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制作1成年男性右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变异拇主要动脉吻合掌浅弓1例.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中桡动脉在腕掌侧桡腕关节处未发出掌浅支,而是以单干斜向内下走行,在距桡骨茎突0.97 cm处入鼻烟窝并走行2.87 cm穿出,然后继续走行0.83 cm,至第1骨间背侧肌两头之间,穿人手掌参与构成掌深弓.其在穿人手掌前发出1分支称为变异支即拇主要动脉,其外径为1.56 mm,分支前后桡动脉外径分别为2.14 mm和1.90 mm.变异支在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走行5.02 cm至第1掌指关节内侧、第1骨间背侧肌下缘,发出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0.94 mm,分支前后变异支外径分别为1.44 mm和1.40 mm.变异支绕向手掌走行0.86 cm至第1掌指关节手掌侧,发出拇指尺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1.24 mm,分支前后变异支外径分别为1.30 mm和1.26 mm.  相似文献   

2.
<正>在制作一成人左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其掌浅弓、掌深弓异常,并有多处手掌动脉呈现Z型异常扭曲,现报道如下。该标本桡动脉在桡腕关节处未发出掌浅支,而是以单干转至手背,在桡骨茎突下入鼻咽窝发出变异的拇主要动脉,终支构成掌深弓。变异的拇主要动脉穿拇收肌后在其浅面发出拇指桡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1.16 mm。分支后外径为1.44  相似文献   

3.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窝上界处发出1条尺浅动脉(图1),起始处外径为1.20 mm。此动脉行经掌长肌腱下方并与之相交,大部分走行于前臂前群肌的浅面,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及手腕中部到达手掌,在腕部尺浅动脉的外径为0.7 mm。尺浅动脉进入手掌后,斜行横过手掌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正常。肱动脉还发出外径为3.74 mm的骨间总动脉,在距肱动脉末端5.39 cm处,骨间总动脉发出尺动脉深支,尺动脉深支与尺神经伴行止于豌豆骨上部。通过对掌深支的解剖发现,此标本掌深支为桡动脉穿第1骨间背侧肌进入手掌后,穿过拇收肌横、斜头之间到达骨间肌深面与营养小指短肌及小指对掌肌的血管吻合形成,随后分支成正常掌心动脉。  相似文献   

4.
张冬初 《解剖与临床》1998,3(2):106-106
双侧掌浅支粗大合并行程异常及分支变异者比较少见。作者在解剖一例成年男尸时发现双侧桡动脉掌浅支粗大合并行程异常同时伴有分支变异。 左侧桡动脉的掌浅支自桡骨茎突上方0.85cm处发出(见附图)。发支后的桡动脉干外径为2.00mm。掌浅支起始部外径1.92mm,该支贴鱼际肌表面的筋膜下行达手掌与尺动脉终支吻合成掌浅弓。掌浅弓属桡尺动脉型,位置正常,弓之最细处外径为1.58mm。掌浅弓在拇短屈肌下缘发出一长为0.50cm,外径为1.54mm的短支,即拇主要动脉。该动脉随即分为两支:一支为拇指桡掌侧动脉,走行于拇指掌面的桡侧缘;另一支是拇指尺掌侧动脉和示指桡掌侧动脉的共干支,继行2.00cm后,于拇收肌下缘处即分为上述两支。分别至拇、示指掌面的相对缘。另外。桡侧两条指掌侧总动脉共干发自掌浅弓。  相似文献   

5.
在局部解剖学操作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左上肢(该部位无手术、外伤及疤痕)同时出现桡动脉、桡神经浅支和拇短伸肌腱变异,现报道如下。左桡动脉在大圆肌下缘下5.5cm即从肱动脉分出(取上肢外展90°位测量,下同),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3.8cm从肱动脉分出。桡动脉在距桡骨茎突上4.3cm分出1支跨肱桡肌肌腱表面到前臂背侧,沿桡骨背侧向下走行,而后进入第1掌骨间隙后,穿第1骨间背侧肌入手掌参与掌深弓的组成,见其发出第1掌背动脉,“鼻烟窝”处未发出桡动脉茎突返支和桡动脉腕背支;桡动脉本干仍向下走行,分出掌浅支参与掌浅弓,深支绕桡骨茎突进“鼻烟…  相似文献   

