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腔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来位置,经由先天存在的或后天形成的裂孔或间隙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被称之为腹疝,其中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称为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腹股沟疝占所有疝的90%,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0%,男女发病比例为15:1,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它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由于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下界为腹股沟韧带,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因解剖和生理特点,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在人的各类疝中最高.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腹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管的内环,沿腹股沟管经外环脱出的疝称为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腹壁区域性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器官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的腹外疝.腹股沟斜疝发病率占腹外疝的90%,占腹股沟疝的95%,腹股沟疝的发生男性占多数,男女比例约为15:1,右侧多发.  相似文献   

6.
<正>腹股沟疝是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及股疝,其中斜疝最常见,其次是直疝,股疝较少见。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发病机制有先天性解剖异常与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等原因。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传统手术主要是采用前路张力修补,由于复发率高,已很少采用。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我院于2010—2014年期间对54例腹股沟疝患者实  相似文献   

7.
正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住院确诊腹股沟疝患者34例。因成年人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只有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加强或修补薄弱的腹股沟前壁或后壁,治疗方为彻底,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  相似文献   

8.
巨大腹股沟阴囊疝是指患者站立位时疝内容物进入阴囊并延伸至大腿内侧中点以下的腹股沟疝。处理巨大腹股沟阴囊疝十分困难。现报道1例巨大腹股沟阴囊疝及其手术处理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疾病处理的要点及难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为了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必须重视和熟悉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处理。1 腹股沟疝的诊断1.1 常规检查:腹股沟疝同其他疾病一样也需要早期诊断,主要靠病史和体检。对腹股沟区域有压痛包块者,应常规做直肠指检,配合腹股沟扪诊;检查阴囊肿物是否与腹腔相连;行X线检查要包括膈顶和阴囊。1.2 疝造影术:将造影剂注入腹腔,在X线下观察造影剂积聚的部位,可清楚地看到很小的疝囊及盆底各种类型的疝。有报道562例腹股沟疝的病人,其中335例单侧疝经造影后,发现77例(22.9%)有对侧疝存在。有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晓清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320-1321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8%~4.4%,男女比例为15∶1,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早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足月儿隐睾发病率为4%,部分在生后1-2个月降至阴囊,未下降至阴囊者在1-2岁行睾丸下降固定术[1]。  相似文献   

11.
人体组织或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总数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1] .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疝是由于存在腹膜鞘管(腹膜鞘突未闭)而引起的异常,在儿童很常见,只要其未发生嵌顿就是一良性疾病。在5年回顾性研究期间,作者发现有32例嵌顿性腹股沟疝(30例为男童、2例为女童),78.12%的患儿年龄小于5岁,54%的患儿疝在右侧,营养不良和腹股沟阴囊疝常引起嵌顿,在81.25%的病例观察到有梗阻综合征,作者不得不对1例肠坏死引起的阴囊漏和2例睾丸坏死表示悲伤和惋惜。在所有患儿行腹膜鞘管结扎封闭联合精索前壁加强,共发现1例术后复发。儿童嵌顿性腹股沟疝@Rantomalala H.Y.H.$Service d'Urologie, CHUHJRA, BP 4150, 101, Antanana…  相似文献   

13.
<正>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向内向下向前,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进入皮下或阴囊所形成,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90%,腹股沟疝的95%[1]。在腹股沟区常见的疝环部位出现软组织包块时,根据临床及体征,通过外科检查一般都能作出诊断[2]。当出现症状及体征不显著,或是需要与腹股沟区其他病变相鉴别时,影像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能进一步了解疝内容物、疝环具体位置,周围解剖关系信息[3],而磁共振检查更能提供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隐匿性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普外科对腹腔镜手术进行术中腹股沟区探查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病史,121例术前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疝,18例腹股沟疝另一侧未发现腹股沟疝.对腹腔镜下突出的疝囊内陷最深处大于或等于10 mm,疝环口横径大于或等于8 mm者视为阳性,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部分符合指征的病例进行同期手术治疗.结果 139例患者中共发现隐匿性腹股沟疝41例,其中双侧腹股沟区12例,右侧腹股沟区18例,左侧腹股沟区11例;股疝2例,斜疝27例,直疝10例,复合疝2例;11例同时完成修补手术.隐匿性腹股沟疝发生率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发病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为疝的发现为隐匿性腹股沟疝概率较非疝高(P<0.01).结论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观察腹股沟区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隐匿性腹股沟疝,为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显性疝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并可以对部分有指征病例直接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于仰卧位及站立位时探测腹股沟疝情况,确定疝的发病部位,观察疝囊的外形、走向、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与精索的关系、与腹腔相通处、与阴囊的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结果112例腹股沟疝全部经手术证实,其中斜疝98例,直疝6例。股疝8例。术前超声检出110例,检出率98.2%(110/112),漏诊1例,占0.9%(1/112),误诊1例,占0.9%(1/112)。结论高频超声能对腹股沟疝的类型作出较准确的鉴别,并能确定疝内容物、疝是否有嵌顿绞窄,还能将腹股沟疝与其他腹股沟区包块作出准确鉴别,可作为腹股沟疝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包括有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以斜疝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腹外斜肌腱膜及腹直肌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人腹股沟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MMP-2在腹股沟直疝的腹直肌前鞘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斜疝组及对照组,而MMP-9在各组均未见表达.结论 MMP-2参与了腹股沟直疝病人腹直肌前鞘基质降解过程,与腹股沟直疝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屠政斌 《吉林医学》2011,(6):1247-1247
<正>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当同侧直疝和斜疝并存,又可称为马鞍疝[1]。《外科学》教材及《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均认为斜疝疝囊可突入阴囊而直疝疝囊不突入阴囊[2-3]。但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近期收治1例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发现系腹股沟马鞍疝,且以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为表现。现针对这个问题就此少见病例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某一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各种疝多以疝环部位而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