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20岁。因反复出现舌运动障碍1年入院。近1年反复舌运动障碍,表现为发作性舌外伸,不能自主活动,每次发作1~3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楚,无肢体抽搐,有时下列牙齿划伤舌系带。内科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常规检查均正常;行头部CT、MRI扫描均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示轻度异常,背景活动为α节律,少量β活动,偶有尖慢波。就诊于数家医院均诊断为癫痫。经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述常有腹痛、腹胀,自行口服甲氧氯普胺10—20mg能缓解,但每次用药后约2—4小时即发作舌运动障碍。考虑为口服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嘱其停用甲氧氯普胺,随访1年无舌运动障碍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2.
李东 《临床医学》2001,21(2):40-41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头痛患儿脑电图变化,并结合临床,旨在对头痛型癫痫的诊断有进一步认识,方法:对62例发作性头痛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睡眠记录者口服10%的水合氯醛,结果:62例患儿共计4例见脑电图痫样放电(6.5%),其中1例为T3尖波,两半球不同的尖-慢波,棘波,2例为T3C3局灶性单尖波,另1例为阵发性棘-慢波发放,H、V时明显,结论:在临床对发作性头痛患儿,应考虑到头痛型阗痫这一少见特殊类型的癫痫,应及时作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3.
获得性癫痫失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杰  袁会珍  张凤珍 《临床荟萃》2004,19(18):1063-1063
例1,男性,4岁,主因2年内抽搐4次、频繁抽搐伴失语10天、不认母亲4天入院。2年前因头部外伤后出现抽搐,呈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约持续1分钟后缓解,此后间断出现3次,发作形式同前。曾诊断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未长期服药。入院前10天,患儿无诱因频繁发作抽搐,7~8次/d,发作形式多变,可仅有某些肢体抽动。近4天,患儿对外界反应差,失语,不认识母亲。脑电图可见双侧颞区1.5~2Hz阵发性棘慢波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持续输注治疗成人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成人癫痫持续状态作为研究对象,先予咪达唑仑0.1mg/kg静脉注射后予0.1mg/(kg·h)静脉持续输注,如癫痫再发作,加用咪达唑仑0.1mg/kg静脉注射并以0.05mg/(kg·h)幅度加量,直到惊厥控制,如果给药剂量达0.6mg/(kg.b)时,癫痫未控制考虑无效,不再加大用药剂量。如持续24h无癫痫发作,予逐渐减量,每12h以0.05~0.1mg/(kg·h)减量直至停用。所有患者同时胃肠道给予其他1至3种抗癫痫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等处理。结果1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96%,3例出现低血压,经小剂量多巴胺升压及适当补液后纠正;2例出现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尚维持90%以上,未予特殊处理。结论静脉持续输注咪达唑仑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美法仑、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MAC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均接受4~6个周期治疗。在第1个周期第1周的1~4d给予美法仑0.1mg/(kg·d)口服,三氧化二砷10mg/d和维生素C1.0g/d,静脉滴注,第2~5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2次/周,第6周休息;在第2~4或2~6个周期,第1周1~4d给予美法仑0.1mg/(kg·d)口服,第1~5周接受2次/周三氧化二砷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部分缓解3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6.7%,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MAC方案治疗难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癫痫的发生及传导有密切关系。它的不同作用是特异的受体决定的。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黑质内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及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对红藻氨酸所致的颞叶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8/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进行,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①3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红藻氨酸组6只和实验组18只,实验组大鼠又分为3个亚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红藻氨酸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红藻氨酸组,生理盐水+红藻氨酸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独右侧脑室注入生理盐水2μL,红藻氨酸组予右侧脑室注入红藻氨酸2μL,实验各组分别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生理盐水1μL注入右侧黑质,同时红藻氨酸2μL注入右侧脑室。②观察项目:实验各组绘药后第0.5,1,2,6,24小时脑电图变化[以未出现癫痫样行为时脑电图为对照,当出现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多棘慢波时判定为痫性活动];动物行为变化(0级为正常;Ⅰ级出现湿狗样颤动,面肌阵挛,如眨眼、动须及节律性咀嚼等;Ⅱ级呈节律性点头;Ⅲ级表现为前肢阵挛;Ⅳ级站立伴双侧前肢阵挛;Ⅴ级跌倒、失平衡,四肢抽搐);观察脑海马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于给药5d后处死大鼠,取脑海马切片作原位末端标记染色后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癫痫发生前后的大鼠行为变化以及脑电图改变。