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学生预防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综合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重点传染病知晓率由59.0%增加为68.8%,对照组由57.4%上升为58.1%;干预组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打喷嚏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7.3%,87.8%,98.3%,75.6%,对照组分别为77.2%,68.1%,96.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现场观察咳嗽吐痰和洗手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乙肝、结核、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现状,评价手机短信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开展手机短信干预及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手机短信干预教育,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干预前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8%,干预后69.3%,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提高18.5%;干预前健康行为持有率为47.9%,干预后为65.3%,平均提高17.4%,但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仅为17.1%。结论手机短信干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2个县区1 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知晓率为70.2%,肺结核知晓率为74.6%,流行性感冒知晓率为76.1%;除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知识2个问题,其他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初中生与高中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咳嗽/打喷嚏,怀疑得肺结核2个行为,初高中生在其他行为形成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认为医生介绍、教师讲课、现场咨询、观看录像4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高中生在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行为形成率方面要好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内蒙古牧区居民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4个苏木8个嘎查村为干预组,通辽市库伦旗的4个苏木8个嘎查村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从45.0%提高至69.8%(P〈0.01);健康行为方面,干预组的传染病相关健康行为中,"便后洗手"的形成率最高(94.0%),"帮助牛羊分娩时戴橡胶手套"的形成率最低(17.7%);干预组对药品说明书各项内容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均比干预前高(P〈0.01);现场行为操作方面,干预后干预组测量体温、咳嗽吐痰和洗手3种行为的操作总分分别为(7.58±2.75)、(3.80±1.29)和(6.56±1.7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内蒙古牧区实施预防重点传染病的干预适宜技术,有效提高牧民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控制传染病与提升自身保健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8个区县40所小学4 052名小学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的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6.0%~90.6%之间,平均为65.7%;城区学生大部分题目知晓率高于郊区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传染病相关行为方面,“从来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的学生比例为70.1%.吃东西前、上完厕所后、外出回家后,能做到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为73.1%,77.0%和62.8%;能够选择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的比例为65.9%;在3种情况下均能做到每次都洗手且能用正确方法洗的比例仅为35.9%.小学生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分别为家长、教师和医生;喜欢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为观看电视节目、课堂教学和观看多媒体录像.结论 北京市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与传染病相关的部分行为也需加强教育.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昆明市中小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和完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教师,对抽取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中学生和小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5.5%、90.3%和 81.8%,其中农村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4%和78.7%,城镇中、小学生分别为91.8%和85.4%,城乡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镇中、小学生对"艾滋病病名、危害、检测和窗口期" 的认识率分别为87.7%和81.9%,农村中、小学生分别为80.7%和73.8%;对"不会传播艾滋病行为"知晓率小学生为78.2%,中学生为86.8%.结论 被调查的师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较高,但农村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城镇,应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同时,应根据中小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差别,开设适宜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凉山州少数民族与汉族初中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凉山州越西县3所初中学校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发放86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94份,其中少数民族初中生531名(66.9%),汉族初中生263名(33.1%)。凉山州初中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在11.6%~71.3%之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在61.5%~89.9%之间;认为有效的传染病知识获取途径居前3位的是"看病时听医生讲""传染病防治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均为人际传播方式。汉族初中生对"哪些是传染病""重点传染病传播途径""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和"乙型炎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率高于少数民族初中生(P0.05);在除"痰处理方式"外的其他健康行为形成率亦高于少数民族初中生(P0.05)。结论凉山州初中生对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高。与汉族初中生相比,少数民族初中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和健康行为形成差。  相似文献   

9.
评价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对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抽取420名干预组学生和410名对照组学生.基线调查后,干预组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现场行为观察.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62,30和53.6百分点,便后洗手、吐痰、咳嗽、发热处理和怀疑肺结核处理方面分别提高了18.4,15.2,6,17.5,30和23.6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中进行的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谷城县暗娼(CSW)、中学生、农村居民以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PLwHA)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为评估总结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实施效果提供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指标参考依据,进而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法:2008年11—12月,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法对谷城县暗娼、中学生、农村居民、艾滋病感染者/病人4类人群共1588人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4类人群艾滋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为:暗娼100%、中学生86.6%、农村居民88.0%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97.1%。获得和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均以电视为主,分别占87.9%和79.0%。结论:谷城县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了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乡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5.68%,其中农村为69.84%,城市为81.6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重视农村居民防治知识的提高,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延安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延安市小学二年级学生391名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延安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正确率为51.33%,县区小学生为46.56%,乡村小学生为36.46%(P=0.001);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正确率为42.99%,县区小学生为31.25%,乡村小学生为30.10%(P=0.001).结论应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在中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农村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增长值(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和10.9%分别上升到教育后1周的27.1%和18.1%及教育后5个月的38.6%和32.0%,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有关预防艾滋病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小学生7 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北京  )  宁艳  北京  )  程玉兰  北京  )  胡俊峰  北京  )  陶茂萱  北京  )  张刚  北京  )  胡桃  北京  )  柴燕  北京  )  汤大俊  张银燕  陈艳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0):735-737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现状,为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城乡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做过家庭应急准备的比例为20.3%。对地震、水灾、火灾逃生自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9.2%、58.4%和74.8%。传染病暴发事件中,对伤寒传播途径和肺结核预防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0.3%和51.7%。其他灾害事件中,对化学品中毒处理方法和放射性事故应对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2.7%和34.6%。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知晓率明显好于农村居民。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知识知晓率城乡差别很大。应加强对肺结核、伤寒、化学品中毒处理、放射性事故应对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市和农村常驻居民1 000名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4%,城市居民为73.24%、农村居民为63.73%;与慢性病相关的8项行为总形成率为44.02%,城市居民为46.36%,农村居民为41.7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为形成无明显差异。因此,要求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对策,在慢性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方面更侧重于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张迎修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186-1187,1190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及学业负荷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城乡9~18岁中小学生29 76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多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城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占81.10%,71.22%,73.60%;乡村分别占78.79%,75.85%,72.44%),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城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占84.44%,74.91%,71.89%;乡村分别占82.38%,78.32%,79.60%);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学生课余作业时间较长,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较少,学习负担较重。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累、怕吃苦。结论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进体育教学,加强意志磨练,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与行为现状,并探究知识与行为的关系,以探索在农村地区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模式。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下属4个自然村的35岁以上居民516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得了被调查者高血压相关知识与行为以及血压、身高、体重。结果被调查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0.5%,高血压相关行为评分为8.5±2.6分,行为评分与相应知识知晓率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rs=-0.116。“亲戚朋友介绍”是高血压患者及非高血压患者获取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最重要途径。结论被调查者高血压相关知识与行为水平均较低,且存在知识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同伴教育是在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时可供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和红  智欣 《中国健康教育》2011,(10):751-754
目的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自拟问卷于2010年11~12月对北京、上海和深圳地区年龄介于18~30岁的1712名新生代农民工和997名当地人口进行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1%,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57.1%,均低于当地人口(分别为74.8%和65.1%,P<0.05);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率以规律生活习惯有益健康、合理膳食有益健康、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位居前3位,健康概念的知晓率最低;新生代农民工健康行为形成率以经常吃水果蔬菜、少饮酒、不吸烟或已戒烟位居前3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形成率最低;随着年龄增大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也逐渐增大(P<0.05);女性及文化程度高者,健康行为形成率较高(P<0.05)。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待提高,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促进他们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