6.
桡动脉掌浅支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桡动脉在其转向手背时发出掌浅支 ,通常穿鱼际肌实质或沿其表面下行 ,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手桡动脉掌浅支变异 ,此类变异较少见 ,现报道如下。桡动脉平豌豆骨上方 2 .9cm处发出掌浅支 ,直径为 1.34mm ;穿拇短展肌实质 ,行程 1.1cm ,后穿出行于皮下 ,该支未与尺动脉吻合 ,距豌豆骨 6 .5cm处分两终末支 (附图 ) ,其中一支营养拇指桡侧半 ,直径 0 .8mm ;另一支在距分支 1.9cm处与拇主要动脉吻合后发出示指桡掌侧动脉 ,直径为 0 .5 6mm。附图 桡动脉掌浅支变异桡动脉掌浅支变异1例@马新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CT扫描的方法了解大鱼际部的动脉血管分布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临床20例手部外伤的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同时用CT三维成像技术获取大鱼际部血管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其动脉血管分布情况。结果:20例患者的拇指背侧动脉在第一掌骨桡背侧恒定出现,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来源不恒定:25%(5/20)单独由掌浅支或掌浅弓发出,55%(11/20)由掌浅支与拇主要动脉在掌指关节附近汇合而成,20%(4/20)直接由拇主要动脉发出。结论:拇指背侧动脉多数位置恒定,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来源不恒定,用后者设计大鱼际部逆行皮瓣时应考虑血管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尸体解剖操作时,发现一具男性老年尸体左侧前臂的桡动脉与前臂正中静脉相伴行,位置表浅.1 在肘窝内,肱动脉本干平桡骨颈延为尺动脉,从肱动脉前壁发出桡动脉.尺动脉粗,走行正常.桡动脉细,向前穿肘筋膜浅出至皮下,在浅筋膜内与前臂正中静脉伴行下降.桡动脉在前臂近侧2/3居旋前圆肌和肱桡肌浅面;远侧1/3居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于桡骨下端斜穿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手背.再穿经第一骨间背侧肌至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2 桡动脉于起始处发出桡返动脉,沿途发出肌支,未见掌浅支.起始部外径3.5mm,平桡骨茎突处外径3.1mm.3 前壁正中静脉于肘窝下角向上呈叉状分为2支,分别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相连,并借交通支与肱静脉外侧支相续.4 本例桡动脉在肘窝由肱动脉发出,伴前臂正中静脉全程浅行皮下,属于低位桡浅动脉,颇为少见.这种桡浅动脉伴前臂正中静脉浅行,容易致动、静脉混淆,易造成意外的动脉内注射,如误将药物或造影剂注入桡浅动脉,常致手  相似文献   

9.
第1指掌侧总动脉合并拇主要动脉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制作一成人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见其第1指掌侧总动脉起于桡动脉,伴拇主要动脉走行异常,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此类报道,现报道如下:桡动脉绕桡骨茎突,经拇指的三条长肌腱深面至手背,在手背浅面走行2.12cm后,在第1掌间背侧肌浅面呈46°发出拇主要动脉,分支前外径2.20 mm,分支后外径1.72 mm.  相似文献   

10.
左手动脉异常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分布于手的动脉来源于尺、桡动脉的分支:桡动脉发出掌浅支与尺动脉的终末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发出小指掌侧动脉和三条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总动脉分别发出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2~5指相对缘;桡动脉穿第一掌骨间隙处发出拇主要动脉(其分三支分布于拇指两侧和示指桡侧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为1例左侧全手皮肤脱套伤(近端于尺骨茎突平面,远端至拇指指间关节平面、示、中、环指中节中部平面、小指远侧指间关节平面)行再植手术时,见其拇主要动脉由鼻咽窝处发出,在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走行,经虎口转至拇指尺侧,直接延续为拇指尺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侧指固有神经伴行。手部动脉变异较多,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此类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成人男性尸,右上肢手部,桡动脉终支、掌深弓、掌心动脉等有异常。其中掌深弓出现2个,在此我将它们按解剖位置关系,分别称为,近侧掌深弓和远侧掌深弓。 桡动脉至桡骨下端绕桡骨茎突处,管外径约0.31cm,在此处桡动脉发出掌浅支,管外径约0.23cm,在掌浅支发出处与桡动脉终支之间夹着另一桡动脉分支,行向拇伸肌。桡动脉终支在手背面明显行向第2掌骨间隙,并在大多角骨处发出一  相似文献   

