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市1988年初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甲型肝炎(下称甲肝)流行。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生食毛蚶为最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因生食贝类引起甲肝暴发已有多起,但迄今未见有贝类传播甲肝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练芬  胡开华 《重庆医学》1997,26(5):277-277
  相似文献   

3.
应用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从1988年初上海市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期临床病人早期粪便标本中检测出甲肝病毒RNA,证实是一起由甲肝病毒引起的甲肝流行。采用酚-氯仿提取法和乙醇沉淀法提取标本中的RNA,cDNA探针以缺口翻译法标记~(32)P同位素,在42℃条件下进行cDNA-RNA分子杂交。另以兔抗HAIgG包板,黑猩猩抗HAIgG-Biotin结合物和Avidin-HRP系统的酶标法直接检测病人粪便悬液的甲肝病毒抗原。30份病人粪便标本中,核酸分子杂交检出22份阳性,酶标检出18份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检测与运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时治疗,缩短病程。方法 对10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鼻咽分泌物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果 106例标本,男47例,女62例,检出肺炎支原体19例,阳性率为17.92%。结论 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为一种快速、简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5.
建立时间分辨荧光核酸杂交分析体系应用于临床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采用本室自制螯合剂异硫氰酸苯基-EDTA制备铕离子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抽提患者血清中的DNA,包被于聚苯乙烯微滴板中,与生物素化HBV DNA杂交后,以Eu^3+-SA为检测物,应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检测血清样本中的HBV DNA。  相似文献   

6.
生物素标记的核酸分子杂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物素代替同位素标记探针技术、NaAc-NaOH溶液代替Tris-Nacl中和液、脱脂奶粉代替Denhardt溶液和小牛胸腺D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稳定、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落原位杂交法,用福氏5型痢疾杆菌大质粒上17Kb 基因片段,以32p 标记制备成探针,对80例痢疾志贺氏菌的侵袭力进行检测,结果带菌者菌株中侵袭力的阳性率92.8%,90.9%,病人菌株中袭力的阳性率侵P>0.05,两组菌的侵袭力差异无显著性。通过不同菌群侵袭力的分析,福氏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阳性率似高于其他菌群,该探针特异、敏感、快速、经济,为硷测痢疾菌侵袭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超微结构和免疫电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发育过程中形态学变化,深入了解抗卵胚免疫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研究日本血吸虫卵及其肉芽肿反应超微结构,并对成熟虫卵及未成熟虫卵进行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比较观察。结果 进一步证实日本血吸虫宙表面布满网络状纤丝和微棘状突起。成熟虫行毛微管呈现典型的9+2结构。肉芽肿瘤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9.
多重斑点金免疫测定法快速检测HAVHBV和HCVIgM的初步研究肖乐义,阎小君,陈远鑫,李陕区,郭宴海,苏成芝,侯瑜,刘君(全军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西安710033)关键词斑点金免疫结合试验;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中...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方法制备生物素化λDNA探针。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A-HRP)检测系统,对斑点杂交结果进行检测。当以DAB为显色剂时,探针检测敏感性为120pg,当以OPD为显色剂时,探针检测敏感性为24pg。  相似文献   

11.
经对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IgM抗体的检测结果证实,1988年元月上海市区爆发的急性肝炎为甲肝。配对的病例-对照调查表明其直接发病原因为居民生食不洁毛蚶。经均衡可能混杂因素的成组分层分析得到的食用毛蚶比不食毛蚶罹患甲肝的相对危险度高62.4倍。  相似文献   

