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电刺激治疗低位脑干梗死致严重吞咽困难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应用表面电刺激治疗桥脑下部及延髓背外侧梗死导致的严重吞咽困难,探讨吞咽困难恢复的潜在机制.方法 分析3例应用表面电刺激下颌部和/或三叉神经治疗的重度吞咽困难低位脑干梗死患者.结果 3例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经3~16周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评分由0分恢复到6分.结论 采用电刺激治疗重度吞咽困难可以缩短病程,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复;病程的长短与病变范围的大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孤束核对感觉输入的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咽期吞咽困难患者分为针刺组、电刺激组及综合治疗组,针刺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治疗;电刺激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针刺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表(SSA)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综合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9±0.6)分]及SSA评分[(25.9±2.2)分]均显著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5),针刺组与电刺激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联合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针刺及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咽期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及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 回顾1例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注射后6 d基本可正常进食,7 d吞咽造影显示环咽肌明显开放。 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后所致复杂性吞咽困难的治疗新策略。 方法选取结肠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致复杂性吞咽困难患者1例,采用增强气道保护训练、舌压抗阻反馈训练、Masake吞咽训练法、用力吞咽法、VitalStim电刺激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高分辨率咽腔压力测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FOIS由1级进展至7级,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显示,治疗前患者的咽腔收缩率为50%,治疗后咽腔收缩率为23%。高分辨率咽腔压力测定显示,患者治疗前腭咽压力峰值为82.8mmHg,治疗后为156.9mmHg;治疗前腭咽收缩持续时间为310ms,治疗后为525ms;治疗前下咽压力峰值为53.7mmHg,治疗后为103.2mmHg;治疗前下咽收缩持续时间390ms,治疗后为1030ms。复查吞咽造影显示患者会厌谷残留减少,吻合口较前明显开放,渗漏消失。患者可完全经口进食,拔除空肠造瘘管。 结论对于结肠代食管术后吻合口重度狭窄所致吞咽困难的患者,经扩张治疗无效后,可通过综合吞咽功能训练增加咽部推动力以促进吞咽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留置鼻胃管的情况下行球囊扩张术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部疾病恢复早期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腹式呼吸训练、门德尔松手法训练、吞咽众肌群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球囊扩张术序贯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同时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等级,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图肌肉均方根值(RMS),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得分(SWAL-QO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FOIS等级、VFSS评分、舌骨下肌群RMS值、颏下肌群RMS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其他2组(均P<0.05),SWAL-QOL得分组间无显著差异。3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营养分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留置鼻胃管下球囊扩张术同时联合表面生物肌电反馈对脑部疾病恢复早期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显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表面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单双号将8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表面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价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88.64%,对照组有效率64.29%,x2=7.14,P<0.05。结论早期采用表面电刺激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可以加快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摄食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FOIS评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较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提高更明显(P=0.032);综合训练组比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44,P=0.000)。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深层咽肌神经刺激优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独进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患者的即时效应。 方法 选取42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患者,分别于NMES刺激前、刺激时进食3口稀流质食物,采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对患者进食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咽期吞咽启动(IPS)、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PAS)、口腔运送时间(OTT)、喉前庭闭合时间(LCD)及咽通过时间(PTT)等。 结果 患者在NMES刺激时其IPS[2(1.0,3.0)级]、PAS[4(3.0,5.3)级]及OTT[(1712±595 )ms]均较NMES刺激前明显改善(P<0.05),LCD[(575±46)ms]、PTT[(464±56)ms]均较刺激前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在NMES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NMES对卒中后咽期启动延迟患者口腔运送、吞咽启动功能及渗漏、误吸情况均有较好的即时改善作用,为卒中后患者开展早期治疗性进食提供了新的代偿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时实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NMES+球囊扩张治疗。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共有26例患者恢复正常经口进食,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显示患者吞咽食物时环咽肌正常开放,食物能顺利通过环咽肌,误吸消失。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恢复正常进食患者其平均治疗次数(Z=2.423,P=0.0201)、平均治疗天数(Z=2.116,P=0.0352)、平均治疗费用(Z=2.296,P=0.026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患者相对较优。 结论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及常规NMES+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均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治疗能进一步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同时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困难分级。结果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5.23±1.65)分,(4.78±1.7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1.60)分,(3.78±1.70)分〕,而且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总结34例吞咽障碍患者配合Vital Stim电刺激综合治疗的康复护理经验。