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鞠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444-1445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6-01-01-2010-06-30我院收治的49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川崎病49例中合并冠脉损害者12例,其中冠脉扩张11例,冠脉瘤1例。其中11例随诊1~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目前仍未恢复。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掌握不典型川崎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常规心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和淋巴结增大,好发于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K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非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误治[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如皋市人民医院2005-01-2010-10收治的32例IK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KD婴幼儿多见,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球结膜充血,肛周潮红、脱屑等,多数伴有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沉(ESR)增快及血小板计数(PLT)升高。结论对持续发热5 d以上的婴幼儿,具备发热在内的川崎病(KD)2~4项诊断标准,同时WBC、CPR、ESR增高,应及早按IKD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7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田青  吴日勉  包忠宪  肖钢明  乐新 《新医学》2004,35(10):615-616
目的:探索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方法:对72例川崎病患儿的症状、体征出现时间及发生率,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早期均有发热症状,其次为口唇及口腔改变、皮疹、眼结膜充血、肛周皮肤脱屑,其发生率依次为100%(72/72)、92%(66/72)、78%(56/72)、60%(43/72)、65%(47/72).90%以上的患儿中性粒细胞、血小板、ESR、C-反应蛋白升高,57%(41/72)的患者早期出现肺部X线改变.结论:川崎病早期绝大多数有发热症状;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进行性升高,ESR、C-反应蛋白高;有肺部X线改变但无咳嗽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肛周皮肤脱屑具有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川崎病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随着发病的增多,KD的早期诊断,特别是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问题。我院2002~2005年收治川崎病25例,其中6例被误诊为其他发热性疾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6例中,男4例,女2例;<2岁4例,>2岁2例,最小10个月,最大3岁半。1·2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全部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眼结膜及口腔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其中1例年龄最大患儿因伴乏力、气短、关节痛、心脏3级收缩期杂音误诊为风湿热;1例因伴黏液便、粪检脓球(3 ),误诊为细菌性腹泻;余4例因…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2000-01~2006-12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KD)2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5例,发病年龄2月龄~1岁14例,1~5岁6例,5岁以上2例。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小儿川崎病早期误诊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0~2004年间收治的非典型小儿川崎病早期误诊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48例川崎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潜在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损致狭窄、栓塞、动脉瘤形成,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科室于2002年12月至2006年2月收治川崎病患儿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68-4368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KD的主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害。为加强对该病的早期临床特点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我院2007-01—2011-06收治的50例KD患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瑄  王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02-8502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3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常见及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眼球结膜充血和唇红皲裂;肛周皮肤潮红、蜕皮、卡介苗瘢痕红肿、WBC、ESR、CRP增高有早期诊断价值;冠状动脉病变最早出现在发病后4d。结论在临床表现不足时结合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2001~2005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4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7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8月龄~7岁,5岁以内有38例。本组均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嘲,有2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其中1例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而确诊,另1例诊断性治疗有效。本组中复发2例。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炎,部分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但其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并延误治疗。我院1995—2003年共收治川崎病49例,本文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久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65-3665
对川崎病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2岁。主因发热伴烦躁哭闹4 d入院。入院时查体:T 39.8℃,P 140次/min,R 30次/min,精神差,烦躁易激惹,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无结膜充血及口唇皲裂,颈部右侧可触及一枚约0.5 cm×0.5 cm大小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度好。颈部抵抗,两肺呼吸音清,HR 14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右肋下约1.5 cm,质地软边缘锐,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babinski征(-)。初步诊断:病毒性脑炎。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的炎性浸润,主要侵犯大、中血管,由于血管炎累及部位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加之疾病本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我科2009-01-2010-06有6例川崎病患者病初曾误诊为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早期误诊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已逐渐成为儿科的常见病。提高早期诊断率 ,早期进行治疗干预 ,可改善其的预后。本院于 1993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川崎病 18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5例 ,≤ 3岁 10人 ,>3岁 8人。平均住院时间 11.17(4~ 2 5)d。第 1诊断正确 8例 ,错误 10例 ,误诊率 55.6 % ,其中误诊为败血症 5例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 3例 ,关节炎 2例 ;第 2诊断误诊伤寒、麻疹各 1例。 3d内确诊 15例 ,4~ 7d 3例 ,3日确诊率 83.3%。合并肺炎 3例 ,肠炎 4例 ,高热惊厥 1例。1.2 诊断标准 采用日本 1984年修订的标…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7岁,因发热17天、呼吸困难14天,于2005年7月19日入院.患儿17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最高体温38 ℃,当时无鼻塞、流涕、咳嗽.14天前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双手掌出现红色斑疹,在外院按“麻疹、肺炎“给予“青霉素“等药物治疗2天,呼吸困难加重;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又按“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给予“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头孢替唑“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患病以来精神差、纳差,无皮肤瘀斑等,既往活动后或哭闹时无发绀病史.……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I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告以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增多,每年发病病例逐年增多,因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已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近几年来不典型川崎病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9年9月~2004年3月收治的36例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发热,口腔黏膜改变35例,颈淋巴结增大34例,结膜充血33例,出现皮疹30例,出现指(趾)端甲床皮肤移行处膜状脱皮或皮纹裂开26例,肢端变化25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10例。病程早期血白细胞均明显升高,病程1周后血小板升高,部分患儿末梢血涂片血小板成堆出现。结论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川畸病(Kawasakj disease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好发于婴幼儿期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脏器血管,以冠状动脉(CA)损害最为严重,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作者回顾性分析40例川畸病以探讨超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