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使用常规方法鉴定念珠菌,包括接种于CHROM 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玉米-吐温80培养基及血清,通过菌落、显色特征、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假菌丝等形态学观察以及商品试剂盒包括API 20C AUX和VITEK YBC生化卡鉴定菌种;血培养使用VITAL血培养检测仪。结果:2004年5月~2007年4月3年间从深部标本中共分离念珠菌749株,菌种分布情况为:白念珠菌41.79%、热带念珠菌24.17%、光滑念珠菌12.02%、近平滑念珠菌12.95%、克柔念珠菌2%、其他念珠菌7.07%。结论:白念珠菌所占比例仍然最高,但较前阶段有所下降。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深部念珠菌患者日趋增多,为了解其感染分布特点及构成,我们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法,对临床所采集深部标本直接镜检阳性者进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胜麟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95-1196
目的:了解氟康唑(Fluconazole)对院内深部念珠菌的效果。方法:对32例在基础病治疗途中发生念珠菌感染者,使用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每天200mg,疗程10-14天,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2例病人经治疗后,17例痊愈,3例进步,1例无效。有效率87.5%。32例病人1例感恶心,1例纳差,余无不适。结论:氟康唑对于危重病人,深部念珠菌感染疗效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从301例危重病患者中,选出合并深部念珠菌感染的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病患者深部念珠菌感染率为8%,相关病死率为24%;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68%;易感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受损、侵入性操作和应用广谱抗生素;36%患者出现特殊的念珠菌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有效率67%。结论:皮肤念珠菌疹是深部念珠菌感染的重要特征,具较大诊断价值;真菌直接镜检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消除易感因素、选用毒性小疗效高的抗真菌药物,是主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老年固有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肺部感染为其中的常见病。由于营养差、长期卧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机会增加,并且由于上述原因,常常预后不良。我们对31例老年肺部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郑峰 《广东医学》1998,19(1):41-42
外科病人术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日渐增多,尤其广谱、强效的第三代头抱抗生质的长时间应用和病人术后存在影响名身抵抗力的共发症时尤易发生。如发生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对死亡率高达38%-62%[1-4],预后较差。本文对术后合并深部念珠菌感染伪病人各种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985年6月-1995年5月收集外科术后(排除烧伤和器官移植病人)并发深部念珠菌病病人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3岁(27-68岁)。原发病:恶性肿瘤14例,重型颅脑外伤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2例,多发生骨折失血性休克1例,双肾结石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深部感染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和鉴定来源于贵州省内不同地区224例深部感染患者的真菌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分离真菌rDNA的ITS序列。结果:224例深部感染患者标本共分离念珠菌243株,显色培养基鉴定16例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占7.1%,其中155株白假丝酵母菌63.8%,居分离率首位;显色培养基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深部感染念珠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临床常见的念珠菌,并可有效地提高混合念珠菌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病原谱和临床分布特征,为预防本地区医院内真菌感染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真菌的各类标本。标本使用沙保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革兰染色初步筛选,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送检各类标本有259例为念珠菌阳性结果,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最高(52.5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8.15%)和光滑念珠菌(16.60%)。不同临床病区念珠菌检出率不同,重症医学科(52.51%)、呼吸重症监护室(18.92%)和呼吸科(17.37%)最高。念珠菌检出最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50.19%)、便(26.25%)和尿液(17.76%)。212名念珠菌阳性患者中60岁及以上占95.75%。结论 院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重症医学科和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检出念珠菌最多,呼吸道最易被念珠菌侵袭,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临床应持续对住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结合院内念珠菌感染的地域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病人中时有发生,并且极易导致误诊、误治.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糖尿病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3年1~12月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总结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分布,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从我院相关统计报告可知,2013年全院共收治手术患者1200余例,总计发生切口感染211例,其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125例,发生率约为10%,在整个切口感染中占59.24%。在125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较多;手术类型中脂肪瘤手术、粉瘤手术、胆囊手术、肠道手术等切口感染率较高。结论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较多,其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类型、性别、住院时间等,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切口感染时必须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秀娟  周芳 《安徽医学》2018,39(4):408-411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6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SI组(66例)和非SSI组(163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SSI情况,筛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否输血、术前预防性用药情况等高危因素.结果 SSI 组平均年龄(62.1 ±13.7)岁,平均手术时间(186.4 ±86.3)min,高于非SSI 组的(42.7 ±18.5)岁和(132.7 ±6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高于无其他基础疾病患者;ASA分级III级>II级>IV级>I级;切口分类Ⅲ类>Ⅱ类>Ⅰ类;不合理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高于术前合理抗菌用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机、性别、输血与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ASA分级和切口分类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的发生与ASA分级、切口分类及是否有糖尿病有关,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非计划再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找出有效的预防治疗对策,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对某医院普外科两年间2 460例手术中17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不同原因的构成比及非计划再手术率。结果: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69%,切口问题、胃肠漏、吻合口漏、胆漏、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非计划再手术事件引起重视。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提高手术和护理质量,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的切实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54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资料,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56例,感染率10.13%;感染17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43%;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最高,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1.43%,分布最高的三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4.92%、13.49%、8.73%。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重点监控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6月及2015年4-6月普外科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对其使用情况、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6年4-6月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5.46%,DDD数总和下降36.88%,不合理用药比例下降35.2%。结论:对普外科实施质子泵抑制剂重点监控效果显著,合理使用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秦丽敏 《吉林医学》2007,28(4):467-468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调查普外科ICU病人转移性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减轻病人转移性焦虑,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方法:对120例普外科ICU病人进行焦虑状态测评,分2个测评时间即在病人病情稳定允许转出但未被告知前和在病人被告知转移至尚未转出之间,调查表主要包括:改良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S-AI部分。结果:普外科ICU病人存在转移性焦虑,告知转移前后焦虑状态存在差异性(t=13.8492,P<0.05),告知转移前焦虑程度高于告知转移后焦虑程度。结论:普外科ICU病人转移性焦虑原因与国外ICU病人转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存在差异性,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2伽8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11月全部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04份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6%,联合应用率为49.6%;手术281例,100%使用,清洁手术(Ⅰ类)联用率为11.7%;非手术的使用率为78.9%。术前0.5~2.0 h内使用抗菌药物占6.8%(Ⅰ类占9.4%);使用抗菌药物的378例患者中,用药1、2 d仅分别占2.6%、3.2%;清洁手术用药≥3 d的占98.4%。结论:我院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医院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才能使用药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