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iu J  Xiang H  Ling F  Zhang H  Miu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91-193,T002
目的 增强临床医师对伴有髓周动静脉瘘的不典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伴髓周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硬脊膜动静脉瘘差异不大,通过反复脊髓血管造影证实其伴有脊髓前动脉供血的硬脊膜动静脉瘘。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全部改善。结论 全面的脊髓血管造影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是必要的,有助于发现另外的瘘;伴髓周动静脉瘘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关键在于成功地阻断硬脊膜支和脊髓动脉向瘘口的供血。  相似文献   

2.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M  Zhang HQ  Zhi XL  Chen G  Shan YZ  Chen WJ  Wu H  Ling F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99-102
目的: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1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首选经全椎板切除入路夹闭瘘口至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61例,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37例,经血管内栓塞12例,栓塞后复发再手术3例。患者术后采用了抗凝、血液稀释、早期康复等辅助治疗。106例患者术后复查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全部闭塞。89例复查脊髓MRI显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全部消失,其中74例髓内T2高信号消失、15例缩小。术后9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20个月,54例症状完全消失,34例症状改善,10例无变化,其中3例栓塞1-5年后瘘口再通而手术。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经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夹闭自瘘口到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是本病道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初步探索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有24例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了半椎板切除显微外科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2例为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因复发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接受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脊髓功能评价采用改良阿米诺夫量表,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影像学随访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脊髓功能评价16例为优,阿米诺夫评分平均0.7分;4例为良,平均4.8分;3例为中,平均6.7分;1例为差,平均9.0分.综合疗效评价,治愈16例,改善6例,无变化2例.结论 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足对硬脊膜内背侧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手术.  相似文献   

4.
脊髓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我科收治的3例髓周动静脉瘘和1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利用Aminoff and Logue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改变情况。结果16例均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治疗,5例在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后病情加重,11例无变化。术后运动功能:9例改善,7例无变化。排尿功能:13例出现排尿困难者中,11例改善,1例恶化,1例无变化。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和临床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及I型髓周动静脉瘘刨伤小、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13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做好眼部护理、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0例患者瘘口完全消失;3例栓塞后瘘口残余,予颈动脉压迫治疗后2例瘘口消失;平均住院治疗18.3 d出院.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效果较好,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SDAVF患者31例,采用单纯栓塞治疗23例、手术治疗5例及栓塞加手术治疗3例,全组患者术后均行抗凝治疗。结果 31例病人中痊愈10例,好转17例。4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7.1%。结论 血管内栓塞或显微手术电凝切除瘘口及瘘口与冠状静脉丛之间的引流静脉是目前治疗SDAVF的最好方法,根据供血动脉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且术后都需使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7.
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1991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经MRI、DSA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AVM)59例。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8例,膜内髓周动静脉瘘(PMAVF)12例,髓内动静脉畸形(SCAVM)29例。手术切除37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先血管内栓塞后再手术6例,未治疗3例。结果:经治疗的56例治愈16例,明显好转17例,稳定18例,加重5例。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可初步判断脊髓血管畸形的病变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案,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3月接受脊柱手术的40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98例,女107例;年龄11~78岁,平均46.2岁。病程3个月~5年。术中硬脊膜损伤或切开者28例(6.91%),其中颈椎3例,胸椎和腰椎19例,骶椎6例:28例中术后有6例发生脑脊液漏。术中未发现硬脊膜损伤而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脑脊液漏的总发生率为1.98%。采用修复硬脊膜裂口、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卧床休息和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措施处理。观察并记录处理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3个月~4年,平均1年5个月。术前症状获不同程度缓解。8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均获临床治愈,其中6例硬脊膜囊背侧瘘主要通过卧床休息、伤口加压包扎和再次手术缝合治愈,2例硬脊膜囊腹侧和侧方瘘尚需附加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经多科协作治疗而愈合。结论 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有效治疗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发生的30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颈椎手术6例,胸椎手术4例,腰椎手术16例,骶椎手术4例.术中均发现硬脊膜破裂,行修补或填塞硬脊膜漏口,逐层严密缝合伤口,置管引流,伤口加压包扎,术后卧床休息等综合措施处理.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30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6~26d内治愈.结论 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骨科医师对于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1~66岁,平均(54±4)岁,对比分析术前及随访时改良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结果自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确诊的15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中,12例(80%)存在误诊情况,其中存在两次以上误诊者6例(50%),1次误诊者6例(50%)。初次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6例,颈椎管狭窄症者1例,前列腺增生者2例,脊髓炎2例,脊髓空洞症1例;二次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例,脊髓炎4例。临床表现以双下肢无力及麻木、泌尿道症状为主。12例MRI均可见脊髓水肿信号和典型或不典型血管流空影。1例患者分别经历了颈椎管扩大减压术和腰椎管减压术。所有患者最终经历了显微外科治疗。术后获得平均(0.9±0.2)年随访,改良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在步态及大小便方面均有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或/和麻木等症状,尤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想到本病可能,进一步MRI若出现脊髓水肿和血管流空征象,应高度怀疑硬脊膜动静脉瘘,应进一步行造影检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