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热的夏季,除了注意防暑降温之外,尤其要注意在饮食方面的保健和营养。夏季气温高,很多人食欲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容易出现乏力、倦怠等,这是由于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较多,容易造成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同时,因口渴而大量饮水,稀释了胃酸,影响消化功能;此外,由于高温,体内血液流向体表,引起消化道缺血,并抑制消化酶的分泌,造成食欲不振。所以,在夏季应科学搭配饮食。清淡饮食有营养人热天往往不愿吃高热量较肥腻的食物,多选择清淡饮食。应该注意的是,在选择清淡食品的同时,要讲究营养素的搭配,合理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  相似文献   

2.
慎起居 夏天日出早,应适当晚睡早起,呼吸新鲜空气,有益增强体质;每天应抽时间午睡一会儿,午睡可补充睡眠不足,恢复精力。 调饮食 夏季炎热,宜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或蔬菜大鱼大肉、油腻辛辣食  相似文献   

3.
夏季上火主要还是靠饮食调理,要多喝水。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此外,多吃各种新鲜果蔬,多吃一些”苦”的食物,如苦瓜、莴笋、丝瓜、苦菜、芹菜等,能够起到增强食欲、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在炎热的夏季应该如何通过饮食养生,如何吃出健康呢?夏季饮食应清淡盛夏时节酷暑难热,人容易烦燥不安,食欲也下降。所以夏天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易于消化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的饮食能清热、  相似文献   

5.
夏季宜吃什么、喝什么?饮食中该注意些什么?是关系到每个人能否平安度夏,增进身体健康的大事。笔者通过温习传统食疗理论,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夏季饮食,宜在“三清。⒈选食宜清淡:夏季三个月,在五行中属火,《摄生月令》曰:“夏就是火的意思,立夏这个季节是火相,到夏至火就更旺。”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且由于腠理开泄,津液流失,营养损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体亏人乏。饮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因为清淡的食物可起到清…  相似文献   

6.
夏季宜吃什么、喝什么?饮食中该注意些什么?是关系到每个人能否平安度夏,增进身体健康的大事。笔者通过温习传统食疗理论,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夏季饮食,贵在“三清”。选食宜清淡夏季三个月,在五行上属火,《摄生月令》曰:“夏就是火的意思,立夏这个季节是火相,到夏至火就更旺。”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且由于腠理开泄,津液流失,营养损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体亏人乏,饮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因为清淡的食物可起到清热、…  相似文献   

7.
夏季骄阳似火,酷暑炎炎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因此夏季饮食上应以清心除烦解暑退热为主适宜吃些性味寒凉,清淡少油易消化略带苦味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但也不可过食生冷而伤脾损阳  相似文献   

8.
夏季阳气渐强、阴气渐弱。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应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相似文献   

9.
夏日话饮食     
正夏季气候炎热而又潮湿,人体一方面新陈代谢加快,消耗与排泄增加;另一方面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常常处于出多入少的营养负平衡状态。因而,夏天合理的饮食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满足夏季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而又不致胃肠道负担过重,夏日营养素的构成应注意三高二低,即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略高,而脂肪及糖的含量应略低。饮食以清淡少油、易消化为原则。主食可选米饭及  相似文献   

10.
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加之气温交叉变化,放晴时暴热,下雨时阴凉,因此暑湿最易袭人.中医认为,“脾主长夏”,夏天暑湿容易困阻脾胃,使人体消化机能减弱.因此,夏天宜采取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食疗原则.饮食调养宜选用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食物为主,忌辛辣生火和肥甘油腻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以下介绍一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适合夏季食用.  相似文献   

11.
正除了肚子疼、拉肚子外,呕吐也是夏秋常见的影响孩子健康生活的一大因素,下面就和大家唠叨唠叨孩子呕吐这些事儿。小儿呕吐的原因1.由于小儿脾常不足,特别容易感受外邪,夏季天气热,容易感受暑邪,暑气伏于胃,胃不受纳,引起呕吐;夏天贪凉经常吹空调容易感受寒邪,寒气直中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呕吐。2.本来小儿胃肠功能发育就不完善,再加上天气炎热,孩子凉的东西吃得多,积于胃肠,胃满而溢导致呕吐。喂母乳的小孩容易出现溢乳也可能是和母亲的饮食有关,母亲夏天进食寒凉的东西多了,孩子吃了偏寒凉的母乳不消化而引起溢乳。3.夏天食物易变质,吃了变质的或不  相似文献   

12.
一忌饮酒过量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二忌多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开水。三忌口渴后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四忌饮食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  相似文献   

13.
《养生大世界》2006,(8A):39-39
许多发热病人为了增加营养,常常吃一些蛋类,医学专家提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蛋类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发烧时食用,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升高,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瘦肉、鱼等食物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发烧时应尽量少吃。专家建议,发烧病人的饮食应力求清淡、易消化,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中医杂志》2013,(9):118-118
中医学认为,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养分供身体利用。“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脾属土,喜燥恶湿。夏季气候多雨而潮湿,湿浊寒凉之气易损伤脾之阳气,容易产生脘腹胀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泄泻,水肿等症状。在此气候条件下,若饮食寒凉无度,易造成夏季胃肠疾病的高发。因此,饮食上宜清淡,多选用祛暑利湿、滋阴益气之品,适当控制冷饮等。  相似文献   

15.
要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味饮料。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促进排便。为什么排便与补津液有关呢!因为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灼烧津液了。多运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充溢。饮食宜偏寒凉,而温热类。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少吃为妙。寒凉食物很多:豆腐、黑豆、梨、银耳、  相似文献   

16.
许晓 《西部中医药》2003,16(2):44-44
慢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之“腹胀”、“胁痛”“胃脘痛”范畴。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引起肝火上逆,胃气受阻,以致胆胃不和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隐痛,食欲不佳,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几年笔者认为只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正确的心理疏导才是护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现总结如下。1饮食护理慢性胆囊炎病人平时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忌生冷、油腻及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进食要注意以下几点。1.1少吃脂肪过多的食物,尤其要避免吃肥肉、鸡皮和油煎、油炸食品,少吃动物脂肪,以…  相似文献   

17.
夏天一到,气温骤然升高,人们食欲不振,饮食量也自然减少,大多数人都改为摄取清淡的食物。天气炎热,虽然人们的活动量并未增加,但动则汗珠滴滴,能量的消耗较大。再加上夏天的白昼时间较长,天热也容易引起睡眠不足,造成体内热量耗散。这种热量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加的状况便造成了许多糖尿病人的血糖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夏日祛病汤     
夏季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利尿解毒的瓜果,富含优质蛋白的海鲜、鱼类等,少食用油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汤类菜,可达到解热祛暑、清心醒脑、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益气生津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景海 《光明中医》1998,13(4):14-16
慢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连载)杨景海北京武警总队医院(100027)(接本刊1998年第3期第20页)7.3饮食康复病后的饮食调理也十分重要。愈后宜饮食清淡、易消化又富于营养食物,有利于胃气的恢复。如常食用米粥,既清淡、容易消化,又助谷神、益胃气。若用粳...  相似文献   

20.
每到炎热夏季,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舒等症状,有的发生胃肠道疾患。因此,夏季必须讲究饮食调节,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加一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增进食欲、健脾利胃,还可醒脑提神。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维生素C50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