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u S  Jiang Y  Yuan J  Zhuang Z  Ke Y 《卫生研究》2012,41(1):45-50
目的为评估hOGG1基因自然变异和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中国5个民族人群的953个健康个体的hOGG1基因326位多态性分布进行了调查。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hOGG1基因326位密码子多态性,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方法分析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饮酒、肉类和水果摄入)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结果中国人群中hOGG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Ser/Ser),0.49(Ser/Cys)和0.35(Cys/Cys)。5个民族人群中Ser326Cys多态性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除Ser326Cys与吸烟有关联外(P=0.027),hOGG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的生活方式因素没有关系。Cys326Cys等位基因健康受试者尿中8-OHdG水平显著升高(P=0.033)。结论各民族人群hOGG1基因存在自然变异。吸烟与Cys/Cys多态性频率有关,hOGG1 Cys326Cys基因型个体DNA氧化性损伤的修复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线粒体DNA(mtDNA)和核DNA(nDNA)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人结肠癌HT-2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20μg/ml)2 h后,细胞免疫组化分析nDNA和mtDNA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2',7'-二氢二氯荧光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结果]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高,mtDNA和nDNA的8-OHdG染色密度均增大,20μg/ml姜黄素组,胞浆的染色密度增长了15倍,核染色密度增长了6倍,表明胞浆中mtDNA的8-OHdG水平的增长明显高于n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μg/ml以上剂量姜黄素能引起细胞的ROS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能引起HT-29细胞的ROS增加,并造成脂质和DNA的氧化性损伤,并且mtDNA的损伤明显大干n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烹调油烟雾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 以核酸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对烹调油烟雾染毒的小牛胸腺DNA及Wistar大鼠气管灌注染毒的肺组织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和原子吸收法(AAS)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混合污染物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推断了烹调油烟雾造成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结果体外试验表明烹调油烟雾的各组分,包括油烟冷凝物、残留油、油烟颗粒物、油烟挥发性有机物均能能诱导DNA氧化产生8-OHdG,产生量的顺序为残留油>冷凝物>油烟颗粒物>油烟挥发性有机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油烟冷凝物可诱导大鼠肺组织DNA的氧化且具有剂量一反应关系和时间一效应关系。结论烹调油烟雾具有明确的遗传毒性,可诱导核酸氧化产生加合物8-OHdG,其机制可能是烹调油混合污染物中存在痕量金属离子如Fe2+、Cu2+等,介导Fenton反应生成羟自由基,直接进攻DNA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rs 1052133)的基因多态性(h OGG1 Ser326Cys)与高频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病例组为电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的工人,对照组为年龄和性别与病例匹配且电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的同岗位轮班工人,基因型的测定采用Taqman探针法。结果通过分析发现h OGG1 Cys/Cys基因型可能是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调整OR=2.82,95%CI=1.38~5.77),分层分析发现h OGG1 Cys/Cys基因型与噪声作业工龄(15年)、噪声暴露水平[85 d B(A)]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结合后,危险性可能增加(OR值变大)。结论 h OGG1 Cys/Cys基因型可能是汉族人群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与苯中毒有关的DNA损伤修复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苯在毒物代谢酶的作用下,进入体内的苯代谢形成与苯毒性密切相关的环氧化物、酚类和醌类化合物。通过对DNA的直接氧化作用,并与之形成加合物,它们可造成DNA的损伤;遭受较严重DNA损伤的细胞易发生凋亡,修复失败时,损伤轻微的细胞则可能发生与损伤密度和DNA损伤修复能力有关的致癌性突变[1 ] 。DNA损伤的累积可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引起基因尤其是原癌基因(如ras)和抑癌基因(如p5 3)的突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曲霉素B1(AFB1)对正常鼠与铁过载鼠肝细胞DNA损伤情况。[方法]采用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和AFB1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不同AFB1剂量组下两组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AFB1诱导的DNA损伤主要发生在肝门静脉区和胆管区,随剂量的加大损伤加重,且铁过载组DNA损伤大于正常组。[结论]铁过载可加重AFB1对鼠肝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7.
