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RTI)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RT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广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收集2000-2009年桂林市区的RTI数据,对机动车驾驶员RTI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桂林市发生RTI共3603起,造成506人死亡,2911人受伤,男女死亡比例为2.54:1;RTI的伤亡主要发生在21~45岁青年;由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RTI共3208起,占总数的89.04%;疲劳驾车(P=0.000,OR=4.280,95%CI=2.055~8.916)、超速行驶(P=0.000,OR=0.269,95%CI=0.125~0.578)、纵向间距不够(P=0.001,OR=1.606,95%CI=1.815~3.164)及违反交通信号(P=0.000,OR=2.118,95%CI=1.524~2.945)等4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论 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纵向间距不够及违反交通信号与RT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探索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关键。在构成道路交通伤害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主导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的酒精行为、疲劳驾驶、个性特征、使用手机、驾驶能力、安全带的使用、摩托车骑者的特征、生理特征、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可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桂林市道路交通伤害(RTI)流行特点、发生原因及其分布规律,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市交警总队收集2000~2009年桂林市发生的RTI数据,对发生RTI的时间、道路情况、交通方式、交通控制方式、主要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000~2009年桂林市发生RTI共3 603起,死亡506人,受伤2 911人,直接经济损失1 011万元,万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十年中发生的RTI以1月份最多:每日RTI发生高峰主要在20:00 ~24:00及14:00~16:00:(3) RTI伤亡人员主要是行人、乘车者和摩托车驾驶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1 ~45岁,男性为主:(4)普通路段、平直道路和城市主干路的RTI发生率较高:(5) RTI的主要原因中人的因素占97.06%,其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原因占89.04%.结论 10年来,桂林市RTI万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RTI主要是由机动车驾驶员的因素造成,是青壮年的主要死因,应引起社会及政府的重视,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通环境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系,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比较分析宁波50 232起道路交通伤害事件中各种交通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在白天、晴好天气及有标志标线的环境中道路交通伤害易发生,其死亡程度与当地人口数、GDP及机动车数量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需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但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SPSS 11.5软件对事故组和非事故组的调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机动车驾驶员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170名事故驾驶员和167名非事故驾驶员。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文化程度、饮酒史、酒后驾车史、超载驾驶和既往交通事故史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0%CI分别为:4.508(1.585~12.819),7.311(3.477~15.370),43.054(14.675~126.314),3.057(1.210~7.726),20.057(5.974~67.342)。结论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常超载驾驶,有饮酒史、酒后驾车史和既往交通事故史与道路交通伤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访形式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交通工具状况、驾驶相关行为、睡眠状况、吸烟、饮酒、药物使用、道路状况等因素。结果 2008-2009年间共调查246例病例组和492例对照组驾驶员,在控制年龄、性别、驾驶机动车类型等因素下,驾车频率高(OR=3.08)、有吸烟史(OR=1.94)、行驶车道错误(OR=2.36)、驾车时身体状况差(OR=1.87)、睡眠不足(OR=4.63)、定期车辆检修(OR=0.33)、佩戴安全带/安全头盔(OR=0.30)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与驾驶员行为、车辆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应针对人、车、路三方面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2011年中国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录2008-2011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交通事故资料中有关全国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资料和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的补充新闻资料为依据,经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编码录入,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国共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14起,1 721人死亡,1 883人受伤,发生地区集中在中西部,云南、贵州和西藏3省占全国发生起数的1/5;发生时间多在2~3月和10~11月,时点为下午2点和3点;事故发生的道路依次为国道(41.23%)、省道(25.44%)和县道(11.40%);事故原因主要为碰撞(45.61%)和坠车(38.60%);70.18%的肇事车型为客车,以大型客车为主(53.51%);71.88%肇事车处于制动不良或制动失效等非正常状态,87.72%的事故由超速行驶(44.74%)或超载(15.79%)等违法过错所引发。