在治疗中注意正确放置电极,沿中线垂直放置时,其最下方电极不能放置于环状软骨以下位置,沿中线两侧放置时,旁侧不可过远;调整刺激强度,初次治疗强度在4.5~8mA,以后根据患者感觉进行调整,以出现“抓握”、“挤压”、“拽”等感觉但可以耐受为度;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尽可能持续配合电刺激的频率做吞咽动作:并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不同配合口面部运动、咽刺激以及进食指导,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进行吞咽功能评价,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联合电刺激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8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电刺激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5周。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同时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检查记录2组患者的咽部通过时间,并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咽部通过时间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和咽部通过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联合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加快其咽部通过时间,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余欢  李娟  邹敏 《护士进修杂志》2022,(24):2258-2264
目的 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穴位电刺激法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住院老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组(IOE组)、穴位电刺激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诊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IOE组加用IOE法,穴位电刺激组加用穴位电刺激方法,观察组采用IOE联合穴位电刺激方法,4组患者均干预4周,收集分析干预后各组患者在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吸入性肺炎4个方面的变化。结果 (1)吞咽功能。摄食量评估及症候改善情况: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2级患者比例观察组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3、4级患者比例,对照组、IOE组和穴位电刺激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观察组和IOE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组。(2)营养状况及(3)生存质量2项观察组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组均高于观察组和IOE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联合口咽感觉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管上括约肌(UES)狭窄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科收治的125例鼻咽癌放疗后U ES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给予sEMG-BFB)和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咽感觉训练).观察两组U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扩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球囊扩张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造成机体吞咽障碍的特点,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取横断面方式研究,对1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及电视透视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及电视透视下吞咽生理改变特点;同时记录患者出院及随访3个月时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临床吞咽障碍包括饮水、进食咽下困难、咳嗽及清嗓动作,急性期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鼻饲摄入营养;口期吞咽损伤者7例,仅表现为软腭上抬减弱,剩余患者未见明显口期损伤;12例患者咽期均有明显异常,10例患者喉上提幅度降低及无效吞咽,8例患者吞咽启动延迟。电视透视检查显示,患者口期吞咽均未见明显损伤,9例患者喉结构上抬幅度明显减弱,10例患者环咽肌打开不能,2例患者打开不全,12例患者喉穿透等。经系统吞咽康复治疗后,共有11例患者经平均治疗36d(13~50d)后拔除鼻饲导管恢复经口进食;3个月后饮食习惯与发病前一致。本研究中,病史为3年的患者经治疗后未能恢复经口进食。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造成的吞咽困难多数(9/12)以喉上提明显减弱为主要特征,致使环咽肌打开不全/不能;少数患者(3/12)以环咽肌顺应性降低为主要特征,喉上提幅度尚充分。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如延误治疗时机则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舌运动失调对吞咽的影响,及表面电刺激引导下的吞咽功能训练的治疗作用.方法 报道3例应用表面电刺激引导下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的舌运动失调吞咽障碍患者.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后,1例患者才藤分级由1级恢复到2级,2例患者由2级恢复到4级.结论 采用表面电刺激引导下的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冰水、常温水球囊扩张对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并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40例)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冰水球囊扩张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温水球囊扩张及低频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共有36例患者可独立自主进食糊状食物,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显示食团在通过咽喉时,其环咽肌均正常开放,食物能顺利通过环咽肌,误吸消失。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环咽肌开放情况、留置鼻胃管例数、正常进食例数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评分(FOI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实验组平均治疗次数[(7.45±2.3)次/例]、平均住院天数[(16.7±4.8)d/例]、平均治疗费用[(6430±874)元/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冰水球囊扩张或常温水球囊扩张联合低频电刺激均能有效改善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障碍,并且与常温水球囊扩张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冰水球囊扩张联合低频电刺激能进一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卒中后伴吞咽困难障碍的110例患者随机分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联合组接受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藤岛一郎评价标准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肌肉中低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对球囊主动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5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表面麻醉组(表麻组)和无麻醉组(无麻组),表麻组患者进行球囊主动扩张前给予表面麻醉,无麻组患者进行球囊主动扩张前不给予表面麻醉;2组患者均同时辅以低频电刺激,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进行X线吞咽造影及吞咽自觉费力程度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咽启动延迟时间明显缩短、环咽肌开放程度明显增加(P<0.05),喉部前移和上抬幅度亦显著改善(P<0.05),自觉费力吞咽评分和无效吞咽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并且无麻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表麻组(P<0.05);另外治疗后无麻组患者误吸率(3.6%)较治疗前(57.1%)及对照组水平(38.5%)均显著降低(P<0.05),经口进食改善率(89.3%)较表麻组(61.5%)明显提高(P<0.05)。 结论球囊主动扩张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且治疗时不采用表面麻醉的疗效优于使用表面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