2mg铁可维持正常铁储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行保健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定期接受保健检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儿童未接受定期保健检查(检查时间不固定),观察组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体检),比较两组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对家长认知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于辅食重要性、补铁辅食含铁状况、治疗方法、疾病危害和影响因素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可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同时可改善儿童的血红蛋白,家长对于保健检查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铁和复合微量营养素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铁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用小鼠建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设铁、多种微量营养素 3个补充剂量组和对照组。结果 :铁和复合微量营养素显著提高小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水平 ,并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小鼠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水平。结论 :在补铁的同时加用铜、锌等多种微量营养素能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乳母服用小剂量叶酸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5-9月出生的婴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乳母不服用叶酸,观察组乳母服用小剂量叶酸,比较分析两组婴儿智力发育水平和贫血症状。结果在给予两组乳母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婴儿在言语能、动作能、应人能以及智力总发育商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婴儿的贫血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儿贫血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婴儿贫血发生率为32.0%,两组婴儿在贫血发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母服用小剂量叶酸具有一定作用,能够促进婴儿智力发育,有效改善婴儿贫血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c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8例)、口服补铁组(32例)和未补铁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结果8周后,静脉补铁组Hb水平及Hct、SI、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给予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同时给予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及不补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及饮食行为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小学生1314人,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通过问卷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取有关饮食行为情况。结果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发生率为10.73%。父母均外出打工儿童贫血发生率(15.5%)和父亲外出打工儿童贫血发生率(10.8%)高于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儿童(8.8%)。3~6岁儿童贫血发生率随每月吃肝脏、肾脏次数降低而增加,每周吃禽蛋类(尤其是蛋黄)的天数增加而降低,用铁锅炒菜家庭儿童贫血发生率(10.1%)低于不用铁锅炒菜家庭儿童(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导致贫血的不良饮食习惯普遍存在。应加强3~6岁儿童家长等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水平,从而改善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7.
419名铅中毒儿童贫血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进行儿童铅中毒患儿贫血发生率的调查 ,了解铅对儿童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测定 5 4 0名儿童的血铅水平(BPb) ,根据血铅水平分成非铅中毒组 (BPb<10 0μg/ L )和铅中毒组 (BPb≥ 10 0μg/ L ) ,同时对两组儿童进行血细胞分析 ,测定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HCHC)水平。结果 :两组的 RBC、HGB、MCV、MCH、MCHC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较低水平铅中毒患儿贫血发生率无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四种补铁治疗方法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以探索安全有效的贫血治疗方法。方法 5~6月龄120名缺铁性贫血婴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每日补铁法、隔日补铁法、每周补铁法、强化食物补铁方法进行3个月的补铁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1月、2月或3月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体重、身高和副作用的监测。结果每组婴儿的贫血率均逐月降低,血红蛋白、身高、体重测得值均逐月升高,血清铁升高(P均0.001)。每日和隔日治疗婴儿在治疗2月、3月末的贫血率显著低于强化食物补铁婴儿,在治疗3月末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高于每周治疗和强化食物补铁婴儿(P均0.001)。12名强化食物补铁婴儿退出治疗,1例每日补铁治疗婴儿出现副作用。结论四种补铁方法对婴儿缺铁性贫血均有治疗效果,综合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隔日、每日、每周和强化食物补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鹏果 《医疗装备》2021,(1):106-107
目的比较右旋糖酐铁与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88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指导并口服维生素C,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硫酸亚铁治疗,试验组服用右旋糖酐铁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铁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Hb)水平、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治疗可提高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常规指标水平,调节机体铁代谢,加快贫血症状缓解,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铁预防缺铁性贫血孕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增加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补铁,轻度贫血孕妇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和维生素C,重度贫血孕妇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产后24h出血情况;比较两组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分化簇3阳性T细胞(CD3^(+))、分化簇4阳性T细胞(CD4^(+))、分化簇8阳性T细胞(CD8^(+)),并计算CD4^(+)/CD8^(+)];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顺产和剖宫产出血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01、9.838、7.541,P<0.05);治疗后,两组Hb、Hct水平升高,SF、RBC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Hb、SF、RBC、Hc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7、5.578、4.731、3.036,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0、5.151、5.30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妊娠期对缺铁性贫血孕妇进行补铁治疗,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