结论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措施在于提高公众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8—2011年中国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录2008—2011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交通事故资料中有关全国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资料和通过GooSe搜索引擎搜索的补充新闻资料为依据,经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编码录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全国共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14起,1721人死亡,1883人受伤,发生地区集中在中西部,云南、贵州和西藏3省占全国发生起数的1/5;发生时间多在2~3月和10—11月,时点为下午2点和3点;事故发生的道路依次为国道(41.23%)、省道(25.44%)和县道(11.40%);事故原因主要为碰撞(45.61%)和坠车(38.60%);70.18%的肇事车型为客车,以大型客车为主(53.51%);71.88%肇事车处于制动不良或制动失效等非正常状态,87.72%的事故由超速行驶(44.74%)或超载(15.79%)等违法过错所引发。结论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措施在于提高公众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完善路网安全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特,加大对公路客运公司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不断上升的道路交通伤害.如何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参考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伤害最新研究报告,结合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的研究文献,对儿童的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等做一综述,并借鉴Haddon模型建立了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应对模型框架.旨在进一步掌握儿童交通伤害特点,找出其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预防儿童交通伤害的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RTI)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RT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收集柳州市2000-2009年的RTI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性别、年龄、驾龄、各种交通行为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疲劳驾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及违章变更车道是机动车驾驶员RTI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95% CI)分别为4.73(1.94~11.87)、9.89(5.52~36.45)、11.55(3.93~58.63)、3.78(1.94~7.85).结论 疲劳驾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及违章变更车道与RT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中国道路交通伤害(RTI)发生的主要驾驶员驾驶事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PubMed等数据库及相关网站,收集所有关于中国RTI的主要驾驶员驾驶事故危险因素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累计病例3 161例,对照4 450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驾驶员RTI发生的危险因素按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疏忽大意(OR=19.25,95%CI=9.16~40.48)、感觉判断错误(OR=15.62,95%CI=9.65~25.29)、不按规定让行(OR=15.10,95%CI=7.47~30.53)、措施不当(OR=11.23,95%CI=5.96~21.18)、从不检修(OR=9.34,95%CI=3.01~28.94)、酒后驾驶(OR=6.30,95%CI=2.64~15.02)、超载(OR=5.65,95%CI=3.40~9.40)、车祸史(OR=4.05,95%CI=2.95~5.56)、文化程度(OR=3.85,95%CI=1.91~7.74)、疲劳感(OR=3.46,95%CI=2.51~4.77)、闯红灯史(OR=1.86,95%CI=1.51~2.28)、超速行驶史(OR=1.30,95%CI=1.13~1.50).结论 疏忽大意、感觉判断错误、不按规定让行、措施不当、从不检修等是中国驾驶员RT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据此制定相应措施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山东省蓬莱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7年蓬莱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资料和2008年蓬莱市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计算率、构成等指标。结果2006-2007道路交通事故导致309人死亡,死亡率为34.72/10万,男性是女性的4.47倍,主要集中在15~59岁,骑乘摩托车人员死亡最多;非致死性交通伤害约为5 017人次,发生率为0.56%,男性为女性的2.17倍,主要发生在15~59岁,驾乘两轮摩托车发生伤害人次数最多,主要分布在3月、8月和10月及上午的8点和10点;2006-2007年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约5 325.82人次受伤或死亡,发生率为0.60%;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15~5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受伤人数是伤害死亡人数的16.24倍;骑乘摩托车人员伤害发生最多,且受伤者大多为驾驶者。结论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驾乘摩托车发生伤害较多,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针对摩托车的交通安全应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道路交通伤害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兰州市整群抽取的2 所综合医院1994-2008年收治的3 599例道路交通伤害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兰州市道路交通伤害的人均住院费用为5 232.54 元,其中药费、治疗费、手术费、检查费、医疗服务费和其他费用分别为1 906.85、792.63、785.82、600.60、212.88和29.53 元,分别占44.05%、18.31%、18.16%、13.88%、4.92%和0.68%;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大、住院天数多、住院年份晚、确诊天数长、入院情况危重、手术、抢救治疗和出院疗效差的道路交通伤害患者的住院费用较高。