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方道连  王年吉 《肿瘤》1989,9(6):283-284
Barrett食管为Barrett 1950年首先报道,系指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为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自Morson等报道在Barrett食管上发生腺癌以来,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人认为Barrett食管事实上是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3.
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及有关疾患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产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疾患24例,其中晚期食管癌1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狭窄6例,食管癌穿孔7例,食管憩室穿孔1例,穿孔患者用带膜支架,内镜下一和置食管支架成功率为95.8%,术后吞咽困难,呛咳明显好转,治疗近期有效率100%,后流性食管炎和胸痛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4.2%)。  相似文献   

4.
食管带膜自扩金属支架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傅剑华  戎铁华 《癌症》1998,17(2):123-125
目的:观察和评价Gianturco-Z食管带膜自扩金属支架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吞咽梗阻或合并食管呼吸道瘘/纵隔瘘的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在X光及金属食管镜指引下,应用Gianturco-Z食管带膜金属支架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15例,其中6例合并食管呼吸道瘘,2例食管纵隔瘘。食管扩张器扩张后,安放入支架16个,长6~14cm,直径18mm。结果:全部支架安放成功,进入预定位置,支架扩张满意。吞咽困难评级(0~4级)平均从3.38±0.40级降至1.13±0.14级,食管呼吸道瘘/纵隔瘘被阻断,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28.4±5.12。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6例出现短期胸骨后痛,1例支架下端肿瘤过长,需安放与第一个支架部分重叠的第2个支架。随访至1997年3月,12例死亡,平均生存4.10±0.82月,2例仍存活分别已生存4、3月。结论:Gianturco-Z食管带膜自扩金属支架用于姑息治疗恶性食管梗阻,食管呼吸道瘘/纵隔瘘,操作简单、安全、姑息效果好,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食管内支架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的食管内支架是一种硬质塑料管,需在手术中或全麻下安置,其适应症窄,随着胃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开始在胃镜或/和X光下进行,支撑管的材料也不断改进。随着各种新型材料支架在血管、尿路等部位的应用,逐渐用以治疗各种食管狭窄。1983年法国医生E。Frimberger首先报告了用膨胀式金属螺旋管治疗恶性食管狭窄。近年这项技术在我国有了较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3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L:88.5%(231/261)、63.1%9125/198)和48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道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癌症》1992,11(5):380-381
Barrett食管是发展成为食道腺癌的危险因素。本文报告了Barrett食道腺癌12例,占同期食道癌发生率的12.9%,食道腺癌的33%。10例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4例有长期胃食道返流病史,10例接受了外科治疗。结果支持Barrett食管是食道腺癌的癌前病变并提出应对Barrett食道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9.
食管癌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改进食管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手术死亡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 1999年 1月~2002年 12月对 29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 (Ⅰ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Ⅱ组)、右胸前外侧切口(Ⅲ组)、右胸后外侧切口(Ⅳ组)共完成食管癌食管切除术、经食管床食管重建术 293例。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 98. 7% (293 /297),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98. 2%(86 /87)、98. 1% (52 /53)、98. 5% (133 /135)、100% (22 /22);手术死亡率 1. 7% (5 /297),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2. 3% (2 /87)、1. 9% (1 /53)、0. 75% (1 /135)、4. 5% (1 /22);断端癌发生率 3. 8% (11 /293),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4. 7% (4 /86)、3. 8% (2 /52)、2. 3% (3 /133)、9. 1% (2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2. 8% (38 /297), 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 17. 2% (15 /87)、9. 4% (5 /53)、11. 1% (15 /135)、13. 6% (3 /22)。Ⅲ、Ⅳ组与Ⅰ、Ⅱ组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Ⅰ、Ⅱ组间及Ⅲ、Ⅳ组间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食管癌患者右胸前外侧三切口、右胸后外侧三切口全食管切除,可彻底清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切除后,食管的重建手术不外通过人工吻合与器械吻合二种,难免要在吻合口遗留缝合材料及金属异物,并成为日后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吻合严密、吻合部位不留异物之优点,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作用。为了克服原用非吸收性尼龙1010制支撑管在手术后难以排管等弊端,我们与日本Gunze株式会社京都研究所联合研制了由Polyglycolic Acid(PGA)制成的可吸收性支撑管,首先对其进行了体内、体外胃液浸泡试验,证明支撑管在2周之内结构稳定、完整,2.5~3.5周时相继裂解,碎片园钝。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压装置,测得手术时弹力环的初始切割压力为122.4 kPa~  相似文献   