13.
在32具成人尸体的64侧上肢中解剖了骨间掌侧神经及其发出的肌支共510支,对其分支平面,分支数目,长度及其走行过程中的受压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旋前圆肌尺骨头的纤维弓,指浅屈肌腱弓,拇长屈肌的异常肌束和骨间掌侧血管的分支血管束是造成骨间掌侧神经受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拇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例上肢标本,观察拇指桡侧、尺侧的掌侧固有动脉,两侧的动脉为拇主要动脉的分支,占70%;拇指尺侧的动脉为掌浅弓的分支,占30%;拇指桡侧的动脉为掌浅弓的分支,占20%;其余10%即为掌浅弓与拇主要动脉的吻合支。拇指桡、尺侧固有动脉的外径于掌指关节平面处为1.35±0.05mm,于指间关节平面处为1.12±0.06mm;两侧固有动脉主于沿拇长屈肌腱腱鞘两侧行向远端时,沿途分支有腱鞘外动脉及腱鞘内动脉的分支。本文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拇、示指动脉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拇指、示指的血供来源进行分型,为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部动脉铸型标本上观察拇指、示指主要动脉的来源。结果: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其分为3型:Ⅰ型(拇主要动脉型)主要由拇主要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根据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的来源,又将其分为3个亚型(掌浅弓型、掌深弓型、掌浅、深弓型),掌浅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浅弓发出,占总数的52.56%(41例,左22例,右19例);掌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深弓发出,占总数的30.77%(24例,左8例,右16例);掌浅、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由掌浅弓和掌深弓共同发出,占总数的5.13%(4例,左3例,右1例)。Ⅱ型(桡动脉掌浅支型)主要由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8.97%(7例,左5例,右2例)。Ⅲ型(指掌侧总动脉型)主要由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2.56%(2例,右2例)。结论: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来源不同分为拇主要动脉型、桡动脉掌浅支型和指掌侧总动脉型。其中拇主要动脉型又分为掌浅弓型、掌深弓型和掌浅、深弓型三种亚型。  相似文献   

16.
<正>桡动脉在桡骨茎突水平发出掌浅支,经舟骨结节尺缘穿鱼际肌实质或沿其表面下行至手掌中远端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弓的凸侧发出指总动脉[1]至各手指。作者在临床手术中发现一桡动脉掌浅支变异,报道如下。,患者,女性,42岁,右手拇指开放性损伤致皮肤缺损,拟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术中见桡动脉于桡骨茎突水平尺侧发出掌浅支直径为1.1mm,有两伴行静脉,直径约0.7mm、0.8mm,行向舟骨结节远侧缘,穿拇短展肌实质深部约1mm,于肌肉内向远尺侧走行,行程1.5 cm即拐向尺侧与尺动脉分支吻合,在手掌根部形成弓状血管吻合,血管弓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血供的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和固定上肢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情况,据此设计带血管的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的手术方式。结果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进入肌肉前分出2个分支,分别由肌肉的上下1/3处进入肌肉;远端肌支横径(1.5±0.2)mm,可无损伤分离长度为(2.8±0.3)cm,足够到达受区,其营养血管发自第1或第2掌心动脉,起始处直径为(0.8±0.3)mm。结论带血供的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指对掌肌功能的术式具有可行性,该术式实用性、有效性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右上肢过程中发现正中动脉自腋动脉第3段发出,分支形成掌浅弓和变异拇主要动脉,报道如下。此标本正中动脉自腋动脉第3段(外径6.68 mm)距离旋肱后动脉(外径4.00 mm)10.10 mm处发出,此处正中动脉外径为2.82 mm;跨过正中神经起始部,在臂部于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之间经肱二头肌内侧至肘窝,臂部长度227.00mm,后跨过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行于桡侧腕屈肌和掌  相似文献   

19.
掌浅弓的形态多变 ,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 ,见其右侧掌浅弓形态特殊 ,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 ,防腐固定后 ,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其右上肢 ,桡动脉于近桡骨茎突处发出掌浅支后转至手背。掌浅支沿拇短屈肌内侧份浅面前行 ,发出分支与正中神经返支进入鱼际肌并供应支配之。本干继续行向远、尺侧 ,在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及蚓状肌的浅面与尺动脉终支吻合而成特殊形态的掌浅弓。此掌浅弓之形式与现行教科书及相关专著所述类型有明显不同 (附图 )。 1.该动脉弓由桡动脉掌浅支与尺动脉终支吻合而成 ,有近侧、远侧两个弓 ,且弓的两端相…  相似文献   

20.
掌浅弓、拇指尺侧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掌部血管的形态变异较为多见,作者在解剖手部标本时,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右侧掌浅弓及拇指尺侧动脉形态特殊,现报道如下。(1)桡动脉掌浅支缺如,桡动脉从手背进入手掌处分出拇主要动脉。拇主要动脉沿第1掌骨掌尺侧下行,沿途分为2支:1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