结论兰州市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入院年份、入院情况、是否手术、是否抢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西桂林市2000-2009年道路交通伤害(RTI)死亡的地理分布和集中趋势,为预防和减少RT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桂林市电子地图为背景,利用ArcGIS9.2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绘制桂林市RTI死亡的分布地图.结果 2000-2009年桂林市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和雁山区发生RTI合计3603次,死亡506例,受伤2911例,直接经济损失为1011.2万元;2000-2008年每年发生RTI次数均以象山区最多,2009年以七星区最多;2000-2004年桂林市RTI造成的死亡人数以雁山区和象山区最多;2005-2006年以叠彩区、象山区和雁山区较多;2007-2009年以七星区、象山区和雁山区较多;2000-2009年桂林市RTI死亡人数分布的IDW插值结果表明,RTI导致的死亡人数以雁山区最多,其次为象山区.结论 2000-2009年桂林市RTI导致的死亡人数以雁山区最多;IDW插值法制图结果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 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在江苏省宜兴市农机站进行年度审验工作的905名农用车辆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 询问并记录最近1年内驾驶农用车辆人员的道路交通伤害情况。结果905名农用车辆驾驶员中有83人最近1年内发生过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率为9.2%;有车祸史驾驶员的事故发生率为23.3%, 高于无车祸史驾驶员的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44, P=0.000);睡眠情况很好、较好、一般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分别为7.5%、11.8%、1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最多发生在7~9月份(43.4%)、白天(96.4%)、晴天(89.2%)、无道路交通防护路段(60.2%)、无交通信号路段(59.0%)、水泥路面(65.1%)、干燥路面(90.4%)、完好路面(88.0%)和普通路段(47.0%);人为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因素引起的农用车辆交通事故分别占92.8%、3.6%和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86, P<0.001)。结论农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主要与驾驶员、道路、环境因素有关, 其中因驾驶员的原因造成的事故数最多, 应重视对农用车辆驾驶员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分布状况的趋势变化,为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甘肃省兰州市整群抽取的2所省级综合医院1994-2008年收治的4077例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分布状况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 1994-2008年兰州市4077例伤害住院患者中男性占72.75%,女性占2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2,P=0.000);男性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与年份呈正相关关系(rs=0.718,P=0.003),平均增长速度为1.96%;女性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与年份呈负相关关系(rs=-0.718,P=0.003),平均下降速度为4.18%;0~、15~、25~、35~、45~、55~和≥65岁年龄组分别占11.23%、15.97%、23.08%、25.66%、13.83%、6.40%和3.83%,不同年龄组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1,P=0.000);35~44和45~54岁年龄组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与年份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55%和4.38%;25~34岁年龄组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与年份呈负相关关系(rs=-0.868,P=0.000),平均下降速度为3.63%;农民、工人、学生、干部和其他职业伤害住院患者分别占27.81%、15.67%、13.15%、11.31%和32.06%,不同职业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50,P=0.000);农民和其他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与年份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56%和7.01%;工人和干部伤害住院患者所占比例与年份均呈负相关关系(P=0.000),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9.81%和8.15%.结论 兰州市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居多;农民、工人和学生是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预测模型,掌握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0-2009年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对南宁市2010-2011年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了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各自的ARIMA模型,模型拟合与预测效果良好,预测模型均为ARIMA(1,0,0),2010年各指标的预测值依次为472次、145人、562人、157.0436万元;2011年各指标的预测值依次为464次、141人、527人、161.1209万元.结论 ARIMA模型在道路交通伤害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学生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山东省济南市7所中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其基本信息以及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发生的交通事故信息。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该人群交通事故流行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交通事故危险因素。结果中学生交通事故年发生率为2.28%,男女生交通事故发生率之比为1.81:1。自行车事故在中学生交通事故中占71.6%,但只有39.0%的人在骑车上马路之前专门学习过交通规则。交通事故伤害以轻微伤害为主,91.2%在门诊处理,仅13.4%的事故由交警处理,8.2%的事故当事人得到保险理赔。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上学途中过马路次数多的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较高。结论中学生交通事故年发生率约为2%,自行车事故应予以重视。性别、上学途中过马路的次数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