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膨肺对负压吸痰致肺不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膨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行负压吸痰所致肺不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连续1周后对发生肺不张患者行膨肺治疗1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每次吸痰后给予膨肺治疗。结果膨肺1周时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1.96%,1/51)显著低于对照组(20.41%,10/49),两组比较,P<0.01;膨肺2周时肺不张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4.08%(2/49)。结论膨肺能有效地防治人工气道负压吸痰所致的肺不张。  相似文献   

2.
膜式人工肺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膜式人工肺及其应用谭小苹,裴觉民综述自1953年人工肺首先应用于心脏手术并取得成功以来[1],人工肺的开发与研究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由于膜技术的发展,人工肺由直接接触型(如血液薄膜式和鼓泡式),向间接接触一膜式发展,由平板式向毛细管式发展,由管...  相似文献   

3.
<正> 2000年12月我科为1例重度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肺性脑病、肺心病患者施行双侧肺减容手术,并以人工缝合技术替代进口机械缝闭器缝合肺残面,术后无漏气,病人手术后心肺功能均较手术前有了明显改善,术后一年随访,一般状况良好,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0岁,练钢工人,身高  相似文献   

4.
对4例异体单肺移植术后患者实施强化预防感染的护理,除1例术后1 d因呼吸衰竭、右心功能衰竭死亡外,余3例顺利出院,无1例感染.提出强化护理人员及各级医务人员,包括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制定监护病房的管理制度,使用单间病房,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护理工作,可避免或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肺移植术的成功率及肺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操作伍用人工鼻(温-湿交换过滤器)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肺部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排除原有严重心、肝、肺、内分泌合并症的患者140例,按手术通知单序号随机分为两组(n=70)。Ⅰ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呼吸机机控呼吸,常规管理患者呼吸道,术毕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Ⅱ组气管插管成功后,严格按照肺复张策略操作并在呼吸回路中接用人工鼻,其他管理同Ⅰ组。观察术后6天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Ⅰ组病人全身麻醉后出现肺部并发症7例,Ⅱ组病人全身麻醉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结论肺复张策略伍用人工鼻对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肺部并发症有确切的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肺代替人工氧合器的体外循环技术是否比常规体外循环对肺组织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小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自体肺代替人工氧合器,对照组按常规体外循环方法,分别转流135min,主动脉阻断60min,测定实验前、后肺静态顺应性、肺动-静脉氧差,检测灌注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和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后的肺静态顺应性均下降、肺动-静脉氧分压差增大,灌注液中TNF-α和IL-6含量增加,但两组相比,实验组的改变显著轻于对照组。肺组织标本显示,实验组的肺湿,干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肺损伤程度也较轻。结论自体肺能够耐受非搏动性灌注而代替人工氧合器进行体外循环且可显著减轻因肺的缺血再灌注以及因采用人工氧合器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性肺损伤,对肺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肺血管受肿瘤侵犯或紧密粘连,导致肺癌手术困难时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适当患者,术中游离肺动、静脉主干,绕10号丝线套橡皮管阻断后再进行肺肿瘤的切除与肺血管的处理,使手术在一种无血状态下进行.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率达100%,72%的患者未输血,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出现急性心律失常,全组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应用套线阻断控制肺动、静脉主干的方法对侵及肺血管肺癌的患者手术具有简便、安全、最大限度清除肿瘤等优点,可明显地减少手术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人工膜肺是治疗极重度呼衰的先进技术。1996-1997年,4有重度呼衰病人在呼吸机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膜肺治疗获得理想的效果。作者主要讨论了术前做好病人及器具的准备;术中监测血气分析、激活全血凝血时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做好膜肺及撤机拔管后护理。  相似文献   

9.
背景:肺转移是骨肉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骨肉瘤患者肺内常出现直径〈5mm的微小结节,这些微小结节的性质诊断至今仍是难点。目的:拟应用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定期检查对骨肉瘤患者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最终转归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是否有助于筛查骨肉瘤微小肺转移。方法: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对250例骨肉瘤患者进行定期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检查,进而分析骨肉瘤患者肺内微小结节的的发生率、动态变化率并判断肺内微小结节是否为转移病灶。结果:250例骨肉瘤患者中119例(47.6%)发现直径〈5mm的肺内微小结节,16例(13.4%)的肺内微小结节发生动态变化(增大或增多),并诊断为肺转移。结论:应用定期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最终转归,有助于提高部分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Zhen MF  Chen JY  Liu F  Dong SM  He YJ  Zhu QK  Chen R  Ye SG  Wang YG  Zhu Y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44-144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2月为9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施行左侧单肺移植1例、右侧单肺移植1例、左单肺移植+术后1周对侧肺减容术1例、左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2例、右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2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双肺移植2例。结果 术后1d内2例胸腔引流量超过2000ml,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保守治疗控制。术后机械通气3~22d,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7例至今存活良好,均能生活自理,其中2例已恢复工作,目前存活最长时间30个月。1例因重症急性排斥(4A级)于术后15d死亡,1例因余肺重症细菌感染合并霉菌感染于术后1个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单肺移植可作为终末期肺气肿的常用术式,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可以更好地利用供体,避免对侧自体肺过度膨胀等术后并发症。对存在感染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应首选双肺移植。  相似文献   

