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深部静脉穿刺插管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长时间补液的重要手段。一些妇产科危重病人因远端静脉收缩,此时行经皮远端静脉穿刺或切开插管时间长,甚至失败,延误了抢救时机。我科1990~1991年行经皮深静脉穿刺插管术抢救妇产科危重病人17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普通的静脉输液穿刺,每日需要1-2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增加工作量,对于长期输液且周围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血管,还能有效保持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于抗菌素的规范合理应用,为保持血药浓度,患儿每日需静脉输液2~3次,为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以及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静脉留置套管针这项操作技术已完全应用到儿科临床,穿刺失败不但使患儿疼痛恐惧,而且延误治疗及抢救时间,本文对我科200例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与护士的心理素质、人为环境因素、患儿自身因素以及留置针的质量等有密切关系。针对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小儿留置针的穿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操作方法,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既能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还对维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减少患儿家属与护士之间为因静脉注射而引起的矛盾,2003年我科室开始应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并对100名患儿进行了保留时间为3~6天的留置,经观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传统的注射方式,静脉留置针具有方便使用、利于操作的特点,而且可以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极大地减轻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于危重病人可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但是,留置针管若使用不当,亦会导致静脉炎、管道堵塞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留置针管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创新,静脉留置针这项新的技术在近几年内得到很好的临床运用,它的出现取代了传统头皮钢针给小儿患者带来的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体血管,减少液体外渗,足给的药量。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静脉套管留置针的输液方法我院选用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是美国BD公司制订生产,采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巧及护理方法,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方法: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总结和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及护理方法。结果:正确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用于妇科化疗病人的效果。方法对201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化疗病人在留置时间、脱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用于妇科化疗病人在穿刺的容易度、降低脱管率和静脉炎方面都具有优势。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品管圈的活动应用于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分析我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留置时间短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通过对策实施与检讨,确定效果,有效果后把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标准化,再检讨与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大大降低了,由改善前的79.9%降低到改善后的37%,降低了42.9%。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护士的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以及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妥善固定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措施。结果 116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9%;患儿平均留置时间为3.83d。发生留置针脱落15例,留置针阻塞22例,静脉炎2例,浸润18例。结论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难度较高,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静脉留置针普遍应用,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配合医生治疗。方法:为患者采用有效的静脉留置术,密切观察脉留置效果,加强护理。结果:患者置管后能便捷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痛苦,提高护理效率。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做好护理防范措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留置套管针应用于重症监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患者56例,对以上小儿患者应用留置套管针,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对其家长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论:小儿留置套管针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消除一般静脉输液的缺点,如果能通过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将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其操作简单,针头不易穿透血管壁,肢体可适当活动,又可较长时间保留,因此适用于手术前后的病人,长期输液者以及化疗的病人,既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结合我院的实际临床应用,浅谈一下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切开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1年6月~2004年6月32例产科大出血休克的病人,行内踝上方大隐静脉切开置管补液。结果 所有病例置管后液体快速顺利输入,及时扩充血容量,无红肿、渗血及静脉炎发生,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大隐静脉切开置管补液能快速、准确建立静脉通道,实现迅速扩容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最佳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及皮肤的完好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对43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新法穿刺法。结果:全组患者均穿刺顺利,通常使用3~5天完成液体输注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适,结论:静脉留置针不仅是穿刺的技术很重要,而且操作前针头的选择,不同血管条件的判断及穿刺后的观察与护理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儿科中室用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患儿的血管,从而保证静脉注射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穿刺部位及留置针的选择、穿刺方法、封管方法及留置时间、健康教育等方面综述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的使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留置针110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A组(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B组(出生28天~3岁的婴幼儿),C组(3~12岁的儿童),分析三组一般资料,留置针方法,留置部位差异及留置时间差异。结果:总留置时间C组>A组>B组,C组上肢留置时间大于下肢留置时间,B组头部大于上肢大于下肢留置时间,A组头部及上肢留置时间相当且大于下肢留置时间。结论:儿童留置针部位及留置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3岁以下儿童以头部留置为佳,3岁以上选择上肢留置较好,留置时间随年龄增加可适当延长,一般留置95h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脐静脉插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脐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既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保证危重患儿的抢救,又可较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我们对生后7h以内的早产儿给予静脉插管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月~1992年5月53例腹腔镜下盆腔脓物切除术者中17例行阴道切开术摘除肿物,均在腹腔镜直视下用套管针协助经阴道行切开术。 术前行常规化验检查,包括CA125和盆腔B超或CT扫描,清水加硫酸镁灌肠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患者取膀胱切石位,常规准备腹部和阴道。11例有子宫,用子宫操纵器;均用气管插管。用4个套管针。先在脐部穿刺,用10mm腹腔镜观察。下腹两侧用两个5mm手术套管针。第四个用5或10~11mm套管针,放在耻骨联合上1cm中线上。系统地检查整个腹腔及上腹部。然后仔细检查盆腔。如果怀疑肿瘤为恶性或潜在低度恶性的可能,用冲洗、抽吸器冲洗腹腔。用鞘内法仔细切割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穿刺方法和护理要点。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技巧与体会。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