丙烯醛对DNA分子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研究丙烯醛对DNA分子的损伤,探讨丙烯醛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丙烯醛引起的DNA断裂、DNA交联以及DNA.蛋白质交联;应用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研究丙烯醛致DNA分子产生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 丙烯醛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但不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丙烯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少量8-OHdG。结论 丙烯醛具有直接的遗传毒性效应,产生自由基造成DNA氧化损伤是其遗传毒性效应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nano-TiO2)与乙酸铅(PbAc)联合染毒对人胚肝细胞(L-02)的DNA损伤及修复作用。方法将L-02细胞分别以1μg/ml乙酸铅溶液和10、1、0.1、0.01、0.001μg/ml纳米二氧化钛溶液以及1μg/ml乙酸铅+0.001、0.01、0.1、1、10μg/ml纳米二氧化钛溶液处理24 h,同时,以1‰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阴性对照,30μmol/L H2O2为阳性对照。测定L-02细胞DNA的Olive尾矩、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DNA损伤修复酶8-羟基鸟苷DNA糖苷酶同源物1(OGG1)的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μg/ml乙酸铅+1、10μg/ml纳米二氧化钛组L02细胞DNA的Olive尾矩和8-OHdG生成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μg/ml乙酸铅单独染毒组比较,1μg/ml乙酸铅+10μg/ml纳米二氧化钛联合染毒组L02细胞DNA的Olive尾矩和8-OHdG生成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1μg/ml乙酸铅单独染毒组比较,1μg/ml乙酸铅+0.001~1μg/ml纳米二氧化钛组L02细胞OGG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乙酸铅的添加以及纳米二氧化钛染毒浓度的升高,L02细胞DNA的Olive尾矩和8-OhdG生成量均呈上升趋势,OGG1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乙酸铅和纳米二氧化钛对DNA损伤修复蛋白OGG1的表达存在协同作用,但对Olive尾矩水平和8-OHdG生成量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低浓度乙酸铅和纳米二氧化钛联合暴露可使L02细胞DNA损伤增加,OGG1应激性增高以修复DNA损伤,但持续增加的DNA损伤会使OGG1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B2(PC-B2)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所致人胚胎肝细胞(L-02)DNA损伤及修复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良好的L-0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PC-B2处理组(3、10、30 μg/mL)、AFB1染毒组(10、20、30、40 μg/mL)和PC-B2干预组(3、10、30 μg/mL PC-B2+30 μg/mL AFB1),利用噻唑蓝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上清液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及细胞hOGG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AFB1可明显抑制L-02细胞增殖活力(P < 0.05),呈剂量-效应关系;与溶剂对照组比较,30 μg/mL AFB1组细胞活力[(69.9±2.46)%]明显降低(P < 0.05),细胞上清中8-OHdG含量[(2.779±0.089)ng/mL]明显升高(P < 0.05);与30 μg/mL AFB1组比较,3、10、30 μg/mL PC-B2干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70.6±2.67)%、(69.7±1.94)%、(82.4±1.58)%]明显升高(P < 0.05),细胞上清中8-OHdG 含量[分别为(2.550±0.078)、(2.376±0.109)、(1.873±0.065)ng/mL]明显降低(P < 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30 μg/mL AFB1组L-02细胞hOGG1基因表达减少(P < 0.05);与30 μg/mL AFB1组比较,PC-B2干预组L-02细胞hOGG1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PC-B2可提高肝细胞增殖活力,抑制AFB1所致肝细胞DNA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修复基因hOGG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硒和砷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硒和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硒(2.5、5.0和10.0μmol/L亚硒酸钠)和砷(1.56、3.13、6.25、12.5和25.0μmol/L亚砷酸)为受试物单独或联合处理HepG2细胞。荧光法测定丙二醛(MDA)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测定8-羟基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指标,Western Blot检测hOGG1表达作为DNA氧化损伤修复的指标。结果在硒和砷单独作用的条件下,可观察到:(1)5.0、10.0μmol/L的亚硒酸钠和6.25、12.5、25.0μmol/L的亚砷酸均引起HepG2细胞MDA含量增加、8-OHdG生成增多、hOGG1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2)较低浓度的亚硒酸钠(2.5μmol/L)具有有限的抑制8-OHdG生成的作用(P>0.05)。在硒和砷联合作用的条件下,可观察到:(1)2.5μmol/L的亚硒酸钠和6.25μmol/L的亚砷酸同时染毒使MDA含量和8-OHdG的生成均较相应砷剂量组下降(P<0.05);(2)2.5μmol/L的亚硒酸钠与6.25、12.5和25.0μmol/L的亚砷酸同时染毒,hOGG1表达与相应砷剂量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5.0、10.0μmol/L的亚硒酸钠和6.25、12.5、25.0μmol/L的亚砷酸均可引起HepG2细胞氧化应激增强、8-OHdG生成增多、hOGG1表达明显下降;一定剂量的硒(2.5μmol/L的亚硒酸钠)对砷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氧化损伤具有抑制作用,但对砷所致的DNA氧化损伤修复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经纬  钟才高  李斌 《卫生研究》2006,35(4):416-418