11.
右侧单肺移植术治疗双肺多发性囊肿合并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6年1月为1例双肺多发性囊肿合并感染患者施行了右侧单肺移植手术。结果术后用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辅助呼吸48h后拔除气管内插管。胸部X线片和CT示:移植肺清晰,肺扩张和血液灌注良好,未见异常密度阴影。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肺功能明显提高,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增加0.74L,最大通气量(MVV)增加31.08L/min。住院64d痊愈出院。出院后5个月余肺功能正常,MVV%为66.oN,大小气道功能和肺通气储备功能接近正常。随访1年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肺保存、移植技术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肺移槽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和峰活盾量的傈讦.  相似文献   

12.
《器官移植》2021,12(5)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世界范围内供肺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患者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死亡。紧急肺移植是一种根据患者疾病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移植的肺源分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肺源等待时间和降低肺移植等待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各国关于紧急肺移植这一术语的定义、标准和应用并不统一,且基于该分配制度的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和净获益也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基于既往紧急肺移植的临床研究,对其定义标准、危险因素、生存结果、局限性和优化措施进行详细综述,为综合评估紧急肺移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优化肺源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肺康复的自我体验,为医护人员认识及完善家庭肺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对15例参与家庭肺康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家庭肺康复中的自我体验。结果提炼出家庭肺康复后患者的变化,家庭肺康复的动力,家庭肺康复的阻力,对家庭肺康复的期望4个主题。结论医护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加强家庭肺康复的教育和宣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合作,注重随访;调动患者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PD患者拒绝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推广肺康复治疗寻求方略。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8例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某项肺康复项目的 COPD患者进行深入访谈,根据扎根理论方法,应用NVIVO9.0质性分析软件辅助分析资料。结果 COPD患者拒绝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4个主题:个人因素、客观阻碍因素、家庭与社会支持、医护人员的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应识别COPD患者拒绝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以提高COPD患者参与肺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保证肺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各种原因引起肺叶或一侧全肺功能完全丧失,体积缩小,已造成不可逆病理性改变称毁损肺.对于一侧肺毁损的患者,适时采取手术切除病侧全肺.不但可以迅速缓解呼吸系统症状,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对部分良性疾病可达到治愈目的.由于肺组织的广泛纤维化患侧肺功能丧失.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及反复出现的咳嗽、咳脓痰、咯血.而且由于壁层胸膜的增厚,内科治疗效果差.大多需外科治疗,但该手术对患者围术期的生理状况干扰大,手术过程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文章总结毁损肺的全肺外科治疗方法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双肺移植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方案,具体包括肺功能康复、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经过精心护理,12例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转入普通病房行进一步治疗后顺利出院。提出对肺移植术后患者,以肺康复指南为基础,实施系统化的早期肺康复训练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移植术后并发肺叶不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实施肺移植术后并发肺不张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囊性纤维化双肺移植后右中上肺重症感染并肺不张,1例为支气管扩张、两肺肺气肿双肺移植后右肺中下叶肺不张。肺切除术前两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两例患者分别进行右移植肺中叶切除术和右移植肺中下叶切除术。结果两例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结论肺移植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支气管狭窄导致肺叶不张时,行肺叶切除术、切除病变部位能有效地控制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许多相关问题须待解决。除了供肺严重缺乏外,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肺功能异常是肺移植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保存移植肺的最佳状态对减轻肺移植术后缺血器官功能障碍至关重要。因此,寻找一种高度可靠的肺保存液,对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供肺保存液的种类、灌注方式、灌注条件及其改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骨肉瘤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了解肺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给予干预性治疗、寻找多中心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0月间在我院经规范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成骨肉瘤患者共158例,对其中41例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发生部位、Enneking分期、化疗方案、手术方法、局部复发情况、肺转移特点和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转移发生率25.9%。158例患者中局部复发16例,复发率10.1%;复发患者中出现肺转移12例,占局部复发的75%。41例肺转移患者中存活11例,存活率26.8%,平均存活时间47.6个月(9~114个月)。12例单发肺转移患者中5例存活,存活率41.7%;29例多发肺转移患者中6例存活,存活率20.7%。8例行肺清扫术患者中5例存活,存活率62.5%。行保肢术25例,存活8例,存活率32%;行截肢术12例,存活3例,存活率25%。结论尽管采取多药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手段及根治性外科手术,但仍有近30%的成骨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肺转移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其局部复发与肺转移关系密切;肺转移类型、出现时间以及手术方式等对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有望提高肺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单肺移植术后四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单肺移植术后疗效。方法 1995年2月23日为一例 末期肺结节病患者行左单脉移植。结果 术后半年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胜任轻体力劳动曾有5次急性排斥,下有高血压、糖尿病,左肺结节病复发及左胸壁结核,均已痊愈,结论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