②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癫痫发作情况:生理盐水组无癫痫发作。红藻氨酸组大鼠均出现癫痫发作,发作于脑室注射红藻氨酸后10min开始,1h达高峰,3-6h后停止。②脑电图记录:生理盐水对照组无尖波、棘波、棘慢综合波等瘸性电活动表现,红藻氨酸组于注射后10min即有痫性波出现,1h左右癫痫发作达高峰,3-6h后波幅降低,出现阵发性慢波及棘慢波;12h后无痫性波出现。③神经元凋亡情况:生理盐水组注射后海马部可见极少神经细胞凋亡;红藻氨酸组注射后5d,在海马部可见到明显神经细胞凋亡(P=0.00)。黑质内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后,海马部细胞凋亡减轻不明显(P〉0.05);给予多巴胺D2受体拈抗剂氟哌啶醇后,海马部细胞凋亡加重(P=0.00)。结论:黑质中注入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后,不能阻止红藻氨酸所致癫痫的发生,发作后的痫性电活动没有明显减弱,给予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后,红藻氨酸所致癫痫痫性电活动增强,脑海马CA3区的细胞凋亡有明显增加。说明在黑质中参与颞叶癫痫调节作用的主要是多巴胺D2受体而不是D1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及脑电图改变。方法:收集我院自1980~2007年Lennox-Gastaut综合征忠者共37例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形式,以强直发作、阵挛性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为主要形式。脯电阁表现为爆发出现高波幅1.5~2.5c/s棘慢(尖慢)波综合活动,背景活动不良均表现为弥漫性不对称的大量1.5~7c/s慢波活动.治疗采用联合用药效果好。结论: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有多种发作形式,脑电同表现为爆发出现高波幅的1.5~2.5c/s棘慢(尖慢)波综合活动,治疗上提倡采用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剂量苯巴比妥(PB)口服治疗儿童期难治性部分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17例儿童期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的医学记录,其中15例为部分性发作,2例继发全面性发作。这些患者予以了PB口服给药,开始剂量为20~30mg/(kg·d),逐渐减少到维持量5~10mg/(kg·d)。在第14天评价此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7例患者中的10例(59%),癫痫频率下降超过50%,其中4例停止了发作。7例持续地西泮静脉治疗患者中的5例终止了静脉治疗。7例患者出现了副反应,其中5例可以继续高剂量治疗,因其副反应为一过性,或减量后明显恢复。2例患者因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放弃了治疗。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结论】大剂量的PB口服治疗儿童期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开始为20mg/(kg·d)分2次静滴,用药7~14d改口服维持,维持量15—20mg/(kg·d),分3次口服,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对照组36例采用一般常规疗法(氯苯那敏、维生素C、钙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氢化可的松4—8mg/(kg·d),静脉滴注5d后改为强的松1mg/(kg·d),分3次口服。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皮肤紫癜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缩短病程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儿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癫痫脑电图的变化。方法 对100例儿童与成人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以阵发性棘尖一慢波和双枕顶区局限性慢波癫痫发作为主,成人以阵发性慢活动和弥漫性低至中波幅癫痫发作为主。结论 儿童癫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异常波形以棘尖-慢波为主及双枕顶区局限性慢活动为主,成人癫痫的脑电图异常率不如儿童高,波形变化以阵发性慢活动和弥漫性低至中波幅活动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毛果芸香碱诱导的小鼠急性癫痫模型,并探讨其特点。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10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99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66)和致痫组(n=133)。所有小鼠皮下注射硝酸东莨菪碱1mg/kg。30min后致痫组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350mg/kg(10k/L),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5μL/g。注射后连续6h观察小鼠是否有痫性发作并分级(0级,无抽搐;Ⅰ级,耳、面部抽搐;Ⅱ级,肌阵挛,但无直立位;Ⅲ级,肌阵挛,伴直立位;Ⅳ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Ⅴ级,强直阵挛发作,并失去体位控制),当小鼠持续痫性发作达1h时给予地西泮4mg/kg腹腔注射,如不能缓解痫性发作,可重复给予地西泮一两次,直到痫性发作被解除。对照组6只和致痫组30只同时描记脑电图。结果:199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痫性发作情况:生理盐水组小鼠均无痫性发作;致痫组全部出现痫性发作,其中Ⅰ级15只,Ⅱ级7只,Ⅲ级9只,Ⅳ级21只,V级81只,呈Ⅲ~Ⅴ级持续发作(即癫痫持续状态)97只,死亡31只。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成功率为50%。②脑电图结果:Ⅱ级以上发作的小鼠均可见到爆发性高波幅慢波、棘波或棘慢波。结论:毛果芸香碱致痫小鼠急性模型同相应的大鼠模型一样,具有制作简便、痫性发作潜伏期短、致痫率高等特点,其所产生的慢性癫痫模型具有与人类颞叶癫痫相似的行为、脑电与神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维拉帕米作为添加剂,采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8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14~56岁)进行维拉帕米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原服用的抗癫痫药种类和剂量不变。