目的研究六价铬[Cr(VI)]对L-02肝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0、2、4、8、16、32和64μmol/LCr(VI)溶液处理L-02肝细胞6h,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的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2~64μmol/LCr(VI)对L-02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随着Cr(VI)浓度的增加L-02肝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PTP开放程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ψm)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r(VI)诱导L-02肝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室内生源性多环芳烃对DNA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室内生活污染来源-吸烟和烹调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种类与含量,及其对DNA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采集室内烹调油烟和环境烟草烟雾颗粒物,应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性离子监测技术(GC-MS-SIM)定量检测10种PAHs,并用10种混合PAHs经气管灌注染毒大鼠,用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技术测定肺组织DNA中产生的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 PAHs广泛存在于烹调油烟冷凝物、油烟颗粒物以及环境烟草烟雾的主、侧流烟雾颗粒物之中。其标准混合物可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形成8-OHdG,并呈现明确的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 PAHs的遗传毒性效应和潜在的致癌效应存在着一条氧化代谢产生羟基自由基进攻核酸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蜡样芽孢杆菌还原六价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蜡样芽孢杆菌Cr4-1对六价铬[Cr(VI)]的还原特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初始Cr(VI)浓度、摇床转速对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影响;使用9种常见碳源进行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试验,筛选最佳碳源和电子供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Cr(VI)还原细菌,细菌前后形态的变化。结果 影响该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摇床转速和pH值,影响Cr(VI)还原细菌的主要因素是初始Cr(VI)浓度和温度。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较优条件是温度35℃、pH=9、初始Cr(VI)浓度为30 mg/L、转速150 r/min。乳酸钠是细菌生长和Cr(VI)还原的较好碳源,其次是丙酮酸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初始Cr(VI)浓度为30 mg/L和60 mg/L时,还原过程中Cr(VI)对细菌具有毒性作用,浓度越高,细菌损伤越严重。结论 蜡样芽孢杆菌Cr4-1对Cr(VI)的还原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六价铬(Cr6^+)染毒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昆明(KM)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铬(Cr6^+)染毒组(50mg/kg),低、中、高(5.0、10.0、20.0mg/kg)剂量MT保护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铬染毒组按50nag/(kg·bw)灌胃重铬酸钾溶液;MT保护组在给予铬染毒的同时继续分别按5.0、10.0、20.0mg/(kg·bw)剂量灌胃MT。各组灌胃时间均为15d,每日1次;灌胃体积均为0.1ml/(10g·bw)。实验结束麻醉处死动物采血,取肝脏计算其脏器系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AST、ALT、GGT含量;试剂盒检测肝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铬染毒小鼠体重降低、肝脏器系数增高、血清AST、ALT、GGT增高、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P〈0.05)。经MT保护后与铬染毒组比较小鼠体重有所回升、肝脏脏器系数下降、血清AST、ALT、GGT降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其恢复程度与MT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铬(Cr6^+)对小鼠肝脏有损伤作用,MT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线粒体中呼吸链产生的自由基是体内自由基主要来源。在一定的生理(如年老)或/和病理条件下,自由基可以突破人体防御机制,损伤机体。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结构功能特殊性,导致其成为自由基攻击的最主要最脆弱的靶目标,从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造成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在此将探讨mTDNA氧化损伤的形成、防御及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氯乙烯(dichloroethylene,DCE)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使用2.800、1.400、0.700、0.350、0.175 mmol/L的DCE对体外培养的人KC染毒4 h,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内MDA、ROS含量、SOD活性,以及线粒体内8-羟基脱氧鸟嘌呤(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结果经不同浓度DCE作用4 h后,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随着DCE浓度升高,细胞内MDA和ROS水平呈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内8-OHdG水平也随着DCE浓度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DCE对人KC有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六价铬[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设Cr(Ⅵ)、GSH单独作用组、联合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在2、4、8、16、32和64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与Cr(Ⅵ)处理浓度呈负相关(r=-0·910)。仅浓度为20μmol/L的GSH对Cr(Ⅵ)诱导的细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Cr(Ⅵ)+GSH联合组的生存率与Cr(Ⅵ)不同浓度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GSH可能对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