12.
闵行区1988年1月15日至2月15日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期间共报告2449例病人,罹患率为23.2‰,其中20~29岁、30~39岁两组罹患率分別为41.4‰和39.9‰。调查表明本次流行系生食毛蚶所致。证据如下:(1)两次供应毛蚶均先于两流行峰前1个月,正好是甲肝的潜伏期,且供应量多流行峰亦高;人群生食毛蚶率高达27.9%;(2)病例对照调查提示甲肝病人吃蚶率为94.4%,极显著高于一般人群(27.9%)和对照病人(28.7%),OR值高达72.0(95%CL:25.9~200.3),且吃蚶量越多OR值越高;(3)人群抽样调查发现吃毛蚶者较未吃者发生肝炎的相对危险性为29.37倍,归因于吃毛蚶的病例占发病数的93.1%。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毛蚶被污染了甲型肝炎病毒后经通常煮沸食用的方法能否全部杀灭病毒。由于病毒主要积聚在贝类的消化系统,本实验人工接种10~5TCID_(50)的甲型肝炎病毒于活毛蚶的胃肠区,经过煮沸5、10、15、20、25、30和45min的处理后,测定毛蚶中甲型肝炎病毒的存活情况。毛蚶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提取采用经改良的Johnson方法。病毒检测采用SL_7细胞,培养4至5周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结果表明,煮沸45min后毛蚶中小部分病毒仍能存活,尽管此时接种标本的8管细胞中只有2管阳性,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仅为3.8%。  相似文献   

14.
120对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上海地区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与接触肝炎患者、外出用餐、注射或输血、服用某些药物等传播途径无关,而与生食毛蚶有关(OR=23.20,X~2=69.22,p<0.0001),且罹患甲型肝炎的危险性OR值随生食毛蚶量上升(X_t~2=62.11,p<0.0001),控制年龄混杂因素后,仍有剂量反应关系。病例家属和(或)对照家属生食毛蚶者比未生食毛蚶者罹患甲型肝炎的危险性要高(OR=9.01,X~(MH)~2=29.97,p<0.0001)。  相似文献   

15.
用DNA斑点杂交、电镜、免疫电镜和斑点酶免疫法(Dot EIA),在鹅血清中发现一种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相似的病毒颗粒。用DNA斑点杂交法和Dot EIA在鹅群中测得DHBV DNA和DHBsAg的阳性率均为32.43%(12/37)。对阳性血清进行电镜观察,见到直径30~60nm的球型颗粒,形态与DHBV相似。抗DHBsAg能使病毒颗粒发生凝聚。用CsCl密度梯度法对DHBV阳性血清进行超速离心,发现病毒颗粒分布在1.16~1.24g/ml的密度范围内,与DHBV的密度范围(1.15~1.25g/ml)接近一致,表明鹅血清中的病毒颗粒,不仅在形态学上与DHBV相似,且核酸序列与DHBV也有同源性,由其编码产生的表面抗原成分与DHBsAg有共同的抗原性。作者提出,这种病毒可能是1.独立存在于鹅体内的一种新的DNA病毒,与肝脏的关系有待探讨;2.作用于不同宿主的DHBV;3.DHBV的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反应(POR)选择性地扩增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Pre-C)后,以三种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基因序列)、M1(nt.1898位点突变株基因序列)、M2(nt.1998位及nt.1901位上双点突变株基因序列)在极其严谨的条件下分别杂交,检测EBVPre-C的最常见变异,结果本法具有根高的特异性。应用上述方法检测了31份乙肝病人的血清标本,结果7份HBeAg阳性标本中,有4份PCR阳性,均与M0探针杂交,未出现变异;24份抗-HBe阳性标本中,有10份PCR阳性,其中8份表现为M0伴M1和(或)M2阳性,一份为野毒株,另一份与三种探针均不杂交。  相似文献   

17.
18.
用血清学方法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抗体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HBsAg阳性的236份血清中,HCMV-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各种HBV标记物分别和HCMV特异性抗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血清中HBeAg与HCMV-IgM间密切相关。如果排除HBeAg的影响,HBsAg同HCMV-IgM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HBV同HCMV活动性感染间存有一定关系,二者可以相互诱发或促进,引起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9.
广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HCV基因型别,评价HCV感染在上述肝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第2代酶免疫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抗-HCV抗体,阳性者再用型特异PCR方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186例原发性肝癌、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肝硬化及48例健康成人抗-HCV检出率依次为2.15%,5.26%,6.67%,2.0%和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