维拉帕米剂量递增给药方法为:第1周120mg/d,第2周240mg/d,第3周360mg/d,第4周420mg/d,分2次口服,连续观察半年。结果 43例完成维拉帕米剂量递增添加治疗。总有效率为65%,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有效率为78%,复杂部分性发作(CPS)为65%,继发性全身性发作(SGS)为54%。同添加治疗前比较,总的发作频率减少为68%,其中SPS为72%,CPS为65%,SGS为59%。脑电图呈中度或重度异常的患者比例由74%下降到45%。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肝、肾、血、尿等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抗癫痫药血药浓度除卡马西平升高外(P〈0.05),其余未见明显变化。7例患者出现轻度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结论 维拉帕米作为添加剂,用剂量递增法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消炎痛联合山莨菪碱片治疗儿童白日尿频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儿童白日尿频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炎痛组(30例)和维生素组(20例).消炎痛组:消炎痛1.0mg·kg·d(-1),分3次口服;山莨菪碱片1.0mg·kg·次(-1),3次·d(-1),2周为1个疗程.维生素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1各1片,3次·d(-1),2周为1个疗程.同时对家长和患儿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缓解紧张情绪.对2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消炎痛组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2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维生素组治疗1个疗程后7例好转,总有效率为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消炎痛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儿童白日尿频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价廉、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甲基6-苯基乙炔基嘧啶(MPEP)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癫痫小鼠动物模型中的抗抽搐及对小鼠大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5—6周瑞士雄性小鼠行颈静脉插管。插管后第3天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诱导小鼠癫痫模型。待癫痫发作1或2h通过颈静脉插管给予四种不同剂量(25mg/kg,50mg/kg,100mg/kg,200mg/kg)的MPEP(实验组)或10%蓖麻油-生理盐水(实验对照组),观察其抗癫痫活性。给药后24h断头取脑行病理观察,并计算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的密度。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①25mg/kg,50mg/kg两种剂量组在癫痫发作后1及2h给药均无明显抗抽搐活性,对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亦无明显保护作用(P〉0.05)。②100mg/kg剂量组在癫痫发作后1h及2h给药均有明显抗抽搐活性。1h给药对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密度似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h给药对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无明显保护作用。③200mg/kg剂量组有更好的抗抽搐活性。1h给药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的密度显著增加(P〈0.05)。2h给药对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无明显保护作用(P〉0.05)。结论:MPEP对毛果芸香碱诱导的癫痫小鼠模型有明显的抗抽搐活性,如果给药及时MPEP对海马齿状回门区中间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并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难治性儿童癫痫21例,已用丙戊酸钠者,停用其它抗癫痫药,从0.1 5mg/(kg·d)每日一次开始添加拉莫三嗪,第.一月每周增加O.2mg/(kg·d),随后每周0.3mg/(kg·d),直至发作控制或6mg/(kg·d).原来未用丙戊酸钠者,先加丙戊酸钠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至有效范围,再减停其它抗癫痫药物,同样方法加用拉莫三嗪.结果 全而性癫痫10例,部分性癫痫l]例.2种发作形式以上占9例(42.9%).可能病因9例(42.9%),头颅影像学异常6例(28.6%).10例(47.7%)完全控制,6例(28.6%)有效,5例(23.8%)无效,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Jp<0.001).治疗9月后5例(7.8%)脑电图恢复正常.8例(38.1%)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应用为一种有效、安全而经济的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致癫痫持续发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6岁。因突发抽搐3h于2007—07—18入院。患者3h甑尢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全身肌肉痉挛、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伴昏迷,无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约10min,在院外静脉滴注地西泮,抽搐缓解但神志仍未转清.由救护车接入院,入院途中约每半小时抽搐1次,每次经静脉滴注地西泮后抽搐缓解。患者2个月前在上级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治疗于2007—07—04好转出院,出院后开始口服甲泼尼龙(32mg/d)和环孢素(150mg/d)治疗。隔不久  相似文献   

18.