11.
黄植蕃  戎铁华 《癌症》1997,16(1):52-54
本文报告31例上段食管癌非开胞切除的结果和体会,着重介绍非开胞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该段食管癌的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作者使用 GF-I 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胸膜顶以上食管胃吻合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41~72岁。无一例发生手术后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病例。本文对手术方式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游离食管后,向下牵拉食管,把荷包缝线放置在胸膜顶以上的食管上,保证食管癌的上切缘有足够的长度。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使用吻合器的注意事项。使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可以简化吻合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Barratt‘s食管恶变为食管腺癌四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731例食管上皮增生自然转归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食管上皮增生的演变及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对1973年食管细胞学普查发现为食管上皮增生的731例病人进行了随访复查.结果表明,重度增生癌变率为14.57%(22/151);中度增生癌变率为6.52%(3/46);轻度增生癌变率为5.81%(31/534).重增癌变率和轻增癌变率相比,有有一显著差异(P<0.01).拉网复查的233人中,经由轻度增生,重度增生、癌发展的56人,占24%;稳定未变的93人夕占39.9%;由重增回转为轻增者18人.由重增、中增、轻增回转为正常者81人,回转率为34.7%在影响食管上皮癌变的诸因素中夕以长期消化道慢性病史与食管上皮增生癌变关系最为密切(P<0.0l).这说明,增生程度越重,癌变比例越大夕间隔时间越短,食管癌是由食管上皮增生演变而来,食管上皮重增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预防食管癌应注重防治食管上皮增生和慢性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在颈部吻合与弓上吻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评价肿瘤根治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6年4月阳城县人民医院外科(胸外组)收治的438例食管癌的病历资料,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切除在颈部吻合比弓上吻合癌残瘤率低,一但吻合口瘘不致造成死亡危险.结论 食管癌根治应多采用颈部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81年至1983年间施行术前放疗与外科综合治疗的48例和同期单一外科治疗的150例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标本的断端残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放疗组标本断端发现2例残癌;占4.2%(2/48);单一外科治疗组发现27例残癌,占18%(27/150)。两组残癌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术前放疗对残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文中对其预防断端残癌的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扩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使用胃镜或在X线电视监视下安放支架147例。结果 支架放置成功率和放置后吞咽困难缓解率100 %。其中15例疼痛较剧在胃镜或X线下将支架取出。结论 带膜支架应用于食管癌性梗阻、瘘或吻合口癌复发,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良性狭窄不易放置支架,或放置后1周内取出以缓解顽固性良性狭窄。  相似文献   

18.
食管腺癌和Barrett食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于食管的腺癌约占食管癌的5%~10%,食管腺癌患者中约86%起源于Barrett食管,少数来自异位胃粘膜或食管粘液腺体。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食管特殊型肠上皮化生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对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应纳入内镜监测计划,定期追踪和监视观察,使肿瘤在早期阶段检出。  相似文献   

19.
1985年9月至1991年1月间,我院应用经食管床全胃重建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100例,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本术式的重点是经右胸游离并切除全胸段食管;行上腹正中切口经腹游离全胃,常规行幽门成形及沿小弯的管状胃缝缩术;将制备的管状全胃组织经食管裂孔,送于后纵隔食管床之中,再于左颈部将管状胃递出;最后于左颈部与食管(咽)行Gambee氏单层吻合术。本组胸内(心、肺)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颈部吻合瘘为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食管切除食管重建移植物的选择的探讨,作者认为食管切除术后利用带回盲瓣右半结肠作为移植物重建食管,较其它移植物重建食管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