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为首选.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穿刺时因血管细小回血慢,易造成穿刺失败.我科采用对折头皮软管进针法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1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人静脉内,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型号头皮针在休克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7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结果:采用5.5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98.9%,疼痛感明显减轻;采用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为82.7%,有明显疼痛感觉.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比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高,疼痛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护生尽快掌握并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我院采用头皮针软管作为血管模型供护生练习,收到很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是衡量这一技术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减轻患者痛苦,始终是临床护理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总结出一种新的静脉穿刺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操作前,尽可能调低输液架高度,挂输液瓶,常规排气后,将输液器螺旋夹下调至输液滤器上方20cm处左右,旋紧。选择血管,安尔碘皮肤消毒待干,扎止血带,再次排气。将滤器与螺旋夹之间的输液管对折,对折处握于左手或右手手掌小鱼际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制侧孔头皮针穿刺对静脉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36只健康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侧孔头皮针和普通头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穿刺注射诺维本。比较注射后24h两组穿刺静脉外观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静脉组织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O.05)。结论 侧孔头皮针对静脉损伤小,组织修复快,可提高静脉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降低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98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右手拇指沿血管缓慢推进Y型软管座,同时右手示指指腹顶着鳍状针座前端向后退出部分针芯,用两条6~7 cm胶布分别从Y型软管座和留置针后端沿延长管的反向分别交叉固定于穿刺血管两侧。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2~5 mm,左手再连针带管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2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1],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反折输液管行静脉穿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侠 《护理学杂志》2004,19(15):56-56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休克、重度水肿、长期输液以及老年病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我科采用反折输液管法行静脉穿刺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 0 0 3年 1~ 6月于本科住院的休克、重度水肿、肥胖等血管条件较差的 2 6 0例病人 ,年龄 4 0~ 82岁 ,平均年龄6 1 .0岁。  方法 :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常规消毒 ,左手折叠输液管下端接近头皮针的部分 ,以小指与无名指夹紧折叠处 ,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柄穿刺。  结果 :2 6 0例一次穿刺成功 2 5 8例 ,成功率 99.2 3%。  小结 :因休克、重度水肿、肥胖以及静…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3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15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200例,行外头皮穿刺采血。提示:外周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制侧孔头皮针穿刺对静脉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36只健康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侧孔头皮针和普通头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穿刺注射诺维本.比较注射后24 h两组穿刺静脉外观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静脉组织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侧孔头皮针对静脉损伤小,组织修复快,可提高静脉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在外周静脉穿刺中一般以穿刺落空感及头皮针回血来判定穿刺是否成功,但经常会遇到穿刺后回血慢或不回血,继而误导穿刺者继续进针或退针,导致穿刺失败。我们自2005年5月以来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外周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提高烧伤、脱水患几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3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烧伤、脱水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头部扎止血带条件下留置针穿刺技术.比较两组静脉充盈时间、充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患儿疼痛发生率.结果 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烧伤、脱水患儿采用头部扎止血带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负压原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欧劲梅  周红  时红 《护理学杂志》2006,21(17):40-40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在外周静脉穿刺中一般以穿刺落空感及头皮针回血来判定穿刺是否成功,但经常会遇到穿刺后回血慢或不回血,继而误导穿刺者继续进针或退针,导致穿刺失败.我们自2005年5月以来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外周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1],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部分医院也应用于CT增强检查,但都仅局限于静脉穿刺的范围。应用静脉留置针在动脉穿刺的相关应用报道较少。我科至2010年5月开始试用静脉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动脉端顺穿后行内瘘血管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理使用手背静脉,减少静脉穿刺损伤。方法将10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选择手背静脉穿刺;观察组将手背分为外、中、内三区,按左手外区→右手外区→左手中区→右手中区→左手内区→右手内区的顺序进行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炎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区使用静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手背浅静脉穿刺操作,有利于保护静脉。  相似文献   

19.
手背静脉的分区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理使用手背静脉,减少静脉穿刺损伤.方法 将10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选择手背静脉穿刺;观察组将手背分为外、中、内三区.按左手外区→右手外区→左手中区→右手中区→左手内区→右手内区的顺序进行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炎程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区使用静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手背浅静脉穿刺操作,有利于保护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时节约药物和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方法。方法将8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用自制改进型头皮针(观察组)和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对照组)穿刺后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药时间、药物残留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推药时间、药物残留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型头皮针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辐射量,符合放射防护原则,亦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确保注入剂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