王进  唐忠  王玲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901-901
【例1】女,12岁。因阵发性头痛1月余,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脑电图检查示中度异常,诊断为“头痛性癫痫”,未经规律抗癫痫治疗转入我院。查体:精神好,颈无抵抗,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正常,视乳头无水肿。脑电图(头痛发作时)检查示弥漫性慢波增多;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示双侧脑血管血流速度加快(头痛发作时)。详细询问病史,息儿头痛发作前无先兆,但常感疲倦,头痛时以双侧颞部为重。头痛反复发作但无进行性加重,疼痛为搏动性跳痛,头痛时畏声,常感恶心,时有呕吐(非喷射性),但无腹痛,头痛时意识清楚,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缓解,其父亲及姑母均有偏头痛病史。诊断:偏头痛。予塞庚啶口服后头痛症状明显好转,住院治疗10天出院,继续口服塞庚啶3个月后停药。门诊随访1年,偏头痛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脑电图不同监测时长对癫痫及痫样发作患者病理性脑电改变的检出率。方法:选择125例癫痫及痫样发作的患者,行2h21导脑电图监测(国际10-20系统),比较记录开始后15min、30min、1h及2h的痫样放电及病理性慢波的检出率。结果:痫样放电检出率在记录15min时为50.40%,30min时为62.40%,1h时为71.29%,2h时为75.20%;1h、2h时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记录15min时(P0.05),2h时与1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散在棘波、尖波、棘慢、尖慢复合波的检出率在记录15min时为44.00%、30min时为57.60%,1h时为66.40%,2h时为69.60%;其中,30min、1h、2h时检出率大于记录15min时(P0.05),2h时与1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时长的阵发性慢波、局灶性慢波及弥散性慢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不同监测时长对癫痫及痫样发作患者的痫样放电,尤其是散在棘波、尖波、棘慢、尖慢复合波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1h及以上监测时长可明显提高对痫样放电及病理性慢波的检出率,监测2h与1h时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男,6岁,于2002年初逐渐出现口吃、走路跌倒,症状持续2个月左右自行缓解。2003年2月以失语就诊于某市级医院儿科,头颅CT、MRI均无异常,但对医生的问话不理睬,对一些名词如苹果、树木、花草、虫鸟等平日很熟悉的事物似不理解,饮食、大小便均正常,与同龄儿童玩耍也较正常,未明确诊断,同年3月到某省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耳聋,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两个月后言语功能又恢复正常,听力系统正常。同年9月玩耍中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僵硬、问话不答,持续30~60秒好转,间隔10~15天发作1次,同时出现问话不答、唤其名字似未听见,有时茫然发呆,有时任性调皮、烦躁。患儿既往健康,生长发育未见异常,无家族遗传史,躯体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24小时脑电图报告:清醒状态下无异常,睡眠时右侧额区、顶区、枕区、后颞区有频发散在高或极高波幅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发放。诊断癫痫综合征。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400mg/d,服药后患儿一直未出现癫痫发作,言语功能也逐渐正常。半年后家长自主停药,停药后1个月病情复发,表现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